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就是一家的传统作风、风尚。风,取自《诗大序》中“上以风化下,下以风讽上”之义,即人们借以自律正己、教化他人的良好品德风尚。家风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长期以来形成的,能影响家庭成员精神、品德及行为的一种传统风尚和德行传承。家风是家庭成员成长的基石,有好的家风,才会养育出好儿女,才会有美丽幸福的家庭生活。
侨批,又称“番批”,是海外侨胞通过民间渠道及后来的金融邮政机构寄回国内、连带家书或简单附言的汇款凭证。一封封侨批,就是一封封家信,就是一封封深情厚重的家书。潮汕侨批记录了潮人先辈漂洋过海,身处异域而艰苦创业的苦难历程,反映了“热爱祖国、情系故里、吃苦耐劳、坚忍不拔、勇于开拓,笃诚守信”的潮人精神,是潮人优秀传统家风的历史见证。
一、侨批见证了潮人忠公爱国的优秀传统家风
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爱国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是潮人的优秀传统家风。离乡别井到海外谋生的潮人,在寄回家里的批信中,时刻关注着祖国、民族的命运,特别是在那国家危难的时期。
1939 年 6 月 22 日,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汕头,海外潮人心急如焚。7 月 1 日,新加坡侨胞洪家成在寄给潮安江东父母的批信中就写道:“迩来潮汕战事发,未卜俺乡情况若何否?祈列明示晓。”
11 月 29 日,泰国侨胞陈维耀之妻在寄给澄海银砂乡家人的批信也写道:“闻得潮汕战事日甚紧张,未卜俺附近岂受猖獗,至家人岂受惊否?因交通不便,消息少通,以至儿媳在外实深深怀念,日慕佳音以慰我怀耳。”
面对日寇的疯狂入侵,海外潮人在批信中,表达了众志成城,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坚强决心。
有一件侨批这样写道:“内助爱鉴:启者自接回函,开眼观看,僚然明达。在此国家千钧一发,最贵要的自然是经济问题。战争军备,不外于此矣。人力心力,在于人民决持。然而我们既是国家的一份子,也须当努力,使解燃眉(之急)而得到胜利。铁蹄之下,中国更一跃而上天矣。”
数以万计的潮汕侨批,凝聚着海外潮人关爱祖国,报效祖国的拳拳赤子之情,充分见证了海外潮人忠公爱国的优秀传统家风。
二、侨批见证了潮人热爱家乡、关心桑梓的优秀传统家风
泰国侨胞陈木香在寄给饶平居美乡后陈社胞兄陈木生的批信中,除了深切询问“吾兄在塘耕种,谅亦必定丰收否?不知每年米粟巧能到食?”,还十分关心家乡的治安,询问“近闻战事发生,乡中巧会分乱?”
1969 年 1 月 27 日,新加坡侨胞林城弟在寄给潮阳北门外茶亭社他侄子林家荣的批信中写道:“祖国的亲戚朋友,我非常挂念,我时时刻刻都想回家看看故乡之新面貌。有办法我一定回去探望你们。”
字里行间,表达了对家乡的挂念,对亲人的思念。
三、侨批见证了潮人关爱家庭的优秀传统家风
家庭由婚姻产生的血缘关系结合而成,是集物质生产、生活、教育、娱乐、防卫于一体的社会基本单位。自古以来,人们高度重视家庭,不惜一切代价,想尽一切办法,组建家庭,发展家庭,保护家庭。家庭是家风生成的前提,也是家风发展、传承的基础。关爱家庭,对家庭的高度责任感,是潮人的优秀传统家风。只身出外谋生的潮人,与潮汕的家剪不断,割不去。即使有的在海外另立新家,但与故乡的老家依然息息相关,对潮汕的旧家仍然十分眷恋,非常牵挂。他们想家,爱家,养家,有着高度的家庭责任感。
侨批见证了海外潮人关爱家庭的优秀传统家风。
(一)关心家庭生活
1950 年正月初九日,曾哲坤寄给母亲的批信中说,“奉上金券圆伍仟元,至时捡收家用?大人该款收后,速即购买米谷至要。因现在金圆日见缩小,不可久延。是所至盼。”“今后儿寄上之款,无论多少,收后即买米谷为要。”曾哲坤身在海外,心紧系家庭。
