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网
当前位置:首页>>中国哲学>论述中医学中体现出的老子思想“道法自然”>正文

论述中医学中体现出的老子思想“道法自然”

来源:杂志发表网时间:2015-12-20 所属栏目:中国哲学

  

  中医学属于中国古代自然科学范畴,以先进的哲学思想为建构自己理论体系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此为指导来探索生命的奥秘和健康与疾病的运动规律。“道法自然”是老子的哲学思想,语出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指宇宙的大规律。在中医学中的不少地方可以看到“道法自然”的痕迹。同样把中医的一些问题放到天地里,放到自然里,通过对一些自然现象的取类比象,就形象和生动和好理解了很多。

  1、阴阳

  某患者面黄无华干燥,毛发无泽,有严重的失眠,西医各项检查指标均正常,每坐到一起时总抱怨失眠之苦。观面色一开始我认为她一定是阴血虚,因不甚相熟,也没有多言。后她听说我是中医医生,就求治与我。方细问之,其除失眠外怕冷,手脚冰凉,小便清长,周身皮肤压之有指痕,并伴经前期乳房胀痛、小腹胀满、月经量少。曾服用养血安神、疏肝理气药效差。方知其本源为阳虚,阳虚蒸腾运化无权,致虚寒、气滞、水停,并进一步导致阴血虚。就像日常生活中的水与火一样。一锅水放在那里,永远只会是一锅水,只有下面有火,才可能产生蒸汽,把生的东西转化成熟的,为我们所用。就像冬天道路上的结冰,从表面看是水的凝聚,其实是温度低(无火),水得不到有效的蒸腾转化,因此天气是干燥的,地面是阴冷的。这也体现了阴阳的对立、互根、消长、转化关系。另外临床上舌苔厚辨证多属于湿,如果遍施燥湿、化湿、利湿之法均效果不佳时可加少许补阳药有时可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不理解道理的话我们不妨再想想水和火,炒菜前锅里有点存水,直接放火上一会水就给蒸发掉了。补阳药的作用机理也类似于此。因此,有些道理其实就在生活中。

  2、组方如调兵遣将

  四物汤是大家都十分熟悉的方子,由熟地黄、当归、川芎、白芍组成,是补血基本方。但四物汤是怎么起到补血的效果呢?张秉成在《成方便读》中写道:补气者,当求之脾肺;补血者,当求之肝肾。地黄入肾,壮水之阴,白芍入肝,敛阴入血,二味为补血正药。然血虚多滞,经脉隧道不能滑利通畅,又恐地、芍纯阴之性,无温养流动之机,故此加以当归、川芎辛香温润,能养血而行血中之气者以流动之。”由此可见,一个好的方子不是同类药物的简单堆砌,而是像用兵布阵一样,首先要“熟悉敌情”,其次要“懂得作战之法”,再次要“熟悉我兵将能力与特长”。然后进行全局部署。所以我们看四物汤,只知道先贤用了这四物,而不去考虑为什么用,不去从肝肾、行血中之气角度考虑,只能说学习的东西是机械的,稍遇病情变化就不知道如何加减应对。又如补阴基本方六味地黄丸,补阳基本方肾气丸等很多经典方,均组方严谨合理,需要我们潜心研究,用心领悟。

  3、以形补形

  “以形补形”是古老的中医食疗学说中流传至今且仍具有相当影响力的观点之一,其核心思想就是用动物的五脏六腑来治疗人体相应器官的疾病,也包括一些形似人体器官的果蔬对相应器官的有益作用,这种理论从现代科学的角度看仍有一定的道理。根据“以脏补脏”的理论,猪肝具有补肝的作用,中医理论认为“肝开窍于目”,因此视力的好坏与肝的关系非常密切。早在唐代,孙思邈就用猪肝来治疗夜盲症。

  现代研究表明:猪肝含维生素A(视黄醇),含量在所有食物中仅次于羊肝、牛肝、鸡肝,居第4位,其营养价值是以胡萝卜等为代表的仅含有尚需转化为维生素A的胡萝卜素的深色蔬菜所不能比的,无论是质量还是人体吸收的程度,都比从植物中摄取好得多,能保护眼睛,维持正常视力,防止眼睛干涩,疲劳,对夜盲症有治疗作用。同样,民间有“吃血补血”的说法,常常用各种动物血液治疗贫血或血虚。现代研究表明:猪血中的铁离子和人体内的铁离子的化合价相同,食后易被吸收利用,因此猪血是防治缺铁性贫血的佳品。

  另外糖尿病的发生与胰腺有密切的关系。而从动物胰腺提取的胰岛素可治疗糖尿病;众多动物胆汁中所含的胆酸钠、去氢胆酸等均有明显的利胆作用,可治胆囊炎、胆石症、胆囊切除后综合征等。以上我们探讨的是与动物相关的“以形补形”。下面我们看一下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些蔬果。首先看胡萝卜。胡萝卜富含维生素A,对眼睛好,从表面上看长得跟眼睛并没有什么关系,大家不妨观察一下胡萝卜的横切面,是不是跟我们的巩膜有些相似呢?再来看核桃,它富含大脑所需的omega-3脂肪,多吃对保护大脑、预防年龄增长引起的记忆力减退都有好处,还有比核桃长的更像大脑的吗?还有柑橘类水果,仔细想想它的内部结构是不是很像我们的乳房,而它是所有水果中抗氧化剂含量最高的,橘核和橘络可缓解乳腺增生症状。另外还有腰果、黑豆等诸多食品均能找到“以形补形”的影子。“形能补形’是大自然造化的奇妙表现,而中医学“以形补形”能不能说是“道法自然”思想的一种体现呢?中医学理论博大精深,有时貌似简单的一句话却蕴含着无限玄机,而对这些理论的理解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初步杏林,尚懵懂浅薄,在工作学习过程中脑海里渐形成这些粗浅的认识,也属一知半解,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点此咨询学术顾问 快人一步得到答案

SCI期刊问答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