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网
当前位置:首页>>戏剧表演>打击乐对戏曲艺术的重要作用>正文

打击乐对戏曲艺术的重要作用

来源:杂志发表网时间:2015-12-20 所属栏目:戏剧表演

  

  戏曲乐队中根据乐器的不同分为了"文场"与"武场",文场主要由吹、拉、弹各种民族管弦乐所组成,武场则主要由板鼓、堂鼓、鼓签、大锣、檀板、小锣、吹打钹、铙钹、撞钟以及云锣等多种打击乐器构成,同时又称为打击乐。打击乐作为戏曲乐队中的重要组成成分与文场各自占据着整个戏曲乐队的半壁江山。不同的打击乐演奏出不同的节奏以及音响组合,统称为"锣鼓经",加之文场音乐的完美组合,共同服务于整场戏曲的演出,对演出节奏的掌控、人物情感的表现、演员表演的配合以及舞台气氛的营造都具有重要作用。

  一、掌握演出节奏

  掌握演出节奏作为戏曲打击乐的第一个艺术功能对戏剧的表演具有重要作用。戏曲演出节奏贯穿于整个的戏剧表演中,同时具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节奏"指的是音响的强弱、长短、轻重等规律性的组合,作为音乐语言要素之一存在。狭义上的"节奏"是乐曲结构的主要构成因素,是旋律的骨干。他的出现能够很好的将乐曲中情感的波动生动的表现出来,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音乐的表现力。广义上的"节奏"则泛指自然界中冬去春来、自然交替等这些有规律的变化所带给人们心理上的节奏体验。就像激昂的节奏使人感到振奋;舒缓的节奏让人感到沉静;欢快的节奏让人美好;沉重的节奏则使人压抑,如此种种。同时节奏好包含了工作节奏、生活节奏、运动节奏等这些有规律的、均匀的进程。

  戏曲音乐艺术中,鼓师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同时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为戏曲中无论是管弦乐或者是打击乐,都需要在鼓师统一的指挥下经行音乐的演奏,节奏作为戏剧的主旋律尤为重要。鼓师的姿势以及鼓板动作直接决定着管弦乐与打击乐的起止、轻重与快慢。鼓师不仅决定着打击乐的使用,同时还掌握着整场戏剧演出的节奏。对戏剧中人物情感的表现、舞台氛围的营造、演员的表演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无论戏曲中的一个动作、或者是戏曲整个的演出进程,处处都充满了节奏。    二、表现人物情感

  表现人物情感是戏曲打击乐的第二个艺术功能。戏曲表演中一直有"演人不演行"的说法,明确的说就是戏曲演员不能仅仅从外形上符合人物角色,而是将人物复杂、丰富、独特的内心情感以及思想意识演绎出来,为观众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生动人物形象的塑造,不仅需要演员对人物的深入剖析以及精湛的演技,戏曲打击乐更是充分发挥了其渲染、强化、烘托的艺术功能,促进了人物情感的表达。

  黑格尔作为德国着名的美学家曾经说过,"音乐所特有的因素是单纯的内心方面的因素,即音乐本身所包含的无形的情感。"戏曲表演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不仅需要演员形体上的准确、生动,同时要求"声情并茂、以情带声".戏曲打击乐作为戏剧表演的画外音对于人物情感的表达具有重要作用。这也就需要戏曲打击乐的演奏员除了能够准确数量的进行伴奏外,还要进入角色、倾情投入、设身处地的站在剧中人物的立场上进行情感的体验。这有这样演奏员才能通过乐器将戏剧中的人物情感真实、生动的演绎出来,才能引发观众情感的共鸣。

  三、配合演员表演

  戏曲作为我国悠久文化的传承,其根本是通过歌舞的形式进行故事的演绎。演员所表演的"四功"与"五法"都是经过多年锤炼而保留下来的固定的程式动作。戏曲中"四功"包括唱、念、做、打;"五法"包括眼、手、身、步、法。这些固定的程式与动作与打击乐的"锣鼓经"是密不可分的,他们相辅相成,密切配合,并且在长期的表演逐渐固定与配套。

  锣鼓经"急急风"用来配合演员紧张、急促的工作;"碎锣"以檀板和单皮鼓领奏,配合小锣,营造出一种沉静的效果。

  其出现多用来配合清衣或者花旦上场时的伴奏表演,从而更好的衬托出戏曲角色的优雅与沉静;"四击头"作为锣鼓经的一种则多用来配合演员进行"亮相";"带锣"用来配合演员的武打动作或者"跑圆场";"搜场点"用来配合演员在戏剧中进行搜索动作;"慢长锤"用来配合徐步或者更衣等缓慢的动作。戏曲打击乐中锣鼓经的种类繁多,数不胜数,演员的每一个动作、程式都配合着与之相应的锣鼓伴奏,配合着演员的表演。

  四、营造舞台气氛

  戏曲打击乐不仅能够掌握演出节奏、表现人物情感、配合演员表然,同时对于舞台气氛的营造具有积极的作用。与道具、布景、灯光等视觉艺术一起,打击乐通过演奏一系列的听觉艺术为观众带来音画同步、视听一起的艺术效果,营造了舞台气氛。

  打击乐作为戏曲艺术中重要的表现形式,需要我们更为深入的学习与研究 ,深入挖掘打击乐对于戏曲艺术的重要作用,更好的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戏曲文化。

  参考文献:  [1]刘军。打击乐的舞台运用[J].当代戏剧。2006(5)。  [2]李亚娟。浅谈中国民族打击乐器的产生与分类(连载一)[J].音乐天地。2006(11)。  [3]李亚娟。浅谈中国民族打击乐器的产生与分类(二)[J].音乐天地。2006(12)。

点此咨询学术顾问 快人一步得到答案

SCI期刊问答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