国家劳动法明确指出,未成年工是指年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劳动者,应该受到特殊的劳动保护。深圳市是一座新兴的移民城市,城市人口年轻化和外来劳务工多是人口结构的两大特点,据估计全市以青壮年为主体的外来劳务工就有近600万人,近年来外来劳务工人群当中也开始出现了未成年工。由于正处于青春期,心智没有发育成熟,面对社会和工作上的压力,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我们旨在通过对深圳未成年劳务工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掌握其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及其影响因素,为今后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健康促进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先随机抽取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作为调查现场,再从未成年劳务工集中的工厂企业中随机抽取10家工厂企业的未成年劳务工作者为调查对象,2012年3—5月共发放问卷1500份,回收问卷1410份,回收率94.00%,其中有效问卷1365份,有效率96.81%。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心理健康测量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该量表共90个条目,包括9个症状因子:
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各项目采用1~5级评分标准,分别表示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压力知觉量表(CPSS):该量表共14个条目,包括紧张感和失控感2个维度,采用5点计分:从不(1分)、偶尔(2分)、有时(3分)、时常(4分)、总是(5分),理论分数为14~70分,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共12个条目,包括家庭内支持和家庭外支持2个维度,通过该量表了解个体感受到的社会支持程度。一般情况调查:采用自编的调查表,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个人基本情况。
1.2.2调查方法。调查时取得调查单位的配合,采用匿名调查的方式,当场统一发放问卷,现场填写,统一回收。
1.3统计分析。采用EpiData3.0软件录入调查结果,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数据分析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情况。调查对象中男性429人(31.4%),女性936人(68.6%);户籍地来源涵盖了全国17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其中排列在前3位的依次是:广东516人(37.8%)、广西204人(14.9%)、四川180人(13.2%)。
2.2未成年劳务工SCL-90得分与全国常模比较。未成年劳务工者的躯体化因子得分低于全国常模(P<0.01),在强迫、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因子分及总得分上,未成年劳务工者的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见表1。
2.3不同性别未成年劳务工者的得分比较。女性未成年劳务工的得分普遍比男性高,各因子得分及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见表2。
2.4未成年劳务工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比较。将躯体化等任一因子分≥2划为有心理健康问题,则共有786(57.6%)人检出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最高的前3位因子依次为强迫、人际敏感和恐怖。男女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在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6个因子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见表3。
2.5未成年劳务工心理健康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SCL-90总分为因变量,年龄、性别等一般情况、压力知觉量表总分、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的2个维度得分(家庭内支持和家庭外支持)为自变量做多元线性回归方程,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80后”劳务工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为压力知觉、家庭内支持和性别。
3、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在深圳的未成年劳务工来自全国17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主要来源于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与我国国情基本情况相符。调查结果显示,未成年劳务工的躯体化因子得分低于全国常模,在强迫、焦虑、精神病性因子分及总得分上,未成年劳务工者的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与以往对国内其他地方(包括深圳)外来务工者的调查结果相近,未成年劳务工年纪轻,身体普遍要比一般劳务工好,但正因为他们年轻,心智不够成熟,在外出打工时心理更容易受到负面影响。
进一步研究发现,男性未成年工的SCL各因子得分均低于女性,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因子分如达到2分,一般认为已有轻度心理症状,从结果看出未成年工心理健康问题阳性检出率为57.6%,远高于一般外来劳务工水平,其中女性未成年工的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的阳性检出率要高于男性。这表明未成年工整体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年纪太小,过早进入社会,对压力的承受力较低,而其中由于女性的生理特点、心理特征及社会角色等原因使得女性劳务工的心理健康水平要低于男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压力知觉、家庭内支持及性别是影响未成年劳务工心理健康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女性未成年劳务工感受的压力越大,获得的家庭内支持越小,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低。结果提示我们,关注未成年劳务工的心理健康,不仅仅需要我们卫生部门为其提供心理辅导及服务,更重要的是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让更多的未成年工家庭重视其子女生理心理的生长发育,为孩子的心智发展提供更多的物质及精神保障,成为孩子初入社会强有力的支持,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未成年工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深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深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年鉴[Z].2007. [2]杨廷忠,黄汉腾.社会转型中城市居民心理压力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29):760-764. [3]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27-131. [4]金华,吴文源,张明园.中国正常人SCL-90评定结果的初步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6,12(5):260-263. [5]深圳市史志办深圳年鉴[EB/OL].(2011-03-07) [6]胡荣华,葛明贵.对408名城市农民工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8(3):196-198. [7]贾凤芹,吴燕.苏州市青年农民工心理健康状况与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08,20(23):2823-2825. [8]刘晋洪,张泉水,夏莉,等.深圳市外来务工人员心理健康状态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7):644-646. [9]蒋立新,田华伟.深圳市工业企业外来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环境与职业医学,2004,21(1):74-76. [10]钱胜,王文霞,王瑶.232名河南省农民工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4):459-461. [11]丘天详,詹劲基,苏展,等.深圳企业女性外来务工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热带医学,2008,8(9):1668-1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