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网
当前位置:首页>>戏剧表演>中西方歌剧的发展史及其问题比较>正文

中西方歌剧的发展史及其问题比较

来源:杂志发表网时间:2015-12-20 所属栏目:戏剧表演

  

  歌剧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其表演综合了伴奏、演唱、舞蹈等多种形式,融入了美术、文学等多种元素.在歌剧的表演中,中西方因文化不同,地理位置不同,历史发展不同,因此在歌剧的表演中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对这些差异进行分析和探讨,有助于对歌剧更深入的了解,对中国歌剧的发展也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中西方歌剧的发展史

  西方歌剧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7世纪,最早出现在意大利,歌剧不同于西方以往的艺术表现形式,它的诞生在西方的音乐史中有着重大的意义.到了18世纪后,歌剧内容逐渐在生活中取材,并在创作中加入了喜剧元素,形成了诙谐质朴的形式.后来,歌剧在法国得到改造,将多种舞步运用到歌剧的表演中,歌剧表演变得更加丰富立体. 19世纪以后,各国的音乐大师都创作了大量的作品,歌剧成为艺术作品的载体,音乐也更加通俗.现代的西方歌剧已经十分成熟,并融入多种艺术形式和音乐背景,成为西方的高雅艺术代表.中国的歌剧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那时的音乐剧作品主要和中国戏剧相结合,歌颂智慧、民主等精神.在30年代后,我国歌剧出现了多种发展趋势,有模拟西方的艺术创作,也有依照我国本土特色形成的作品.后来,我国也出现了对小歌剧类型的探索,这些小歌剧主要以话剧为基础,加入了对白形成歌剧.到解放后期,我国歌剧开始蓬勃发展,并创作出了一系列优秀的作品.中国歌剧的发展较西方晚三百余年,但对中西方歌剧形式及内容的比较仍对我国歌剧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二、中外歌剧发展史中的几点比较

  (一)创作方式的比较

  西方歌剧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巴洛克风格的作品《达芙妮》的诞生到古典主义阶段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姻》,再到浪漫主义时期人尽皆知的歌剧《卡门》,亦或是近代音乐作品《真理之力》等,这段时期的作品都是由作曲家为一个脚本创作谱曲.与西方歌剧相比,中国歌剧也经历了两个重要过程,一是先有曲后填词.例如引用戏曲或者民歌的曲调为基准,对其进行填词创作.或者在原有曲调的基础之上,加以改变后再进行填词.如歌剧《岳飞》、秧歌剧《夫妻识字》等作品.这些歌剧都是运用民间小调或戏曲进行改编,深受人们所喜爱.二是专门为剧本创作曲谱,例如我国的新歌剧《白毛女》,是由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自行创作的剧本并为之谱曲.不仅将中国的传统艺术融入其中,而且吸收民间曲调,进行整合与创新,演绎成全新的作品.这对我国后来的艺术创作也有很大的启发,出现了很多新的艺术作品.中国歌剧虽然经历了两个过程,但最终也同西方一样,发展为专门为一个剧本进行创作谱曲.    (二)内容题材的比较

  虽然西方歌剧出现时间较早,发展时间较长,但中外歌剧在内容和题材上的发展却十分相似,基本上都是以神话开始,逐渐加入童话、寓言,最后以普通的小人物为主题,来揭示社会生活中的道理.    1.以神话、寓言为题材

  西方歌剧的起源之作《达芙妮》,便是由古希腊神话中的阿波罗战胜巨蟒的故事所改编而成的.在此之后,西方的歌剧一般都是以神话的形式出现,多根据希腊神话故事进行改编创作,作品中也都是神来拯救世人.在意大利的古典主义时期,歌剧的主要形式仍然保持以神话为主,在其中也有一些历史故事,如《牡鹿王》等.在中国歌剧的历史中,最早的艺术形式是儿童歌舞剧的形式,反映儿童的生活,并以童话、寓言故事等形式将团结平等等精神寓于其中,具有很大的教育意义.2.以英雄、历史为题材。

  在早期的罗马歌剧作品中,《圣阿莱修》是第一部引用历史题材来展现内心的歌剧.而英国的首部歌剧《围攻罗德》则是以当时的英雄形象为主题,不再重复早期的神话题材.在古典主义时期的歌剧中,歌剧仍是围绕这些题材,但是在一些作品中也做出了相应的处理,体现出了人们对艺术理解的改变,和当时文化的严肃,如《奥菲欧与尤丽狄茜》等作品.在这种主题下,人们之间的友情,舍己为人的精神都在作品中得以很好的发挥.而后到来的浪漫主义时期,歌剧以法国为代表多为重历史题材的作品,如描绘反战的《普里阿摩斯》。