(二)关心家庭生产
新加坡侨胞庄美深写给潮安江东独树中乡母亲的批信中说,“林尾内园开年讨这木仔,何年种的,如若两畔无种,至切斩丢,以免园质有损亏。种三植但四方两畔皆种,不得已而留之。”如此关心,至真至切。
(三)维持家庭和睦
马来西亚侨胞陈克绍寄给澄海华富乡父母的批信中写道:“近闻家中两人甚好各口,未知此事岂有实否?凡人之家庭,须要和睦而后家道成矣。若不和睦,一家庭不幸。如有此事,当欲忍乃(耐)为要。”
“家和万事兴”。陈克绍等海外潮人深知这一浅显道理。
1967 年 3 月,泰国华侨陈贤寄批,教育儿媳应正确处理好家庭关系与处世立身:“然儿收知:寄来邮信二封均收妥,内述各情明白,分居之事理必然也,至切不可闹意见,有无不可计较,叔婶居为长辈,应该尊敬,互相帮忙,诸弟妹应该互相友爱,和气相处为要。既往之事,言之无益,徒增恶惑,何苦为之,但人生处世立身,应以宽大为怀。凡事达观,则精神愉快,虽苦也乐……吾等旅外,俱皆相好……你等现已自立家庭,一切应刻苦安为,坚定为人,切不可乱为……”1976 年 1 月 11 日,新加坡华侨萧美泉在写给绍深、绍镇两个儿子的批信中说:“兄弟手足,互相爱护,是为至要。”
他对弟弟美合也十分关心与爱护,每次寄批来都指定分发给胞弟,且数目比他人多。因把所有的积蓄都给了大儿子建新屋,无法再满足弟弟的要求,萧美泉心中感到十分对不起胞弟。1987 年 4 月 4 日,萧美泉在写给儿子的封信中说道:“去年八月回家之时,在你和你叔面前言明,把你母现住之屋送给你叔父,切勿违我之意,需知你父与你叔父是手足关系,切勿计较是要。”因一直无法给胞弟建新房,只好把一间旧屋送给他,深切地表达了对胞弟的手足之情。
四、侨批见证了潮人尊老爱幼的优秀传统家风
尊老爱幼,就是尊重孝敬老人长辈,关心爱惜儿孙。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是一种优秀传统家风。尊老爱幼在潮人传统家风中占据重要地位。海外潮人寄回家乡的批信中,体现着尊老爱幼这一潮人优秀传统家风。
(一)孝敬父母
孝是儒家伦理道德的内核。“百善孝为先”。
翻开潮汕族谱,无论那一姓氏,几乎都把孝敬父母长辈作为家训的第一条。潮阳陈氏家训第一条是“要孝”;揭西钱坑林氏家训第一条是“崇孝道”;潮汕黄氏把“孝双亲”作为其家训之一;潮汕翁氏强调“双亲奉养必须敬”;澄海东陇徐氏家族主张“孝敬父母”……孝敬作为一种突出、重要的传统家风,最主要是由家训“训”出来的,养成的。侨批作为海外潮人的家信,充分体现着浓郁的孝敬之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其一,寄钱赡养父母长辈。侨批的本原就是寄钱,就是海外潮人将辛苦赚来的钱寄来赡养故里的父母妻儿以及其他老人。有批必有款,只是多少不等而已,或二十,或一百……铜钱显孝心,批款表真情。
其二,落款及祝词的孝敬。给父母或父亲、母亲的批信,无不尊称“双亲大人”或“父亲大人”、“慈亲大人”、“祖父母大人”;都用“尊前”、“膝下”、“均鉴”、“高唐”等充满孝敬之情的词语,自己则谦称为“不肖”、“敬禀者”、“跪禀者”、“敬启者”,后面则是“并请福安”、“并候福安”、“顺颂福安”、“顺颂近安”等祝词,字字尊敬,句句孝心。
其三,关心父母身体健康。在外艰辛打拼的潮汕男儿,时时刻刻挂念家里年迈的父母亲,特别是他们的身体健康。关心父母身体健康,在侨批中比比皆是,令人感动。
泰国侨胞陈鸿程与妻子以及三个小儿子在海外,留下长子陈修贤与三个孙子在家乡澄海陪伴母亲。1975 年农历 4 月底,陈鸿程的母亲不幸摔伤,他闻讯以后心急如焚,马上写信给母亲。信中写道:“慈亲大人尊前:敬启者今天由朱锦渠邮信,内云及母于上月底不幸跌伤,势颇严重,恕儿在外未能晨昏奉侍,实深遗憾。伤势如何,祈续示知,兹付港银伍佰元,为大人留身边零用。”
