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procrastination)是指个体推迟开始和(或)完成必须完成任务时的非理性倾向[1],通常表现为个体无故拖延某个或某些任务的完成.拖延是大学生生活中相当普遍的现象.有研究表明,大约有 95%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拖延[2],75%左右的学生认为自己是个拖拖拉拉的人,甚至在日常生活中也有 1/3以上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拖延现象[3].有研究指出,拖延对人们将产生不良影响,如:长期的拖延可能会导致低自尊、自我效能感降低[3],引发个体的焦虑、压抑、内疚自责等消极情绪.长此以往,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将造成严重危害.
如今,拖延不仅已成为百项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焦点,并在诸如神经心理学、行为经济学和神经经济学等相关领域里取得了爆炸性的发展[4].从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来看,目前关于拖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特质拖延上[5],如拖延者的人格特质、影响因素等.研究者多从自尊、自我效能感、人格特征、情绪和认知等方面对学业拖延进行研究.大量研究都显示,拖延与自尊呈负相关;与时间管理行为、自我效能感之间也存在负相关[3].而大多数的研究所涉及的任务只是学生学业拖延方面,样本和行为种类很有限,研究群体主要集中于大学生,导致被试群体的代表性有所降低,且大多为理论研究,缺乏相关的干预研究[5].
自尊是个体自我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其发展状况不仅与个体的心理健康有直接联系,而且对个体整个人格的发展有重要影响[6-9].那么,本研究将探讨拖延与自尊的关系,为后续干预研究奠定基础.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成都医学院大学一年级至四年级本科生,随机发放问卷 358 份,回收 328 份,有效问卷 304份.其中,男生 108 名,女生 186 名,年龄 18~22 岁,平均(20.4±2.3)岁.
1.2 研究工具
1.2.1 拖延量表:选用 Tuckman 拖延量表(tuckmanprocrastination scale,TPS).在国外众多的评价拖延行为的工具中,该量表常用于评价学生拖延行为[3].中文版由张红梅和张志杰[3]在中国大学生中施测调查,信效度良好,符合心理学标准,可作为评价大学生拖延倾向的工具.该问卷共 35 个题目,分 4 级评分,1 表示完全符合,4 表示完全不符合.总分越高,说明个体拖延行为越严重.
1.2.2 自尊量表:选用 Rosenberg 自尊量表(the self-esteem scale,SES),共有 10 个项目,分 4 级评分,1表示非常符合,4 表示很不符合.总分范围是 10~40分,总分越高,自尊程度越高[4].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 SPSS 17.0 统计软件,采用 Pearson 相关分析、独立样本 t 检验、方差分析及 SNK-q 检验进行统计分析,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2.1 自尊与拖延的关系:通过 Pearson 相关分析,自尊(22±4)与拖延(90±10)之间呈负相关(r=-0.459,P<0.01).
2.2 医学院校不同性别大学生自尊水平和拖延行为的比较:见表 1.从表 1 中可以看出,通过独立样本 t 检验,该校不同性别大学生在自尊水平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女性高于男性.而不同性别学生在拖延行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医学院校不同年级大学生自尊水平和拖延行为的比较:见表 2.通过方差分析,从表 2 中可以看出,该校不同年级大学生在自尊水平和拖延行为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大一和大二、大一和大四、大二和大三、大三和大四之间在自尊水平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一和大四在拖延行为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医学院校不同年龄大学生自尊与拖延的比较:见表 3.由表 3 可以看出,不同年龄(<20 岁和≥20岁) 的大学生其自尊水平与拖延行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 论
3.1 自尊和拖延的关系:作为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医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肩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
其低自尊与高拖延在今后很可能影响其工作能力的发挥,从而带来不良的后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该医学院校大学生的自尊与拖延呈负相关,即自尊水平越低其拖延行为越严重.已有研究表明,长期的拖延可能会导致低自尊,还将导致个体不能按时完成任务和不能取得成功的作业成绩,会引发个体的焦虑、压抑、内疚自责等消极情绪[11].笔者经过访谈发现,生活中高拖延的个体,其自尊水平相对较低,当因拖延导致任务无法完成时,个体在自我肯定方面会有所降低.长此以往,当个体自我评价降低后,对自我能力可能会出现怀疑,以致在面对任务时感觉难以胜任而出现拖延,即低自尊可能会强化拖延的形成.因此,低自尊和高拖延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
3.2 不同性别大学生自尊水平与拖延行为的差异:多数研究认为大学生自尊水平不存在性别差异[7,12],但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自尊水平在性别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女生高于男生.由于本次调查的对象较为特殊,样本全部来自医学院校.一方面,该医学院校本身存在女多男少的特点,加之所取样本男女比例不等,男生较少,可能导致男生的数据不具有显着代表性.另一方面,有些专业不仅在人数上女生多于男生,且无论是学业成绩,还是实践操作,女生的优势也高于男生(如护理专业),因此,样本中的这一部分男生自尊水平较女生可能会偏低;同时还有研究表明,"85 后"大学生的心理成熟度男生高于女生[13].在这个年龄阶段里,男生即将承担的社会责任相对女生来说较重,各方面的压力较大,对自己赋予的期望较高,而女生在这方面的感受相对没有那么强烈,因此,理想和现实的落差可能更会导致男生对自我的评价相对较低.大学生拖延行为在性别上的分析结果与程素萍等的研究一致,即大学生的一般拖延行为不存在性别差异.
