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主席在视察海军驻三亚部队时强调,“抓思想政治建设,必须把培育战斗精神、培养战斗作风突出出来,强化官兵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的思想,探索形成战斗精神培育的长效机制。”(《人民日报》,2013年4月12日。)学习贯彻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积极探索战斗精神培育长效机制,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关键就是要确保军队对党绝对忠诚,在强化军魂意识上达到新的高度。
一、忠诚是军人首要的道德要求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传统文化的道德体系中,忠诚始终是第一位的因素,被人们看作是最高的道德原则。首先,把忠诚作为军人道德修养的根本目标。《草庐经略》“:第将非忠义,何以为立功建绩之本,而使三军感动兴起乎?”(《草庐经略·忠义》)诸葛亮也强调“人之忠也,犹鱼之有渊,鱼失水则死,人失忠则凶。故良将守之,志立而名扬。”(《诸葛亮集·兵要》)忠诚是军人立身做人的根本,只有具有忠诚品格的军人才能建功立业,带领的军队才会有战斗热情。
其次,把忠诚作为军队教育的重要内容。“教以忠义,使士卒皆有亲上死长之心,然后令之执干戈,擐甲胄以御敌,自然如手足之扞头目,子弟之卫父兄,有不战,战必胜矣。”
(《兵录·教练总说》)只有“使士卒皆有亲上死长之心”,才能在战场的险恶环境下,面对生死考验,迸发出忠贞不屈,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再次,要在军事实践中不断升华忠诚之心。《史记》中说,“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阵约束,则忘其亲;援桴鼓之急,则忘其身。”(《史记·司法穰苴列传第四》)“忘家”、“忘亲”、“忘身”,这“三忘”精神揭示了军人的忠诚要在不断的征战中达到“忧国忘家”的境界。但是,古代对忠诚的认知也有其狭隘和局限的一面。受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封建社会的军队对君权形成一种狭隘的愚忠,忠于封建统治阶级,而忽视民族和人民利益。在这样的思想引领下,即使官兵具有顽强的战斗精神,历史也往往是以悲剧收场。
我军的忠诚是对党绝对忠诚。我军是一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人民军队,人民军队忠于党这是在建军之初就确定下来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性质的人民解放军对党的忠诚是不同于历史上任何一支军队的,它去除了带有封建性质的糟糠一面,是对军队担负责任的坚守,也是对历史使命的坚决承担,更是对维护中华民族繁荣富强,实现共产主义这一伟大理想信念的忠实和虔诚。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主席对军队提出了“绝对忠诚”新要求,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这一要求,我们每一名军人就要把忠诚于党作为自己的最高道德要求,统一在党的领导和指挥下,为完成军队的使命任务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二、以对党的绝对忠诚打牢培育我军战斗精神的灵魂之基
只有始终对党绝对忠诚,不断强化军魂意识,使官兵知道为什么而战,才能从本源上调动广大官兵的战斗精神。我军之所以能够从一支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军队,发展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为实现崇高理想而战斗的新型人民军队,关键的因素就在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铸牢对党忠诚这一军魂。
(一)铸牢对党忠诚意识是我军战斗精神培育的本质要求
马克思主义战争观认为,政治是目的,战争是手段,战争是从属于政治的工具。战斗精神从总体上体现着阶级的根本政治态度,是特定阶级意志在战斗中的体现,为特定阶级的政治服务。所以,特定阶级的利益主张和政治原则从根本上决定着所属军队战斗精神的方向,战斗精神的培育必须始终忠于这一特定阶级的意志。我军是党缔造和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是为完成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而建立的,所以我军必须由中国共产党来领导,必须对党绝对忠诚。反之,我军就失去了阶级本性和政治依归,战斗精神就失去了灵魂和根基,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为自己的利益而战是官兵参加战争的最直接动力,任何军队战斗精神的形成必须从本源上解决为谁而战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始终代表着中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其政治目标始终与维护中华民族的统一和复兴息息相关,更和每名官兵的切身利益相关。对党忠诚,服从党的领导,就是在为自己的切实利益而努力,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为谁扛枪,扛枪为了谁的问题,从本源上调动了官兵的战斗精神。
(二)铸牢对党忠诚意识是我军培育战斗精神的优良传统