陈鸿程还写了一封信给他的长子,一再叮嘱他要细心服侍祖母。在这期间,泰国政局动荡不安,各行各业一落千丈,人心惶惶不可终日,“不知将来何日变作难民,恕难预料”。但陈鸿程仍克服困难,先后两次,寄回港币 400元,供母亲治伤。
其四,关心父母起居。马来西亚侨胞吴镜明在写给潮安银湖乡妻子林氏的信中提到:“近来洋地炎热异常,寒暑表至百余度,回忆塘中此时亦在暑天时候,何况兼蚊颇多,令人怕之。余在家之日饱受其苦,回思我母之门帘破碎,彼时余在家之时因经济压迫,未有购置,见字之日切要购买,勿延为要。”
门帘大都是用竹条编的,既通风又挡蚊蝇,还可遮阳。镜明回到国外才想起没有买新的门帘给母亲换上,马上写信嘱咐妻子立即购买。一张小小的门帘,体现出他对母亲的一片孝心。
其五,不仅自己孝敬,而且要求妻儿孝敬。
1969 年 12 月 3 日,泰国侨胞曾哲坤写给澄海图濠乡妻子的信中多次强调:“在家宜遵慈训,不可有逆上,知侍奉老亲”。同时,曾哲坤在写给儿子镇松的批信中要求他“知之你在家一切须遵你母教训,亦应孝顺你母,不可有送为要。你亦着叫你妻遵从你母,至盼。”其六,为不能尽孝而自责。1936 年 8 月 27日,吴镜明写给妻子的批信,谈及自己的母亲去世,语言十分凄切:“接来信内报,吾母于越之初九夜丧寿终,噩耗传来,五中俱碎。但上月接吾母信,云身得病,使吾甚为惊忧,想不致一病即与世长辞,此家门之不幸也。今后不能再见亲颜,为人自者,岂不悲乎?哀之父母生吾哺劳,生不能尽养,死不能尽哀,不能亲侍膝下,亲视含殓,子职有亏,罪孽深重。本想回家奔丧,皆因天涯远隔,况又身边如洗,两手空空,幸此次有颜坤、学祖叔、成声叔并亲戚诸人帮理,死生铭刻。来信云九月初一为与吾母修斋一事,如已进行不待言,如未进行从中磋商,进行各节事须欲与吾父亲一样做法为是。”表达了他对母亲的深厚感情,也为自己“生不能尽孝,死不能尽哀”而深深自责,表现出他的孝心。
(二)尊重长辈
除了写批信给父母外,海外潮人还有写给祖父母、伯父叔父、岳父岳母、姑姨舅妗以及兄嫂的,当中也都充分体现了孝敬与尊敬。
(三)爱惜子女,关心子女成长
“子不教,父之过”。这句古训说明了一个基本道理——子女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教训。关心子女,教育子女成长成才,这是一种潮人优秀传统家风。身在异域打拼的父亲们,时刻惦记着家里的子女,关心他们的成长。这在批信中也得到充分体现。
1948 年元月 20 日,泰国侨胞郑钦桂在给揭阳桃都白石乡妻子王清莲的批信中说:“及儿女须宜教养。”
1951 年 7 月 18 日,曾哲坤写给他妻子的信中强调一定要调教好儿子镇松:“小儿抚养,不可有缺。”
在写给他母亲的批信中说:“小儿入学,颇能勤读,如他所言,儿稍欢喜,但小儿宜须注意运动,使身体健康为要。”
马来西亚侨胞蔡涌泉在寄回澄海程洋冈老家的侨批中,嘱咐儿子蔡金钱“切要谨慎从事,不可在外放荡,以免养成不良习惯”。他在给母亲的信中强调,“金钱在家或在外面,切欲学习正当事业,留心进取,不可闲游过日,以免颓唐”。
五、侨批见证了潮人勤奋耕读,崇尚知识的优秀传统家风
勤奋耕读,崇尚知识是潮人优秀传统家风。
海外潮人大多是因生活困难而被迫“过番”的,谋生的艰辛,使他们倍感不识字的艰苦,因此把读书求进步寄托在于下一代,对子女的学业高度重视,千方百计告诫子女勤奋耕读,崇尚知识,知书达礼。在数以万计的侨批中,我们看到最多的是侨居海外的父母关心国内子女读书,学技能的批信。
1934 年 2 月 18 日,马来西亚华侨冯云根在寄给妻子的批信中写道:“远元男须勤功读书,切不可学恶习赌博一切,至嘱至嘱。”
叠连两个“至嘱”,可见他盼子成龙心切。在这封批信中,他还提及“福元侄就何业艺?本三兄顺元景况如何?”对兄弟的儿子他也十分关照,他虽然“现外面时势无甚喜色,店中生意比旧年还略差”,“手中十分拮据”,但仍寄来银圆 10 元供家用和子女读书。
