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双语教学有助于论文提升办学水平,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满足社会需求。高等职业院校开展双语教学必须对教学主体、教学媒介、课程内容等要素进行选择。要素选择是前提,学习动力是保障,过程控制是关键。
关键词:双语教学;要素选择;过程控制
高职院校有序、有效、有针对性地开展双语教学有助于提升高职办学质量,有助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双语教学的基本定义及内涵
根据《朗曼应用语言词典》的定义,双语教学是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教学的一种教学形式。即在使用母语(本族语)的同时,再不同程度地使用另一种学生所在地的通用第二语言或外语;换句话说,双语教学可能是使用母语/第二语(本国)作为教学媒介语进行的教学,也可能是使用母语/外语作为媒介语进行的教学,而实际内涵因地区、国家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例如,对我国藏族学生而言,藏语是他们的母语,汉语是第二语言(本国语),英语是外国语,汉语和英语对他们来讲都是非母语。在美国、加拿大等英语国家,双语教学一般又指用西班牙语、法语等进行的学科教学。我国现在一般所提的双语教学,大多指向的是不同程度地使用英语进行非语言学科的课程教学。
二、高职双语教学的基本要求
高职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和教学要求是,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目标,毕业生具有一定的学科基础理论知识,技术应用能力强,教学过程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以够用为度。高职双语教学也不例外,它在本质上与中小学开展双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外语水平不同,在教学要求上也不能相提并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和实际开展双语教学,为学生尽快适应将来的社会环境和工作需求做好准备,夯实基础,使学生在掌握学科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又能在自己的工作领域与外国同行就专业方面的某些问题进行必要的沟通,而这种成功的沟通往往源于学生跨文化思维习惯的养成和跨文化交际语言表达能力的形成。鉴于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师资薄弱、生源较差的问题,特别是学生外语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开展双语教学必然是一个分阶段、分层次、分学科的在不同程度上逐步展开的过程,即便在某些拥有开展双语教学优势的学科也难于一蹴而就,达到一些学者认为的只有那种全部用学生所学的二语或外语进行的沉浸式双语教学才是真正双语教学的境界。因此,我们认为,高职院校在开展双语课程教学的起步阶段可以有所变通,如对一些专业术语给予适当必要的母语解释性提示,我们把这一阶段称为“亚双语教学”阶段,但绝不能把双语教学变相为外语课和翻译课。如果把双语教学作为提高学生外语的唯一目的,则步入了误区,有违高职双语教学的初衷。要达到高职双语教学的基本要求和目的,双语教学的要素选择和过程控制尤为重要。
三、教学要素的选择
1.教学主体的选择
霍姆伯格认为,在教育中唯一重要的事情是由学生自己进行学习。分析高职生的整体学习经历、学习环境、学习目的、文化基础和外语程度,以及借鉴双语教学不成功的事例,我们发现,要保证双语教学能持续有效地进行,必须从根本上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真正做到“我要学”,而不是“要我学”。学生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其学习行为、感受程度不应是由外向内的单向反映,而应是由外向内、由内向外的双向反应。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动机都在不时地发挥作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双语教学的成败,因而对双语教学中的学生进行分层筛选,采取必要的制约是合理的。作为双语教学使用的教学语言(英语),其教学对象的选择应以具备普通高中毕业生英语水平或通过英语三、四级水平测试的高职学生为教学主体,否则双语教学则失去了动力源,无法正常运转。对于个别迫切要求参与双语教学或就业目标已明确、但英语程度较低的学生,可以考虑其未来的工作需要,有条件地接纳,但必须提出个性化的自主学习计划,这从另一层面也体现了现代教育“开放,平等”的教育理念。实施双语教学前,对学生进行所学课程开设双语教学的渴望度、最低语言能力调查是一项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期重要工作。当然,对学习主体的选择尚不能保证双语教学将会得到顺利地进行,常常有部分学生在经历了短暂的一段双语教学后,没有了新鲜感,特别是课程专业化程度加大了学习难度,导致学习激情降低,动力随之很快丧失,对于这一部分学生应同意他们在事先预设的限期内转入普通课程班的学习。这主要基于这样一种考虑:双语教学的整个过程始终是出于学生自我要求的过程,在整体上维持一种自主有意义的成功学习动机,从而保持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认知理论认为,动机有助于指引注意的方向,影响信息加工的方式。动机主要通过诸如目标设置、自我效能和结果期待等对学习进行调节。建构主义理论也有一些共同点,如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和教学情境中,以便使学生能最大限度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因此,高职双语教学对学习主体的选择是有效开展双语教学的前提,也是同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状态相吻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