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庄子的美学观点
庄子自由恣肆的思想,纵横捭阖的文风,超凡脱俗的想象力,成为中国古代浪漫主义的源头,深刻影响着中国古代的文学和艺术风格.庄子的美学观点与儒家的美学观点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庄子认为,世风的衰微与性情的丧失,就在于物欲的膨胀和艺术、智巧等的出现与发展,他提出"文灭质,博溺心."认为只有抛弃了音乐和美术,才会使耳目恢复聪明 ;只有破坏了机械,才能获得真正的技巧 ;只有把流行的种种人为装饰抛弃掉,人类才会返璞归真,这种观点基本上是从根本上否认了人文艺术,本人不敢苟同.然而庄子在生活实践和文学创作中,却无法摆脱潜在的审美意识,特别是庄子自身具有的杰出的艺术气质,使得《庄子》在否定艺术审美的同时,也体现了庄子特有的美学思想.
《庄子》将尊重自然绝对化,这无疑存在着片面性,但《庄子》中的一些出神入化的高超技艺故事,如庖丁解牛、轮扁斫轮等,无不阐发其崇尚自然的艺术创造原则和崇尚自然的美学思想,《庄子》在这些故事里反复要说明的是这样一个道理 :即艺术虽也是人工创造,但因其主体精神与自然同化,因而也绝无人工斧凿痕迹,从而达到天生化成的境界.
《庄子》还"大美不言".《庄子》的"大美"思想是《庄子》美学思想的核心内容.庄子主张质朴混沌的大自然本身是最为完善的 , 具有至高无上的美 ,《庄子 · 知北游》中说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大美"就是最全最完整最高境界之美.
另外,《庄子》对于"人格之美"的论述伯夷和叔齐因不食周粟而饿死在首阳山上,孔子评价道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而庄子却在《庄子 · 骈拇》中举为耻食周粟而饿死首阳的伯夷和为谋私利而死于东陵山的盗跖两例,以为他们"所死不同,其于残生伤性均也."《庄子》中,伯夷和盗跖在市区人的本真之性上完全没有区别,这就是君子和小人的齐一,为仁义而殉身和为逐利而死的齐一." 二、庄子的美学分析
实际上庄子对于美并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但是在许多他的文章中我们可以知道他的哲学思想和美学的见解,我们当然也不应该一提起庄子就与那些消极避世,逃避现实这些文字联系在一起.而是深刻体味他的思想内涵.实际上,他设定了一个以伦理为基础,以个人修养为本,以道德为施政根本的理性社会秩序.庄子散文却非单纯的对话体形式,善于运用形象说理,庄子散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富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和儒家,孔孟的积极入世不同,庄子好像整天都在山野里散步,观看鹏鸟、小虫、蝴蝶、游鱼,又在人间世里凝视一些奇形怪状的人 :驼背、跛脚、四肢不全、心灵不正常的人.《庄子》散文给人的巨大愉悦,并强调指出这是一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境界.这境界使庄子散文与同样善辩的孟子散文相比,独具美的风范.那么,庄子之文,为何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其纯真、朴素的自然美学理想,寄寓着庄子一生不懈的探索和追求,南华秋水之美,又缘何无限呢?在对自然之美的特殊认识与追求上.庄子虽然从理论上反对艺术,反对雕琢性情,要求无欲无为,但由于他具有丰富的情感,对艺术有着精湛的见解,并且对大自然有着极深厚的亲和力,特别是他不仅摆脱了繁重劳动与自然审美的对立,而且超越了儒家从功利和伦理出发的以道德为核心的局限,使得他能够达到一种不"以物累形"的超出时间功利目的的悠然潇洒的身心状态,来观察自然,并融入自然中去,逍遥于广阔的时空,达到了以天合天物我合一的境界.
这样,庄子在否定了艺术美的同时,发现和肯定了自然之美 ;在否定雕琢之美的同时,发现和肯定了素朴之美 ;在否定五声五色的声色之美的同时,发现和肯定了无声无色之美!
闻一多先生在《古典新义 · 庄子》篇中说 :"读《庄子》的人,定知道那是多层的愉快.你正在惊异那思想的奇警,在那踌躇的当儿,忽然又发觉一件事,你问那精微奥妙的思想何以竟有那样凑巧的,曲折圆妙的辞句来表现它,你更惊异,再定神一看,又不知道哪是思想哪是文字了,也许什么都不是,而是经过化合作用的第三种东西,于是你尤其惊异.
这应接不暇的惊异,便使你倍加的愉快,乐不可支.这境界,无论如何,在《庄子》以前,绝对找不到,以后,遇着的机会确实也不多." 三、庄子美学思想的在当下的现实意义
庄子追求的东西不是简单的人格精神,他的追求是关乎既有心理精神又有思想人格的精神,庄子哲学以审美没指向,并不是以宗教为依托,从而不难发现庄子哲学也是美学.
《庄子》哲学本身崇尚自然,主张清静无为.因此,在文艺美学思想上,庄子认为最自然的事物便是最美好的事物,人们不应该以人为中心进行审美的断定和比较.《庄子·秋水》篇明确提出要"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否定和取消了人的智慧和创造,这种哲学观点反映在文艺美学方面,就形成了崇尚自然,反对人为的审美标准和艺术创作原则.
庄子的审美生存思想对于现代社会存在着的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官僚主义、专制作风、贪污受贿、奢侈腐化等问题的批判,对于人们维护独立的人格和尊严,摆脱工具理性的束缚,仍然有现实意义 .审美化的道德观对现实生存思想的提升意义 审美道德观的内在机制问题 , 是审美伦理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 也是理论界认识还比较含糊的一个问题 . 我们认为美与善的相互联系、情与理的相互沟通、形式和内容的相互作用是审美道德功能产生的内在根据 . 而审美主要是通过以美养性 , 以美载德 , 以美导善 , 以美消恶等途径和方式来实现其道德功能的 . 现实生存包括道德生存,然而,个体生存的完满不仅仅在于有道德,还在于对生存的感受.庄子的审美生存思想,虽然不能直接改变异化的现实,却能导引人向善向美,追求独立的人格和尊严 ;它不能完全代替现实的自由,但它是最高的自由,它是提升现实的一种牵引力.
结语: N年前曾经泛泛的读过《庄子》几次,因当时志不在此,故未加用心.近日稍有闲暇,遂利用空闲时间,把《庄子》,重头读.当我再次翻开那沉睡的《庄子》时 , 当我再次一边品茶一边沉迷于庄子的世界时 , 或许我所获得是心灵与心灵之间的对话 , 像春天拂面而来的暖风 , 像夏天山间欢跳的溪水,像秋天安静飘落的枫叶,像冬天覆盖大地的雪花 《庄子》的文字是美的,观点也是美的,这个美用四个字概括之 :"自然之美"
参考文献:
[1]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
[3]汤用彤.《汤用彤魏晋玄学讲义》. 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9.
[4]姚淦铭等.《王国维全集》.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