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史载公孙大娘生地、生平不详,文章考证她当为河南许州(今许昌一带)人,早年活跃于豫中一带,后入长安梨园宜春院,常为唐明皇表演舞蹈,尤长《剑器》,最后死于“安史之乱”。
关 键 词:公孙大娘 许州 《剑器》舞
公孙大娘是唐代极负盛名的舞蹈家,《全唐诗》有不少诗文提及,然正史中不见其有任何记载,历来音乐、舞蹈、体育史相关著作言其生地、生平均不甚详。今据零散诗文材料,对其生平经历试作一番考证。
为叙述方便,先引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如下:
大历二年十月十九日,夔府别驾贺元持宅见临颖李十二娘舞剑器,壮其蔚跂。问其所师,曰:“余公孙大娘弟子也。”开元三载,余尚童稚,记于郾城观公孙氏舞剑器浑脱,流离顿挫,独出冠时。自高头宜春,梨园二伎坊内人洎外供奉晓是舞者,圣文神武皇帝初,公孙一人而已。玉貌锦衣,况余白首,今兹弟子,衣非盛颜。既辨其由来,知波澜莫二。抚事慷慨,聊为剑器行。往者吴人张旭,善草书帖,数常于邺县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豪荡感激,即公孙可知矣。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酷(火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绛唇珠袖两寂寞,况有弟子传芬芳。临颖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倾动昏王室。梨园子弟散如烟,女乐馀姿映寒日。金粟堆南木已拱,瞿唐石城草萧瑟,玳筵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
杜甫诗《序》中说开元三载曾观公孙氏舞剑器浑脱于郾城,开元三年即公元715年,当时杜甫三岁,杜甫故乡在巩县(今巩义市),与郾城相距不过百里;公孙弟子李十二娘为临颍人,临颖与郾城比邻。据《旧唐书·地理志》载:“临颖、郾城二县,俱属许州”,①即今许昌。张旭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是在邺县。邺故址在今河北临漳南、河南安阳北,邺城曾作魏王曹操、后赵、前燕、东魏、北齐都城,隋初毁于战火,隋唐时已无邺县建制,其地在唐时称相州;唐代有叶县,地与郾城、临颍相邻,故“邺”当为“叶”之误。公孙大娘早期活动主要集中在豫中地区,故基本可以推断其当为河南人,叶县、郾城、临颍三县在唐时俱属许州,所以我们可以笼统地说公孙大娘为许州(今许昌一带)人。
有关公孙大娘生平经历,尚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其一,公孙大娘曾入梨园宜春院。杜甫诗《序》中已有明言,另据《明皇杂录》:“安禄山献白玉箫管数百事,陈于梨园,诸公主及虢国以下,竞为贵妃弟子。时公孙大娘能为《邻里曲》,及《裴将军满堂式》《西河剑器》《浑脱》舞,妍妙皆冠绝于时。”②明指公孙大娘为梨园中的翘楚。唐代梨园乃内廷音乐机构,传为唐玄宗所设。据《旧唐书·礼乐志》云:“玄宗……选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号‘皇帝梨园弟子’。宫女数百,亦为梨园弟子,居宜春北院。”③可知梨园中有女弟子;另据崔令钦《教坊记》云:“右教坊在光宅坊,左教坊在延政坊。右多善歌,左多工舞。妓女入宜春苑,谓之内人,亦曰前头人。”④此处“妓女”指女乐工。公孙大娘以舞见长,当为“内人”,只能隶属宜春院。
其二、公孙大娘曾为唐玄宗舞于津阳门、勤政楼。事见郑嵎《津阳门诗》:“……都卢寻橦诚龌龊,公孙剑伎方神奇……”这里郑嵎还注云:“上始以诞圣日为千秋节,每大酺会,必于勤政楼下使华夷纵观,有公孙大娘舞剑,当时号为雄妙。”“上”指唐明皇,即杜甫诗中的“圣文神武皇帝”,津阳门在陕西长安,郑嵎诗《序》云:“津阳门者,华清宫之外阙,南局禁闱,北走京道。”勤政楼始建于开元初年,全称“勤政务本之楼”,是唐玄宗处理政务、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勤政楼常有乐舞表演,王维《三月三日勤政楼侍宴应制》诗有“酒筵嫌落絮,舞袖怯春风”之句,清·褚人获着《隋唐演义》第八十六回题为“长生殿半夜私盟,勤政楼通宵欢宴”如此可知其乐舞演出之盛况。
其三、公孙大娘舞技高超,尤长《剑器》。唐诗中有不少诗文言公孙氏长《剑器》舞,此处不赘,公孙大娘《剑器》舞之高超精妙,从其弟子李十二娘身上亦可见其一斑。前引《明皇杂录》言公孙大娘除了《西河剑器》外,还擅长《邻里曲》《裴将军满堂式》《浑脱》舞,称“妍妙皆冠绝于时”; 公孙大娘的《剑器》舞除影响到张旭的书法风格外,也曾给怀素的书法创作带来过灵感。《乐府杂录》有云:“开元中有公孙大娘善舞剑器,僧怀素见之,草书遂长,盖准其顿挫之势也。”⑤
其四、公孙大娘可能死于“安史之乱”。公孙大娘在郾城“舞剑器浑脱”时已经“流离顿挫,独出冠时”。以正常情况推断,她当时的年龄当不小于十五六岁,或为20岁上下。安史之乱始于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终于唐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以公孙氏生于公元700年计,至“安史之乱”爆发时她已经55岁了。“安史之乱”后未见关于公孙大娘乐舞活动的任何记载,杜甫观李十二娘舞剑器是在大历二年秋,即公元767年,当时公孙大娘和李十二娘已不在一起;安禄山破长安是在公元756年。当时事发突然,连唐明皇、杨贵妃及一干重臣俱是仓皇出逃,安禄山几乎摧毁了长安城,整个中原地区均惨遭浩劫,据《旧唐书·郭子仪传》记载。“宫室焚烧,十不存一,百曹荒废,曾无尺椽。中间畿内,不满千户,井邑楱荆,豺狼所号。既乏军储,又鲜人力。东至郑、汴,达于徐方,北自覃、怀,经于相土,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兵荒马乱之中,一位花甲老妪举步维艰、寸步难行之惨状,一想了然。笔者认为,她在“安史之乱”中存活下来的可能性很小,所以大胆推断她死于“安史之乱”。
注释:
①旧唐书·地理志.四库全书.文渊阁本.
②唐·郑处海.明皇杂录.清·钱熙祚校辑逸文墨海金壶本.
③旧唐书·礼乐志.四库全书.文渊阁本.
④中国戏曲研究院编.中国古典戏曲论着集成(一).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
⑤唐·段安节.乐府杂录.四库全书.文渊阁本.
⑥旧唐书·郭子仪传.四库全书.文渊阁本.
点此咨询学术顾问 快人一步得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