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网
当前位置:首页>>音乐舞蹈>多学科渗透的主题型音乐课例研究>正文

多学科渗透的主题型音乐课例研究

来源:杂志发表网时间:2015-12-20 所属栏目:音乐舞蹈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提倡学科综合”,即通过多学科渗透将与音乐相联系的人文内容呈现给学生,以此来获得个体和谐全面的发展。随着音乐教学由“工具性”向“人文性。发展,音乐教学具有了较已往更为突出的丰富性、广博性与兼容性,同时在教学中我也体会到,若仅从音乐角度去上音乐课,审美之路便会越走越窄。于是我试图在教学中让音乐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那么,如何在课堂上有效地建立起音乐与文学、历史、地理等人文学科间的合理联系?对此笔者进行了相关研究。
  恰逢上海市南汇区音乐教学评比,我借参赛的契机,精心准备了一堂《长城永在我心上》的声乐欣赏教学课。这节课中,我以。长城”这一主题串联教学内容,并在教学中渗透了地理与历史的内容,可以说通过这节课,多学科渗透的主题型音乐课的探索已初见端倪。课后师生反映不错,还获了奖,然而仔细分析后却发现依然有着不足之处:虽然本课已经有了一个明确的人文主题“长城”,但学科知识之间的渗透过于生硬。为了顾及教学内容的组合,我弱化了学生的主体性,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主导性。
  随着研究的展开,我的认识逐步提高。2005年“上海市五区县高中音乐教学研讨会”召开,我应邀去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上了一堂公开课《诗意江南》。上海地区的学生虽然也身处江南,但他们却往往没能真正了解江南的风土人情及音乐文化,所以我以“江南。为主题组织本课。通过欣赏和学习江南主题的一系列资料,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了解江南秀美的风景以及江南音乐的风格特点,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这节课的课堂教学实施过程是这样的:
  教师播放歌曲《小城故事),同时多媒体投映具有江南特色的山水画,并引导学生欣赏、感受、体验江南水乡的秀丽景色。
  (艺术课堂教学离不开各种形式的情境创设,以“境”入“情”,使音乐课堂教学真正成为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生情感、发展学生智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师:对我们这些久居繁嚣尘市的人来说,生活犹如节奏强劲的劲歌,而当邓丽君《小城故事》的旋律响在耳边,我们能体会到身边那些江南的小城镇里,小巷深处石板路古朴静谧、烟雨斜阳的秀美景色……下面同学们可以根据个人理解给这几幅画面命名,但条件是必须借古诗词中的词句。
  “小桥流水人家/小楼一夜听春雨/春风又绿江南岸……”学生热烈回答着,此时我出示本课的题目:《诗意江南》。
  师:看来我们的诗词中描写江南的作品还真不少呀,江南从晋代开始就与文人的词采风流融为一体。江南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词-与“曲”,那些文人们留下的诗性回忆,就像是小巷中留下的木屐声声,每响一下都在你的心灵深处留下回音。下面我们来欣赏这两首作品:白居易《忆江南》、韦庄《菩萨蛮》。
  师朗诵并演唱《忆江南》,学生合音乐(《姑苏情》)朗诵两首词。
  (音乐与文学相结合,体现艺术的“共性”,也在一定基础上体现了音乐课的综合性。并通过对古诗词的欣赏,唤起学生对祖国文学艺术及祖国河山的热爱。)
  师播放课件:江南的桥;江南的建筑、江南的园林,引导学生欣赏江南的风景。之后出示练习题:听音乐辨地区(音乐作品我选用了江苏《茉莉花》和青海《茉莉花》)。
  师:同学们显然发现了,这两首歌曲的歌词是差不多的,旋律的走向也相似,应该是一首歌在不同地区的版本,同学们能辨别一下它们各是什么地区的吗?
  生甲:第一首歌是南方的,第二首歌是北方的。
  生乙:这首歌是《茉莉花》,第一首《茉莉花》是江苏的,是属于我们江南地区流传的,第二首《茉莉花》应该是北方地区的。
  师:大家的感觉非常正确,第一首是江苏《茉莉花},是属于我们江南地区流传的,第二首是青海《茉莉花》。那么,为什么同样一首《茉莉花》的风格却完全不同呢?大家能否加以分析呢?
  生甲:江苏《茉莉花)秀美雅致,青海《茉莉花》高亢豪爽,这是由于不同地理区域和风土人情所决定的,江南水乡培育出了江南人特有的灵气和甜美,使江南的音乐也显得恬淡优雅。

生乙:这和人有关,我们江南人比较含蓄,而北方人比较豪爽,所以唱的歌也自然和性格一样了……
  师:是啊,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正是这江南的人文背景铸就这样的音乐风格。
  (让学生通过直接欣赏和间接的古代文人对江南秀色的赞美,来体验和感受江南水乡秀美的景色,并了解由此衍生的音乐文化。)
  师:我知道同学们十分熟悉林俊杰的一首《江南》,让我们来一起演唱吧。
  (教师与学生互动演唱,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演绎来描绘和感受自己心中的江南。并由《江南》前奏中的伴奏乐器,引出下一个教学环节:江南丝竹。)
  欣赏了江南丝竹音乐《江南好》后,教师介绍江南丝竹的产生背景、风格特点、乐队组合、名曲名家等知识。
  师:小时候读乐府诗,每每读到“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的时候,我都会想,为什么我们这些生活在江南的人们,现在反倒难以认清江南真正的面孔呢?当听着悠扬的江南民乐时,我蓦然发现,是了,不是因为别的,就是离自己太近的缘故,江南早巳不自觉地溶解在我们的生命之中,这兴许也是一种浓得化不开的江南情结吧。在这美妙的丝竹音乐声中,祝愿我们的家乡、我们的江南、我们的祖国明天更美好!
  这节课的效果可以说是比较令人满意的。通过这几次的课例研究,我认识到,一切艺术都是心灵沟通的艺术,音乐教育必须具有宽广的视野,必须保持开放的态势。同时作为艺术的一个重要门类,音乐也同广泛的文化领域有着天然的联系,这也使得音乐课同其他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成为可能。我们可以把音乐与美术、舞蹈、影视等在内的其他艺术形式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使学生能更形象地理解音乐。也可以把音乐课程与包括语文、地理、历史等在内的其他非艺术课程适当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当然,在教学中我们必须要注意:音乐课程的综合,必须是以音乐为本的综合,才能不失学科本色。多学科知识的渗透,必须组织在一个共同的人文主题之下,才能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新课程标准改革的大潮方兴未艾,笔者的研究仅仅是初步的,肯定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课改的目的就是在于让新的教学方法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只要遵循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那么我们音乐教育的明天将更加美好!
 
  参考资料:
  [1]《上海市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曹理、何工《音乐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点此咨询学术顾问 快人一步得到答案

SCI期刊问答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