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网
当前位置:首页>>美学>谈创新素描对学生思维空间和造型能力的拓展>正文

谈创新素描对学生思维空间和造型能力的拓展

来源:杂志发表网时间:2015-12-20 所属栏目:美学

   内容摘要: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进行素描训练时不陷于对自然物象简单、机械的模仿,被动、消极的抄摹,怎样才能在素描课中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他们独特的造型能力,为他们以后的艺术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是素描课教学亟须解决的问题。
  关 键 词:创新素描 线条表情 思维空间 造型能力
  
  自20世纪初,我国将西方的素描教学引入学校的教育,写实风格的素描教学模式从那时开始被沿用至今。但是,长期单纯技法的传授却使素描教学陷入了“重技巧,轻理论”的狭窄空间,静物、石膏体、模特成为基础课教师授课的套路,逐渐形成的惰性教学使基础课教师不再善于运用理论指导和启发学生想象、创造力的教学模式,单一的教学风格充斥着素描教学领域,造成艺术创作与基本功相互脱节。而艺术创作的重要价值就是其独特性及创造性,最反对风格和表现手法上的表面模仿。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进行素描训练时不陷于对自然物象简单、机械的模仿,被动、消极的抄摹,怎样才能在素描课中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他们独特的造型能力,为他们以后的艺术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是素描课教学亟须解决的问题。为此,很多素描教师都在做着不同的尝试,笔者在进行素描课教学时也作了一些创新试验和理论探讨,概述如下:
  
  线条的情绪化语言在画面中的体现
  
  线条──艺术中最基本的元素,也是组成画面的基本元素,它无声地向我们传递着画面中蕴含的各种丰富含义,粗犷的、细腻的、急速的、缓慢的,不同的线条都会传递给我们不同的视觉感受,它所展现的语言是词汇无法表达的。笔者在上课前让学生做了这么一个试验,在纸上用不同的线条表现喜悦、悲伤、愤怒、孤独等不同的情绪,结果发现同学们所使用的表达方式有很多,各种各样的直线、曲线、弧线,快速的线条、缓慢的线条、轻的、重的、平滑的、粗糙的、虚的、实的……每一个同学的不同情绪都通过线条的视觉语言,真实地浮现在纸上。在这些线条中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又存在着许多的共性。例如,在表现愤怒时同学们不约而同地使用了很黑、很重而且有些参差不齐的线条;在表现喜悦时所使用的线条却很轻,有点弧度,而且带着向上的趋势;在表现宁静和平和时,线条一般都是平行或轻微卷曲的。通过这个试验,同学们惊喜地发现了线条的各种隐含的丰富语言,以及人类感情的共性特征。接下来又让他们带着某一种情绪进行素描训练,运用不同于平常的线条进行绘画,崭新的画面便出现了,同学们兴奋异常,他们找到了用绘画表现思维的符号。素描不再是简单的描摹,不再使思维容易陷入懒惰的状态。他们积极地思考每一种线条的含义,情绪饱满地组织着画面,他们的思维空间被打开了。这种状态对他们以后的专业学习非常有利,尤其是对于从事艺术设计方面的学生来说,这个训练为他们以后的专业设计积累了大量丰富的视觉表现语言。
  

打破常规的造型构图带来的挑战
  
  传统的素描教学方法是摆好实物写生,这就有着或多或少的被动因素,因此,笔者采用摆放石膏头像或静物,要求学生在想象中对它们重新移位和组合,灵活运用构图的形式规律,表达出一定的艺术情趣。例如在进行石膏头像写生时,有些学生把头像分解拆散,分别放大或缩小,再进行组合,从而给人一种新的视觉观赏经验。这种训练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造型创新能力和新颖的观念。传统的写实造型要求学生以再现的手法表现写生对象,学生在直觉的作用下,所画出来的素描与客观物象完全一样。这种过于狭窄的专业基本功训练,大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创新精神,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造型创新能力及思维空间。而在素描训练时注重对学生的观念培养,进行打破常规的造型构图训练,效果就大不一样,因为它不再是要求以写实为主,而是要求学生从观念入手感觉客观物象。由于不同的立意和设定的观念不同,每一个学生将会产生不同的观察方法和感受自然物象的角度;由于观念的不同,客观物象在每一位学生的眼中也是完全不同的。因而,同样一组静物或人物,不同的学生所完成的素描作业也是各不相同的。历史上很多伟大的画家都是创新造型的高手,如毕加索的作品《来自变戏法者》的人体素描,就确实像变戏法似的将我们熟悉的人体演绎出令人难以想象的变体造型。所以假如没有观念的转换,自然物象在每一个人的眼中都将是一个样子。通过这种打破常规的造型训练,使不同的观念介入到了每一个同学的思维中,画了许多年的“大卫”、“海盗”在学生们的形象思维中活跃了起来,从而变幻出了多样的形象。
  
  不同绘画工具带来的视觉冲击
  
  在传统的素描训练中,铅笔是常用的绘画工具。从对素描的解释中我们可以把素描理解为对物象的单色描绘,既然是单色描绘,那能不能使用铅笔以外的绘画工具呢?笔者让学生做了一些尝试,他们分别使用了钢笔、圆珠笔、彩色铅笔、油画棒、色粉等不同的工具,按照素描的绘画原理进行描绘。结果是让人欣喜的,使用铅笔以外的工具进行素描绘画,画面充满了很强的装饰效果,尤其是结合前面进行的情绪素描训练,在视觉上形成了强烈的冲击,学生们通过这种尝试也熟悉了解了各种绘画工具的表现效果,丰富了他们的表现技法。在此基础上,有些学生还进行了其他延伸性的尝试,如:用大头针在泡沫板上按照素描关系对静物进行高度概括提炼后进行不同疏密的排列就会产生点绘的效果,用蜡烛点燃后在玻璃上进行烟熏则会产生水墨画的效果。这样的尝试乍看起来好像违背了常规素描的绘画方法,但作为一种延伸性的训练内容则能在很大程度上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尤其是能让他们养成打破常规、勇于创新、敢于尝试的良好习惯,使他们在绘画学习中不是一味被动地接受方法,而是要学会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笔者在素描教学中正是遵循这一规律,将学生思维的训练渗透到认识、观察和表现的每一个环节中,使他们在素描时处于“思”与“学”朴素交融的良好状态之中,从而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董重恂着《新概念素描与造型语言解析》,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
点此咨询学术顾问 快人一步得到答案

SCI期刊问答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