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畅想曲》是刘文金创作于青年时代的二胡曲,其灵感来自于我国黄河上第一个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三门峡水库的火热劳动场面,在 60 年代初,依据三门峡建设的场景,以及作者的想象,创作出的一首表现建设者们的崇高理想与对美好未来憧憬的激情乐曲,全曲对场面的描写栩栩如生,让人身临其境,使二胡的魅力完美展现,突出了其独特的音韵、特点,可谓匠心独运,别具一格,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 关于乐曲
这首乐曲具有强烈的民族时代感,在音乐的布局、情绪的安排等许多方面都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本曲大胆将西方回旋式曲风与中国河南地方音调完美结合,其风格大胆独特,既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又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曲子由引子和六个乐段与尾声组成,以倒叙手法开始。
引子共由 9 个小节组成,是对晨雾中的三门峡与黄河水的汹涌壮观的景色描写。其旋律舒展流畅,音色饱满充满激情,赋有一种强烈的号召力。
第一段为活跃的舞蹈性的快板,曲风欢快,富有节奏性,为此曲的主题部分。音乐的旋律富有舞蹈的韵律,场面激情热烈,描写出建设者们劳动时的火热的场面。
第二段是“歌唱性的进行曲风”,旋律共分为四个小乐句,以舒展的旋律与第一段形成了一个对比,每一句都热情洋溢,富有歌唱性。
第三段为第一段主题的再现,旋律从大调转为小调以后更别有一番风味。此时的音乐情绪转为柔和,并且作为过渡段落在主题重复后转入了下一段。此段旋律特别的自然连贯,为下一段起到了调解效果的作用。
第四段是中板抒情部分,共分成三个小段落。第一小段以中板抒情的旋律抒发了建设者们对家乡的赞美,表现了他们对家乡的无限热爱。第二小段的旋律表现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第三小段在整段中是比较活跃的一段,以丰富、鲜明的特点,表现出劳动者们对家乡焕然一新的喜悦情感。
第五段是“热情、乐观、灵巧的小快板”,是全曲中,最具有特色且技巧最为丰富的段落。前半部分的旋律热情而饱满,描绘了劳动者们辛勤劳动的愉快场面。后半部分的节奏情绪更加热烈紧张,以浓郁的地方音乐风格、热烈跳跃的旋律、激烈磅礴的气势、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宏伟壮观的紧张火热的劳动场面。
第六段是第一段主题内容的再现,在情绪和力度上都有着更进一步深入,绪更加自信欢快,热烈跳跃,用强烈的对比手法来渲染出宏伟壮观的气魄来。
第七段为第二段内容的变奏再现,整个乐曲在这一段就已经完全沸腾,情绪也已达到了全曲的高潮,整段的大篇幅的快弓使人感觉异常紧张,犹如火山爆发一样热烈。
尾声部分的旋律采用了同指换把与跳把,快速换弦等技巧,以刻画劳动者们对劳动的无限热情。最后,在快弓急速的推进中,磅礴地结束了整首乐曲。
2 艺术表现
2.1 作品的融入性
二胡这一中国乐器,历史悠久,但是在现代社会中,普通大众对二胡的了解程度并不深入,多数人所能说得出的二胡曲目大概只有《二泉映月》、《赛马》等几首而已。作为中国的民族乐器,我们自己的乐器、自己的音乐,二胡和二胡曲为什么就不能让大家所熟知呢?
刘文金老师将我国这一古老乐器与西方音乐因素相结合 ,可谓是匠心独运。以二胡婉转明亮的音色,以及地方浓郁的音乐风格特色,表现出这件古老的民族乐器是可以用来表现现实生活的,是可以用来描写和歌颂新时代精神面貌的①。此乐曲巧妙地将东西方音乐因素相结合,将二胡的音色发挥的淋漓尽致,为二胡音乐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2.2 内容的创新性
《三门峡畅想曲》描写的是三门峡水库建设的生动场面,而这也是作者对社会主义现实表达出的一种生活态度,运用二胡作品所包含的情感,来反映建设者们积极向上,勇敢乐观的生活态度,表达出他们强烈的民族责任感。此乐曲打破了二胡传统“独白式”,即自我内心感受的封闭式的创作方式,而《三门峡畅想曲》却是以社会主义民族精神为核心,使作品呈现出强烈的民族气概与民族特色,是对社会主义的赞美与歌颂,体现了二胡作品的时代特点,但是又在不断进步与创新,形成了独特鲜明的艺术特色。
2.3 创作的多样性
中国二胡音乐在时代的变迁中不断进步、演变,期间也不断吸收各地的民间音乐作为自我发展的养料。刘文金老师这次的创作就是吸取了中国河南音乐风格与西方音乐因素作为养料 ,进而将两者进行结合。使揉弦,颤弓等技术、技法,在演奏形式、乐曲处理方式上也更具特色。
刘文金老师创作的《三门峡畅想曲》并不是单一简单的陈述方式,而采取了多主题的对比并置的形态。其作品将“青春”跳跃的主题和激情的插部放在一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形成一种“刚柔并济”的形态。他还打破了传统二胡的旋律表现形式,运用扩张指法等延伸扩广了音域,拓展了旋律,丰富了内容,使音乐充满了张力与活力。
通过对二胡曲《三门峡畅想曲》的分析,让我不仅从另一个角度看到了不一样的《三门峡畅想曲》,也学到了很多与之相关的新知识。刘文金老师对乐曲的创作不仅是表面音乐的描写刻画,更将乐曲所表现出的情绪内涵更加深层次的表达出来。
在作曲的基础上,还进行了技法、内容等的新形势的创编,为二胡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