香港的林七写给母亲的批信中说:“俺家最大的毛病就是文化水准太低,如能够多培养一些后辈,让他们多些求学的机会,多些见见世面,心胸自然开朗。”在外奋斗多年,林七看出家中缺乏文化素养的这一最大缺陷,立志培养下一代。
六、侨批见证了潮人勤劳简朴的优秀传统家风
艰苦奋斗,勤俭节俭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潮汕人以勤劳简朴的优秀品质着称。勤劳简朴是潮人优秀传统家风。侨批汇的是钱,寄的是家信。这一封封批信,无不体现着潮人勤劳简朴的优秀传统家风。
(一)热爱劳动,艰苦创业
海外潮人秉承着“铜钱出苦坑”的艰苦奋斗精神,白手起家,奋力拼搏。他们知道赚钱的艰辛,每每写信,总是告诫家人要热爱劳动,艰苦创业,切忌懒惰。
一封 1936 年由父亲写给饶平仙洲乡儿子陈道闻的批信中说,“尔卖盐割草,亦是艰难”,一再嘱咐儿子:“在家刻苦耕作,自己的盐埕园须要自己种为要。如亦冬头作不出,(可)雇工做。”这位严父对大儿子赋予家庭重担,既要耕田种地、割草晒盐,又要照顾弟弟读书,还要负起家中和睦相处的重大责任。1964 年 1 月 24 日,华侨陈廉中写给家乡祖母的批信中说:“孙去年卒业高中,即专修英文。
不幸时因身体健康所阻,被迫辍学静养。嗣后健康复元,适得一相当机会,被雇为某一新筹创开采之矿业公司服务,惟公司聘用人事不多,诸事殊觉繁忙,除着管工人工作外,复得负责理写帐目。祗因受业之时,学校无实际之商业课程,故此遇有瑕时,则自研谙簿记之借贷法则,以应时际之需,因此乃普通从商者需有之常识,亦商家切要之事项。孙无不随时当心,以图上进,决不敢违负堂上大人之厚望。目前理公司帐务者,只为一人负责,诸事皆感不明底蕴,因有捉襟见肘、应接不暇之势。”
从内容看,陈廉中是一位年轻的华侨,他所面临的问题已经不是祖辈们经受的饥寒交迫、出卖廉价劳力,而是在现代商业社会里自己要学真本领,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我们看到了这位年轻的华侨,他承传了潮人先辈艰苦拼搏、永不服输的精神。
不怕挫折,东山再起,这就是潮人刻苦耐劳、百折不挠精神的核心。1963 年 4 月 16 日,侨胞英挺在写给岳亲的侨批中写道:“叻中豢养家禽计有红白鸡 2 千多头,俱皆进笼生蛋,尔来因蛋价大跌,由每粒一角跌至六七分,各粒亏本将近二三分,一日产蛋千粒,每天蚀本十多元。在此两三月系大概均输本一千余元。”虽然养鸡亏本,但他仍十分乐观。他接着写道:“至于历年所得利润一事,愚创设的农场,好象工厂和深行一样,应该视行情之好坏和价格之高低而定。有时一年中可得利成万几千元,有时也能亏蚀几千元。”潮商在海外社会拼搏,视胜败为兵家常事,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二)勤俭持家,反对奢侈,鄙视虚荣
1969 年 12 月 3 日,泰国侨胞曾哲坤写给澄海图濠乡妻子的批信中说:“来信言祖母做百日须款多,但此日收灵,无须繁华多费,应该节俭而为,是所至嘱。此次寄去港币叁佰元,收为祖母百日之用,我现在亦是老迈,不比后生之时,所以目前费钱方面,必须三思,不可乱为而花费。对我自己,一切费用,甚是俭朴。”
马来西亚侨胞洪宗道写给潮安县南桂都资国院乡祖父母的批信中说:“孙在外示知克苦勤俭,对于各等事务,亦知谨慎,不敢欢乐姨戏。”
1963 年,一位老华侨写给家乡儿子的侨批中,为未能谋面的孙子取名“节坚”后,其含义就是希望这个孙子既节约勤俭,又坚忍不拔。他在批信中对儿子说:“差幸我这年将半百之老牛,尚能负荷重担,不以为苦,所谓阿 Q 精神,聊自安慰也。”“所言多寄银项,俾便购买谷物,本该赞同,奈因近来为了前途,故再发展他业。手中十分拮据,无款可寄,希日久有良好成就,再打算。”
当年我国正处在经济困难时期,生活十分艰苦,侨眷嗷嗷待哺,故频频去信催讨,然而,华侨为了发展在海外的事业,除了自己省吃俭用以外,家属也只好跟着受点苦,道理是明摆着的。如果为了一时“放开肚皮吃饭”,那一点原始积累将化为乌有,无法进行再投资;无法发展,何来“希日久有良好成就”?勤俭起家,不勤俭不能起家,这是潮人发家致富公开的秘密。这封批信,充分体现了这一代华侨刻苦耐劳、勤俭持家的潮人优秀传统家风。
