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歌功能的实际运用
民歌是将浓厚的生活气息融入到艺术中的一种表现形式。从某种程度上讲,民歌是音乐的一部分,具备音乐的艺术特征;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它们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它是产生于经济状况与社会习俗的基础之上的。因此,民歌具有广泛的社会作用。而从思想情感的角度来说,民歌又真实再现了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的情绪和感想,反映了整个群体的价值追求与群族特色,而且,它的继承和流传也是随着乡土民情、生活习俗和文化理念的代代传承而源远流长的。民歌是一条纽带,维系着经济社会状态、民风民俗、价值追求以及民族心态的相互协调与和谐共生,并形成了文化链条:经济形态基础决定了社会的民风习俗,而民风习俗通过在农业社会下不断的深化发展,形成了群族的普遍价值追求,也催生了共同的民族精神与心理。
二、民歌的多重功能
(一)情感表达的功能
音乐存在的重要意义之一,就是为了表达内心的情感,因此,每一种音乐类型都代表着一种思想情感。如果人们想体现出内心的忧伤与凄苦,就会在音乐中重点使用节奏缓慢、音程小的下行音阶;若想反映出朝气蓬勃、希望无限的感觉,就会采用与前者相反的创作方式。音乐能够表现出思想情感的这种特性,使人们即使不了解音乐的背景,也依然能够朦胧地感知到音乐中所蕴含的情感。民歌也是一样,其变化无穷、多彩多样的曲调,能够让人们根据实际状况随心所欲地放声歌唱。
(二)审美娱乐的功能
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的产生都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效果和目的,而审美娱乐就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点。人们不仅会有日常的物质生存需求,也会有精神上的追求,例如艺术满足。实际上,这也属于人的一种生存需求,而艺术的出现,正是为了迎合人们的这类需要。同时,娱乐能够让人们从劳动的紧张状态中放松下来,并且也属于一种极富创造力的活动。直到今天,我国的许多少数民族集群中,还保留有清晨、傍晚在街道上载歌载舞的习俗,吸引了大批过往游客。
(三)表达情感的功能
民歌所具备的沟通表达作用与感情的宣泄和表达是不一样的。对于民歌来说,交流表达的功能与音乐语言的特性息息相关,因此,这种功能在特定的音乐环境下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如果与音乐语言的历史文化背景割裂开来,就好比语言离开了语境,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无法进行正常的表达与交流。在传统的民歌里,许多青年男女都会以对唱情歌的方式来表示自己的钦慕和爱恋之意,此时,民歌就有择偶的作用。
(四)人生礼仪纪事的功能
民族学的观点认为,人生四大重要时期分别是出生、成年、成婚与死亡。我国许多少数民族也有相应的民歌来反映这些重要的时期,比方《嫁女调》是结婚用曲,而《窝热热》则是悼亡之歌。
(五)传承和教育的功能
民歌能够约束人们的行为、保障社会的团结与稳定。纳西族就有关于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传统民谣,通过简明易懂的歌词让人们在获得丰收的时候,要记得并感谢水对万物的润泽。而我国西南少数民族的一些歌舞活动,例如“勒巴舞”与“打跳”等,属于大型集体舞,只有大家团结一致、相互协调才能顺利表演,而这是建立在社会和谐的基础之上的。
(六)宗教祭祀方面的功能
民歌在宗教活动里主要发挥着祭祀和驱邪的作用。还是以纳西族为例,许多祭祀活动都是以巴东唱腔和民歌共同完成的。通过宗教音乐和民歌的对唱,反映对神明与祖先的崇敬之情。如喜马拉雅山周边的宗教仪式中,咏唱民歌能够化解人与神、凡尘与圣域之间的对立状态。在仪式中,人与神是合二为一、密不可分的,咏唱民歌的形式就反映了这一点,这在所有的宗教活动里都是相通的。比如,门巴族会为病人举行送鬼仪式,而连结人界与鬼域的纽带就是巫师登龙坎的存在。在登龙坎看来,人的灵魂如果被鬼抓走了,就会产生病患。所以,登龙坎在举行送鬼仪式时,都会一边起舞,一边咏唱传统民歌。藏传佛教的很多重要的佛事,例如开光、超度、请佛以及召开法会的时候,都会由喇嘛诵经唱诵,主要有“措鲁”和“顿央”两种形式。从格律的角度来说,这种诵经的声音与民歌有很大的区别。民歌采用的是“鲁”体,重点在唱歌;而诵经使用的是“古尔”体,重点是吟咏。同时,在跳神仪式里,咒师与护法在颂扬神灵时所用的颂词都是文化程度比较高的专业神职人员撰写出来的,所以不能将其归为民歌。信奉藏传佛教的人,一般不是僧侣就是信教群众。这些群众并不是职业教徒,但也会努力参与到形形色色的宗教仪式活动中去,以示虔诚,希望因此能够修成正果,获得极乐。所以,他们通常终日口念箴言,身戴念珠,心中时刻想着“三宝”,朝圣、转经都是每天的必修课。在仪式活动中,他们都会通过歌谣表达对神灵的赞颂和崇敬,显示自己信仰的虔诚。
熟悉藏族语言和文化的人,都会从他们的民谣咏唱中感受到藏传佛教深刻的文化影响。比如在喜马拉雅山周边的转山活动里,佛教信徒所唱的歌谣就是他们虔诚之心的表露。朝拜神山这种仪式融入藏传佛教文化以后,藏族人就将喜马拉雅山上的珠穆朗玛峰、希夏邦马峰、南迦巴瓦峰与冈仁布齐峰视作最为神圣的山峰,而附近百姓也将定期朝山当作一种荣耀,因此朝山也逐渐成为藏族人的宗教生活里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因此,民歌中富含的深层意义在于通过神的能力净化人间之爱,说明结伴朝山是为了以仪式来证明纯洁的爱情,而人间之爱会因此强化;向更深的角度挖掘,我们会发现,男女之间的爱其实是大于对神明的爱的。歌谣指出,独自朝山是孤独的,结伴而行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人间之爱往往会突破宗教活动对世俗的限制,令人得到更为纯粹的感悟。
三、结束语
民谣最突出的作用就是为民间信仰提供一个表露的媒介,信教群众通过这种方式寄托情怀,达到人神统一的境界。而发生学的观点认为,这种歌谣也同样见证了当地宗教,尤其是原始宗教及其相应仪式的起源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允箴.生存与释放———论遗存原生态民歌的传统功能与观念[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3,(4).
[2]范秀娟.论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文化价值和功能[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
[3]唐婷婷. 纳西族传统民歌的文化功能与传承[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
[4]邹婉华.土家族民歌的功能分析[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