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网
当前位置:首页>>心理学>幼儿情绪理解途径与心理发展方向引导>正文

幼儿情绪理解途径与心理发展方向引导

来源:杂志发表网时间:2015-12-20 所属栏目:心理学

  

  幼儿园阶段是孩子心理形成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孩子对情绪理解正处于一个培养认识的阶段,因而我们要选择正确的教学方式帮助幼儿进行情绪的理解。同时这一阶段的孩子正处于思维养成阶段,幼儿园教学也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发展与形成。因而我们更应当注重3~6岁孩子的幼儿园教育工作,以便孩子形成一个良好的情绪理解途径与心理发展方向,为孩子建立一个良好的心理基础。

  一、在这一阶段环境因素是对于幼儿情绪影响以及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

  3~6岁的幼儿心理和生理都处在形成时期,因而很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以及人际关系可以让幼儿有良好的心理情绪,同时也可以通过环境帮助孩子进行理解情绪,更容易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思维方式与情绪理念。我们在教学的时候应当注重为幼儿建立这样一种环境氛围,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心理发展方向。相反,如果孩子长期处在消极的环境因素之内,这会严重阻碍幼儿思维的养成与情绪的理解,长期以来就会形成消极的人生观与世界观。由此可见我们在幼儿园教学阶段应当为幼儿建立一种积极的环境氛围与轻松的教学模式以引导幼儿建立形成正确的心理机智。通过为幼儿在幼儿园中组织交流互动活动可以为孩子建立良好的情绪理解环境。在集体活动中,帮助孩子在与人交往中,真切地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人们的情感变化。如几个家庭联合开展“家庭演唱会”,鼓励孩子参加小朋友的生日等。在这些活动中,成人与孩子之间充满了平等、友爱、融洽的气氛,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无形中受到情感熏陶和行为的训练。在这种沟通与交流活动中也可以引导孩子学会如何表达自己,与人进行沟通,这正是早期幼儿教学的教学目的。在这种活动中能建立良好的环境基础,使孩子能够更好地理解情绪,同时通过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过程可以促进孩子形成良好的心理。

  二、从幼儿的角度出发进行幼儿园教学情景设置

  幼儿教学都是由成人教师进行的,但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不应当忽略孩子的心理特点。幼儿园教学阶段孩子还处在思维的养成时期,对成人的世界并不清楚,同样也不能理解成人的语言以及交流方式,所以在情绪理解与心理发展培养过程中幼儿园教师应当转换自身的角度,将自己当成孩子,设身处地地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安排幼儿园活动与教学。只有站在孩子的角度才能为孩子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与交流的空间,否则无论我们将学习内容设置得如何丰富都不适合孩子理解,真正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教学引导方式。与孩子之间经常性的“情感对话”互动,能大大提高孩子对各种情绪的理解力。国外的一些研究发现,在讨论情绪上花的时间越多,孩子的情感观点采择能力越好,学前儿童的情绪理解能力越强。如果对孩子的情绪方面的教导是误导性的,孩子在童年期对情绪就可能有扭曲的理解。这种情感对话就要求我们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建立适合孩子沟通交流的情感话题,而不是站在一个教学者的角度教会学生如何深奥的学习课题。在3~6岁阶段,我们的任务就是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引导孩子通过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情感理解模式,引导孩子的心理朝着一个良好的方向发展。

  三、我们在幼儿园阶段要配合家长一同关注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

  幼儿园时期是孩子心理发展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对情绪理解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应当对孩子的生活学习引起足够的重视,无论是在幼儿园教学阶段还是孩子在家中的生活阶段我们都应当予以重视。因此我们应当与家长一同关注孩子的心理形成,并及时地与孩子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以便家长掌握幼儿成长的动态。这种沟通并不是向家长“告状”,不是纠结于孩子在幼儿园中犯下了什么样的错误,而是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从问题着手与家长一起建立一种更为适合孩子成长的方式。同时也方便从孩子的课后表现更好地分析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与家长一起为幼儿的成长建立良好的环境。儿童的情绪管理能力是在与父母、同伴和教师的互动过程中,通过情绪的自我觉察、自我调控和自我激励得到不断发展和提升的。从成人对他情绪的回应、鼓励、制止或示范中学到对情绪的态度和表达的规则。6岁前,孩子已经有了讨厌、伤心、抱歉、担忧、害怕、嫉妒等丰富的情绪情感,但他们对自己情绪的觉察和应对却处在萌芽阶段,所以当孩子遭遇负面情绪并因此出现过激行动时,他们并不清楚行动和感受之间的关联。

  成人辨识引发孩子负面情绪背后的心理因素。因为不同的原因引发的情绪,处理的方式也有所不同,帮助孩子应对负面情绪对幼儿的人格发展是不可或缺的。3~6岁是孩子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与家长应当一同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共同为每个孩子寻求适合其心理发展的方式。

  四、对孩子的情绪理解与心理发展予以足够重视

  理解和推理情绪能力是儿童社会性技能的重要内容,对儿童自我及社会行为的发展有重要影响。情绪理解为情绪交流和社会关系提供基础,是个体发展和社会适应的良好反映指标,儿童拥有情绪理解能力,能更好地理解别人,更好地与别人共处。很多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情绪理解和心理发展并没有起到足够重视。当前的应试教育模式使大部分家长在孩子刚开始懂事的时候就不断地让孩子学习各种知识,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然而正是由于这种心理使很大一部分老师和家长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养成。建立正确的情绪理解,并引导孩子的心理发展才是幼儿教学的重点。我们在这一阶段中更应当关注的是孩子的心理养成,只有建立一个健康的心理发展方向与情绪理解方式才能让孩子更好地成长,因而我们应当对孩子的心理养成予以重视。

  总之,幼儿园阶段的教学并不同于九年义务教育的教学,我们更为关注的不是孩子的成绩而是孩子的成长过程。在孩子的成长中引导孩子建立良好的心理发展方向与情绪理解方式。我们需要为孩子建立良好的交流环境,并为幼儿设置适合其理解的沟通交流情境。对幼儿的成长我们要予以足够的重视,及时地与家长沟通。帮助孩子更好地解决心理发展问题,建立良好的情绪理解理念,与家长共同促进孩子的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李幼穗,韩映虹.幼儿同情心发展特点的调查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2]王芳,刘少英.幼儿情绪能力发展特点与培养策略[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3,(9).  [3]徐桂娟.幼儿情绪理解能力的发展特点[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1  [4]邹丽娜.3~5岁幼儿幽默感的结构、发展特点及其与气质的关系[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7.

点此咨询学术顾问 快人一步得到答案

SCI期刊问答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