有些侨眷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过分索取高级奢侈品,华侨就来信予以严厉批评教训。新加坡华侨萧美泉在一封写给儿子的侨批中写道:“对你来信中所要之表,未知是自己要用或要出卖,在我看来全不合算。就出卖而言,叻中每个千外元,而你来信所言,目下塘中每个值五六百元,岂非大大亏本?如若自己要用,更不合理,因叻中所戴 18K 金手表,非百万富翁就是高级职员。”
看来这个儿子真是不知天高地厚,本来父亲带回去给他的手表已是十分高档的了,但仍不知足。一个农村的干部却想与海外的百万富翁看齐,使老华侨心中感到无限悲愤,指责儿子“以后来信须要三思,切勿乱写”,真是批评得一针见血。
七、侨批见证了潮人诚实守信的优秀传统家风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儒家思想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衡量一个人人品高低的重要标准。诚实守信是潮人优秀传统家风,侨批见证了潮人诚实守信的优秀传统家风。
在侨批的历史上,无论是“水客”还是“批脚”,他们都恪守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准则。澄海区隆都镇的许坤彬,曾是知名的“批脚”,他的职务是当侨汇安全抵达批局后,马上进行分拣,然后分区域送批。当时,许坤彬一个人负责隆都镇的后沟、前溪和潮安的堤头、山尾、寨内、溪口、岗湖等十几个乡村。由于地域比较大,每天太阳刚刚露出鱼肚白,许坤彬便要背着一把雨伞、提着一个花篮,盛着侨批,开始走村串寨投批,风雨无阻。从 1940 年开始到批局停业为止,他走过的人家已记不清有多少,送过的侨批更难以计算。像许坤彬这样的“批脚”对他所负责派送地域内的侨属,了如指掌,谁家有亲属侨居海外,姓甚名谁,他都心知肚明,故有些批封仅写寄批人姓名,收批人姓名;收批人则写“双亲大人”或“父亲大人”等,均可准确送达,从未发生过批脚吞没批款的事情。他们没有节假日,时刻整装待发,风里来雨里去,把批银送到侨眷家中,用自己的辛勤汗水,换得千家万户的赞誉。侨批是潮人诚信优秀传统家风的历史见证。
总之,侨批是世界记忆遗产名录,具有极大历史文化遗产价值,凝聚着丰富的潮人精神,真情地传递了海外潮人的家国情怀,更是充分地见证了潮人忠公爱国、情系桑梓、尊老爱幼、关爱家庭、勤奋耕读、勤劳简朴、诚实守信的优秀传统家风。侨批承载的潮人优秀传统家风,释放着巨大的能量,造就了高绳之、蚁美厚、陈伟南、李嘉诚等爱国爱乡、艰苦创业、诚信友善的潮商俊彦。我们必须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大力弘扬侨批所承载的潮人优秀传统家风,推进潮人好家风建设,推进美丽幸福汕头建设。
参考文献:
[1]辞海编辑委员会编.辞海:缩印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1022. [2] 杨树桐 . 家风漫谈 [EB/OL].[2014-06-12]. [3]杜桂芳.侨批文化[M].广州:花城出版社,1999:7. [4]庄世平.潮汕侨批萃编:第一辑·序[M].香港:公元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社,2003. [5]列宁.列宁选集: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608. [6] 王炜中 . 初析潮汕侨批的传统文化基因 [J]. 侨批文化,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