回顾我军八十多年的光辉历史,我军之所以具有一往无前、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最根本的就是靠党的绝对领导,始终坚持人民军队忠于党。着名的“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制度,从上至下建立了一套党对军队直接领导的组织制度。这一伟大创举,找到了党领导军队的组织形式,使起义失败后一盘散沙的军队重新凝聚起来,团结在党组织的周围焕发出新的战斗力。这一制度建立的思想基础就是要广大官兵忠诚于党,忠于党的伟大事业。在党领导的长期革命斗争和实践中,我军始终把牢固树立对党的忠诚意识与战斗精神培育紧紧联系在一起。比如,民主革命时期,通过对广大工农战士的教育,官兵认识到自己不单纯为家庭、个人而报仇,是为劳动人民的解放而奋斗,自觉忠诚于党,服从革命的全局利益,按照党指引的方向去战斗,迸发出强大的战斗力。抗美援朝时期进行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教育,使参战官兵明白“抗美援朝”与“保家卫国”的一致性,认识到抗美援朝与党和国家的安全利益息息相关,要求参战官兵以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之心,积极投身抗美援朝作战,激发了强烈的斗志。新的历史起点上,战斗精神培育必须继续保持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
(三)铸牢对党忠诚意识是我军培育战斗精神的根本保证
战争是敌对双方的生死对抗,其残酷性和对抗性,决定了军队要打胜仗必须有昂扬的战斗精神和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在对敌作战的精神因素中,忠诚始终居于核心地位,制约和影响着战斗人员的精神素质。铸牢对党的忠诚意识都会使官兵发现党的伟大事业的内在价值,进而自觉地将自己的价值追求统一到党的领导,形成为党的事业牺牲奉献的价值取向。在我军,革命军人对党的忠诚源自对祖国的无限热爱。无论何时何地,军人都视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重如山,始终忠于祖国。正是这种无限热爱,激发革命军人面对强敌始终忠贞不屈的革命精神。革命军人对党的忠诚是一种对职业的无限热忱。对党的忠诚体现在军人所从事的事业上有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备战观念,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的思想不断鞭策激励这个革命军人。革命军人对党的忠诚是一种对纪律的绝对服从。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是军人的天职。对党的忠诚,使军人对纪律的服从建立在自觉的基础上,成为一种本能。我军的纪律性是其他任何一支军队所不能相提并论的,就是因为革命军人这种对纪律的绝对服从。始终视党、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为生命,坚决履行誓死扞卫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的神圣职责。
三、把牢固的忠诚意识转化为高昂的战斗精神
血火战场无亚军,狭路相逢勇者胜,战争的特性要求我们只有牢固树立起敢打必胜的坚定信心和不畏牺牲的战斗意志,才能实现无往而不胜。未来我军遂行的多样化军事任务,战斗将更加激烈,战场环境将更加险恶,对军人的身体和心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正如恩格斯在《欧洲军队中》所说的“枪自己是不会动的,需要有勇敢的心和强有力的手来使用它们。”
我们若要取得战争的胜利,必须保证对党绝对忠诚,进一步深化战斗精神培育,真正把精神力量物化成为强大的物质力量,才能掌握战场的主动权。要进一步加强对党的忠诚教育。战斗精神的生成是依理性选择的结果。人的理性是靠教育培养出来的。当前革命军人面对着市场经济的冲击和敌对势力的不断渗透的考验,只有通过教育培养才能使人明辨是非善恶,懂得道理,知道如何行事,只有通过教育培养才能使我军官兵克服各种模糊认识,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和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对党的忠诚之心,激发战斗精神。
一是在扎实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宣传普及中铸就官兵对党绝对忠诚的坚定政治信仰。二是在掌握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精髓要义中铸牢官兵对党忠诚的坚实思想基础。三是在深刻理解把握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内涵要求中培育官兵对党忠诚的人生价值追求。要把忠诚品格的塑造贯穿在军事实践中。战斗精神的形成,是一个思想认知与实践锤炼相统一的过程,既靠教育灌输,更靠实践锤炼。我军已经长时间没有经历过战火的考验,必须在军事实践中加紧忠诚品格的塑造,加快战斗精神培育。一要在贴近实战的军事训练中磨炼。按照习近平主席贴近实战的要求设置军事训练内容,磨炼意志、培养作风、锻炼体质,严格落实战备、训练、教育等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提高打赢能力和信心,努力做到召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二要在执行急难险重任务中锤炼。和平年代执行急难险重任务是最接近实战的军事实践。主要结合实弹演习、国防施工、抢险救灾等重大任务,培养官兵顽强战斗意志。三要在日常生活中抓养成。品德的塑造不是朝夕之功,需要持之以恒,重在平时。要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不断强化加深对党的忠诚,把战斗精神教育纳入经常性的政治教育。
战斗精神培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关键要打牢对党绝对忠诚这一灵魂基础。当代革命军人只有把绝对忠诚外化为听党指挥的自觉行动、内化为主人翁的政治责任意识,保证从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保持高度的一致,才能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向着强军目标不断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