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素描写生的思维过程
来源:杂志发表网时间:2015-12-20 所属栏目:美学
摘要:良好的素描写生思维过程,即如何正确地观察,并在观察中处理好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对完成一幅好的素描相当重要。素描写生的思维过程是不断发展的。
关键词:素描;思维过程;观察;局部;整体
素描,说得简单些就是描绘对象的结构与形体,其中明暗色调、质感、量感等素描的表现因素都是围绕这个中心服务的。比例、透视等知识的把握不过是使写生的形体更接近对象本身。那么,如何良性有序地完成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素描过程呢?特别是在素描的基础训练阶段,建立完善的素描思维过程相当重要。不仅素描写生之前需要思维导向,就其写生的全过程,作为认识的心理活动的思维也贯穿其始终。可见,没有正确的思维导向,想画出一副令人信服的素描作品是很难想象的。
我们知道人的思维包括概括、分析、综合等一系列心理活动。那么,在这个基础上,素描的思维过程该是怎样的呢?我认为,清代画家郑板桥描绘墨竹的艺术幻化过程—-——“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正好符合了素描思维的全过程,而且极有说服力。
将郑氏的幻化思维作为典范可以推而得之,“眼中之竹”就是观察对象。要画好素描,就得先学会观察对象。正确的观察过程,即从整体观察到局部观察,再回到整体观察。这是一个不断概括、分解、综合,并且得到深化的思维过程。只有在这个过程中,思维与观察的互动才是良性合理的,才能体现良性的素描思维的导向意义。相反,不正确的观察思维又是怎样的呢?关照现阶段学生的作画基础,就是以从一个局部到另一个局部的观察为导向,视线始终放在细节,放在自己认为有趣味的点上,以完成一个局部的形和体的方式作画(虽然这对于某些人可能不是问题,但基础训练则相反),而不是首先确定物体的外形结构和转折。
其后果必然象建一幢大厦,没有做好整体的规范,即没有做好艰实的钢筋水泥架构,仅仅从某一个单元着手建造。这样是断然行不通的,至少是缺乏安全感的。同理,基础素描虽不像建造大厦那般庞大复杂,但也必须先有整体的构成方式。纯粹的局部观察,陶醉于细节而忽略整体,没有非凡的形体控制力,必定会给人零星拼凑之感。现代绘画之父塞尚认为,世界上一切物体都可以概括为圆柱体.立方体.圆锥体。这种对事物的概括,就是整体观察或正确思维的结果。
如果说“眼中之竹”是强调观察,那么“胸中之竹”即酝酿取舍。仅仅整体观察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没有局部的整体是苍白的,没有内容的。必须用细节充实整体进行局部观察,局部观察必须服从整体,是有主次选择性的。法国印象主义画家德加说:素描画的不是形体,而是对形体的观察。一方面,他说明了观察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在提示我们,观察是能动性的。即在观察对象时,不能象傻瓜相机一样,被动地原样照搬对象。由于作为写生的对象很少以平面图式等量齐观地呈现,而是有主次,强弱,远近层次等绘画因素存在。这就要求局部观察必须以突现主体为目的,应有选择性地规避一些不必要的细节,融入绘画的因素。这就说明细节观察不是盲目的,更不是被动性的。所以,塞尚说,艺术不是自然的简单再现,而是在自然中找出严密的秩序,然后重新构成画面,从而创造出新的自然。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无论是作为一种艺术训练手段,还是艺术样式,在素描写生思维中,细节观察的选择性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必须补充的是,在这个特定的思维过程中还要强调“严密秩序”。它至少包含二层意思,其一,作画的秩序;其二,空间秩序。作画秩序前面已讲过。空间秩序则是物像形成的过程中自身局部形体之间穿插组合所形成的前后、左右、上下、里外的关系。总之,细节的观察决不是罗列式的繁琐无序地描绘对象,否则,必定使做画的过程陷入无尽的深渊。故而,在进入该课题的时候,教师常常提示学生“眯着眼睛看主次,睁大眼睛找关系”,即是此理。
诚然,在具体的局部观察中,细节的体现更加明晰,能加深对事物的情感印象。但局部观察与整体观察的过程并不是割裂的,孤立的,这两种观察方式是不断转换的。这种相辅相成的关系,要求学生细节深入到一定阶段,必须回到画面整体上来,以免沉溺于细节而忽视整体,时时协调局部形体之间联系。这个阶段的整体观察较之开始前应更丰富而有内涵。
至于“手中之竹”则是将前两则付诸于图形的过程。这一过程就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过程,即考验着思维与操作的协调性,其复杂性远胜于单纯的思维过程。本文在此则仅就思维过程来探讨其对素描写生的重要性。最后还要说明的是,人的思维是不断成熟的,素描的思维也是如此,走过了基础这一步,达到高层次的思维,完全可以从局部着手,当然这里的局部又有更丰富的意味了。随着素描艺术的发展,一方面素描被作为一种造型手段,另一方面素描也作为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语言而存在。随着现代绘画语言形式的多元化的发展,素描语言也在发生较大变化,其材料语言形式的内涵和外延都在不断拓展,这些因素都极大的丰富了素描写生的思维过程。
点此咨询学术顾问 快人一步得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