  在战争年代的中国歌剧,通过与时代结合和借鉴西方的优秀作品,大多数也成为歌颂英雄与弘扬历史的作品.在抗战爆发之后,许多许多的文艺工作者也都转移到了延安,他们根据当时的国情创作了歌剧《农村曲》,这部作品描写了农村人民面对家园被侵袭,积极投身于抗战的真实故事.后来的《农军进行曲》,也是对战区人民觉醒和积极抗战的情形的展现.在这之后创作的作品《大地飞歌》等,都是反映当地农民抗暴抗战的故事. 40年代的作品也多以抗战生活为主要题材.同事也有歌颂英雄的作品,在歌剧《岳飞》就是表现在抗战中英雄岳飞的事迹,这样的作品也很受人们所欢迎.3.以小人物为题材。

  在近代的歌剧作品中,中西方很多作品都是以描写小人物的际遇和生活,来展现社会现状.在18世纪早期,西方歌剧开始产生喜剧的形式,内容不再注重神话的改编和历史的重现,转而描写普通小人物的故事,表现其日常生活琐事,如莫扎特所创作的《费加罗的婚姻》等作品.在19世纪的浪漫主义时期,歌剧中加入了甜美的旋律,也出现了很多抒情歌剧来表现小人物的喜怒哀乐,《卡门》、《浮士德》等代表作充分表现出了这些特征.另外也有一些作品反映社会底层的贫苦百姓的生活现状,《蝴蝶夫人》、《乡村骑士》等作品都是反映贫苦百姓的生活遭遇,重现了其生活环境. 20世纪后反映小人物的剧情也很多,如歌剧《仲夏的婚礼》等.在中国歌剧中,有很多旧社会生活的作品,如着名歌剧《白毛女》就深刻地反映当时生活的现状,揭示了中国两大矛盾体中存在的基本矛盾.借由农民的身份和悲惨遭遇,暗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疾苦,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解放区的光明,具有积极的意义.后来创作的《赤叶河》等作品,也是描写小人物的生活投身抗战,最后翻身做主人的故事.借由社会上的不同人来反省社会的现状,将道理渗透其中.    三、中外歌剧问题的比较结果    (一)比较结果

  虽然中西方歌剧的发展时间有着本质上的差异,但通过二者创作方式、题材选择等内容的比较,不难发现其中的异同之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都有相应的歌剧类型来反应社会现状,这是中西方歌剧的相同之处.另外从创作方式上来看,中国经历了从为曲填词到谱曲创作的过程,但最终发展为与西方一样,都是为专门的剧本进行谱曲创作,从这点上看,二者在创作方式上最后也达成一致.但中西方歌剧也存在着一些差异,在音乐表现上,西方更注重音色庞大的背景,整体化较强,中国的歌剧则结合民间戏曲,注重神情的演绎.西方的歌剧注重音乐的演绎,很多成功的歌剧作品都离不开成熟的音乐作品,在音乐的表现上注重旋律的协调和结构的完整.中国的歌剧在音乐上多吸收民间作品,曲风亲切质朴,更注重情感上的表达.    (二)对中国歌剧的展望

  中国在歌剧的演绎中借鉴了西方的元素,并融合本土文化加以发展,在新中国成立后发展的尤为迅速,出现了一批流传很广的作品.在作品风格上也发生了本质的转变,关注的角度更加新颖.但毕竟中国的歌剧起步较晚,距西方国家还有一定的距离,若想让歌剧在世界上立足,就不能完全模仿照搬,必须要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将民族特色融入其中又不失大气的舞台特色.在创作上要吸取以往成功的经验,也要充分发挥创造力,创作出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和剧本,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艺术的编排整合,并用现代化的手段加强作品的感染力.加强人们对歌剧的认知,培养新的歌剧人才,发挥民族创造力,让中国的歌剧真正走向世界的舞台.    四、结语

  通过对中西方歌剧发展史中问题的比较,使我们对歌剧的了解更加深入,并找到了中西歌剧中的异同点.帮助我们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完善我国的歌剧表演.在借鉴西方歌剧的基础上,不断尝试新的突破,找到符合我国歌剧的模式,将我国的歌剧事业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张强.新中国初期民族歌剧表演艺术研究(1949.1966)[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2年.  [2]盛雯.中国歌剧表演史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3]戈晓毅.近代中国歌剧文学创作特性历史审视(1920年.1949年)[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2年.  [4]胡敏.西洋歌剧的演唱方法在中国歌剧中的应用[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3年.  [5]徐娟.从《白毛女》到《苍原》的创作比较看中国歌剧之发展[D].太原:山西大学,2009年.  [6]李壮.歌剧《苍原》研究[D].北京:中央音乐学院,2012年.  [7]满新颖.中国歌剧的诞生[D].厦门:厦门大学,2006年.

点此咨询学术顾问 快人一步得到答案

SCI期刊问答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