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庄亦谐古典乐清莹溢美浪漫曲——析贝多芬《热情》奏鸣曲的创作
来源:杂志发表网时间:2015-12-20 所属栏目:音乐舞蹈
论文关键词:贝多芬奏鸣曲古典浪漫
论文摘要:贝多芬32首奏鸣曲在整个音乐史中具有极高的地位,《热情》奏鸣曲是其中伟大的作品之一。《热情》奏鸣曲在创作中基于传统又突破传统的手法,既体现古典主义庄严、和谐又具有浪漫主义清莹溢美的创作特征。
“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比《热情》更好的东西了,我简直每天都想听它,这真是奇妙而非凡的音乐。我常常可以骄傲地,也许是天真地想:看,人们可以创造什么样的奇迹啊!”〔’〕列宁在莫斯科听《热情》奏鸣曲后说。《热情》奏鸣曲的名字并非贝多芬自己所题,而是汉堡出版商克朗茨所起,由于它真实准确地表达了该作品的实质,表现了该作品的主观情绪和强烈的个性特点,因此沿用至今。《热情》奏鸣曲气势恢弘,将奋发的热情与热烈紧张的内容融于一体,是对时代的热情的呐喊,充分反映了贝多芬对当时社会的感触与认识。
《热情》奏鸣曲创作于1804年至1806年间,此时正是作者心情沉重的时期。面对拿破仑称帝的社会背景,贝多芬既失望,又愤怒,加之个人疾病的困扰,双耳已经失聪,爱情受到了挫折……这一切都使贝多芬的内心更加孤独,精神几乎处于崩溃的边缘。然而,他却以一种超人的毅力,经受住了痛苦的考验,并在历经磨难中使精神得以升华。他心中抱着必胜的信念,将这一精神充分地表现在《热情》奏鸣曲中,其创作达到了思想性与技术性的统一,理智与情感的统一,将古典主义的理性与庄严、浪漫主义的感性与张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奏鸣曲式是最能体现西方音乐“对立统一”与“三段论”的一种体裁形式,它在贝多芬的手中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展与完善。他不仅从体裁扩展方面发展了奏鸣曲式,更将奏鸣曲式的每一个细节之处都发展到了一种登峰造极的程度。这些创作特点在《热情》奏鸣曲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一、严谨庄严的结构与多彩丰实的动机
在《热情》奏鸣曲的动机中,充分体现出了成熟时期贝多芬的思想感情。该作品的创作特征集古典音乐之大成,开浪漫乐派之先河,既有古典乐派的爽朗明快、淳朴自然,又兼浪漫乐派富于诗意、感情重于理智的特点。“如果说,古典音乐倾向于表现共性的话,浪漫主义音乐则更多地表现个性的音乐”Cz7《热情》奏鸣曲第一乐章的呈示部是由一个悲剧性的主题发展而来的,它不仅表现出了贝多芬个人内心的苦恼,更具有英雄性的热情与呐喊,充分体现了贝多芬不畏艰难的奔放情感。主部主题三个动机的有机结合更表现出了沉思与斗争、愤怒与呐喊的情感。动机一是由第一、第二小节构成的,象征着具有战斗意志的自我情感。动机二是由一个充实的和声、级进的旋律和颤音构成的,象征着柔弱、惊恐、心惊胆战的自我情感。动机三是一组八分音符的三连音,像是命运的主题,是不屈不挠的个性,具有英雄性的反抗。动机是全乐章的基础,鲜明的对比,柔弱与命运的呐喊等反抗力量交织在一起,使乐章的发展得到了强大的推进。一个庄重明朗的副部主题则又体现出了一种古典乐派的和谐之美,表现出了贝多芬对胜利对生活的美好向往与追求。呈示部的动机在发展部中得到了充分的展开,明朗的调性在五、六连音的烘托下穿梭在高低音区,再现部的出现,在展开部的高潮中得到了预示。三连音的伴奏音型使主题增加了强大的激流,乐思一气呵成,但斗争并未停止,仍在继续。
二、古典纯朴的旋律与个性多变的和声节奏
贝多芬生长在古典主义的中晚期,他不仅很好地继承了古典乐派的传统,更根据音乐作品表现的内容,勇于创新,大胆地打破传统,张扬个性。《热情》奏鸣曲的第二乐章的创作亮点也正是贝多芬在旋律、和声、节奏方面的独到处理。