3.3 不同年级大学生自尊水平与拖延行为的差异:在自尊水平上,大一和大二、大一和大四、大二和大三、大三和大四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大四与大一、大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研究表明,大学生自尊水平有随年级增长而提高的趋势[15].而本研究结果显示,大一、大二的自尊水平高于大三、大四,且大三的自尊水平最低.鉴于此结果,笔者分析,由于大一年级刚刚进入大学,对自己的专业认识和人生规划比较迷茫,处于探索期,故自尊水平相对较低;大二年级在接触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后,开始学会认识自己,思考问题的全面性与成熟性有所增加,故自尊水平有所上升;而大三年级学生将面临专业分流、实习、考试等压力,对各方面问题(特别是人生规划)的思考增多,可能会引起自尊降低;大四阶段的学生虽然面临更多更现实的问题,但与此同时对社会充满憧憬和向往,踌躇满志,想要一展身手,其自尊水平可能会有一定的回升.另外,也可能是由于大四的样本数量只有 16 人,数据的代表性不强,从而影响了整体结果.
大学生的拖延行为有随年级增长而降低的趋势,且年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表现在大一和大四、大三和大四之间.随着年级的增长,大学生对自身的认识不断加深,对人生规划和目标越来越明确,拖延行为也将随之而降低.另外,也可能是由于大四的样本容量太小,数据不具有代表性,从而导致与大一、大三之间的显着差异.因此,此结果还值得进一步探索.
该医学院校大学生自尊与拖延呈负相关关系;大学生自尊水平在性别、年级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年龄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学生拖延行为在年级上存在一定差异,但在性别、年龄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Lay CH. At last,my research article on procrastination[J]. J ResPerson,1986,20:479-495.
[2] Ellis A,Knaus WJ. Overcoming procrastination[M]. New York:Institute for Rational Living,1977:99-101.
[3] 张红梅,张志杰. Tuckman 拖延量表在中国大学生中试用结果分析[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15(1):10-12.
[4] Burka JB, Yuen LM. 拖延心理学[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3-7.
[5] 郭艳彪,杨菲菲. 理解拖延[J]. 社会心理科学,2009,24(5):508.
[6] 刘毅,张华.自尊问题研究述评[J]. 西北师大学报,1998,35(2): 60-66.
[7] 高文凤,丛中. 医学院新生自尊与自我接纳心理调查[J]. 中国学校卫生,2001,22(1):20-21.
[8] 李双. 大学生的自尊、抑郁特点及其关系[J]. 徐州学院学报,2007,23(3):98-101.
[9] 刘肖岑,桑标,张文新. 大学生自我提升的特点及其自尊的关系[J]. 心理科学,2010,33(2):294-298.
[10] 汪向东,王希林,骊弘.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8-324.
[11] 包翠秋,张志杰. 拖延现象的相关研究[J].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4):129-132.
[12] 王铮芳,刘静. 国内大学生自尊研究综述[J]. 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6,19(11):1104-1106.
[13] 陈微怡."85"大学生心理成熟度、归因方式与人格的相关研究[J]. 华东师范学报,2009, 31(5):507-511.
[14] 程素萍,李敏,张目宛. 大学生拖延行为与元认知和情绪的关系[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18(2):238-240.
[15] 蔡溢,许明智,谌红献,等. 大学生自尊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5):392-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