在第二乐章中,贝多芬采用了传统的变奏曲的写法,但在和声与结构骨架的使用上,又打破了古典主义的常规模式,另辟蹊径,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主题旋律是从第一乐章的第二动机发展而来的,是一种古典的、纯朴宁静的、具有合唱性质的音响。第一变奏,左右手的交替进行,低音声部的切分节奏象征着前进的步伐。第二变奏,分解和弦在摇曳着,隐藏在织体中的旋律安静、清晰。第三变奏,声部交织变化最大,主旋律像是在对未来美好景象的期盼,庄重的气氛变得亲切起来,回到了最初的主题,形成了高与低的对比。在创作中,三次变奏的和声新颖、典雅,但最后一个减七和弦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完整结构,预不f斗争的继续;节奏上的创作处理,体现了第一变奏的八分音符,第二变奏的十六分音符,第三变奏的三十二分音符,使整个变奏曲由活泼变为坚强。也正是在此处,贝多芬的英雄信念更加突出,意志更加坚强。
三、创新的力度变化与沸腾的热情斗志
力度的鲜明对比与丰富多变是贝多芬常用的创作手法之一。在表现众多的戏剧性、哲理性的乐章里,力度的对比变化尤为重要。《热情》奏鸣曲的第三乐章是一个不过分的快板,奏鸣曲式,在这首“力量充沛、势不可挡的白热化终曲乐章”}3}中,急速的音符跑动,火热的斗争激情,不断持续着的排山倒海般的音响,无一不在展现着摄人心魄的威力。贝多芬在该乐章的创作中,创造性地利用了力度上的丰富变化,突破了古典主义的传统,开浪漫主义之先河。
减七和弦是贝多芬的功能和声体系中经常使用的戏剧性、色彩性的和声。在该乐章的呈示部,连续的减七和弦构成了一个速度型的引子,强烈的不协和营造了一种极度不安的氛围,呼号般、恐怖威吓式的音响和急速的十六分音符下行暗示了主题的即将到来,把人们带进了沸腾热情的战斗气氛中。
副部主题时而强、时而弱,时而亢奋、时而抒情,力度上的对比显示了人们在斗争中的坚强意志和决心,同时也展示了斗争中的反抗与挣扎。接着出现的展开部是一个全新的主题,果断的节奏又进一步加强了战斗的意志和必胜的决心。再现部弱奏引人,不断发展,终于在尾声达到了全曲的高潮,也进入了整个奏鸣曲最有震撼力的结尾。欢欣鼓舞的旋律、舞蹈性的场面、斩钉截铁的节奏、雄壮有力的音乐,形象地展现了贝多芬创新的力度变化与沸腾的热情斗志。
四、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完美交融
《热情》奏鸣曲是贝多芬最伟大的巅峰之作,是整个钢琴艺术史中极具代表性的经典作品。它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生动而深刻地展示了19世纪初期欧洲人民反封建、反侵略的英雄面貌和斗争精神。
《热情》奏鸣曲是贝多芬富于革新精神的创造,和声节奏新颖自由、主题材料多样化处理,使这一伟大的作品无论是第一乐章还是整个的奏鸣曲,都完整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热情》奏鸣曲蕴涵了音乐最本质的美,又充分体现了其他乐器不可比拟的钢琴化的特质。该作品严谨庄严的结构与多彩丰实的动机,古典纯朴的旋律与个性多变的和声节奏,创新的力度变化与沸腾的热情斗志,极其恰当地表现了贝多芬通过斗争走向胜利的创作思想,也把贝多芬英雄主义的气概推到了顶峰。
《热情》奏鸣曲的创作基于传统而又突破传统,贝多芬在奏鸣曲这一领域的创新与改革给后人以无限的启迪,推动了整个曲式学的发展。他对奏鸣曲式的改革与创新更是远远超越了他对古典主义传统的继承,真可谓亦庄亦谐古典乐,清莹溢美浪漫曲。伟大的《热情》奏鸣曲是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完美交融,对后世作曲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点此咨询学术顾问 快人一步得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