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网
当前位置:首页>>音乐舞蹈>妖精和圣母“成就”了一个男人——观话剧《萨勒姆的女巫》>正文

妖精和圣母“成就”了一个男人——观话剧《萨勒姆的女巫》

来源:杂志发表网时间:2015-12-20 所属栏目:音乐舞蹈

  

摘要:《萨勒姆的女巫》是美国著名剧作家阿瑟·米勒创作的重要剧作。本文先对本剧的主题做一简洁陈述。整部话剧好似一场游戏,起因非常简单,但引起的后果却让人大跌眼镜。本文主要展示妖精艾比盖尔的作为及其原因;伊丽莎白的圣母形象及她的弱点;以及在这两个女人夹缝中普罗克托所做出的人生选择。并对他的这一人生选择做出我的评述。

关键词:妖精 圣母 普罗克托 人生选择

《萨勒姆的女巫》是美国著名剧作家阿瑟·米勒创作的重要剧作。2008.6.20,我们有幸在上戏剧院看了由年轻导演吕岩导演的《萨勒姆的女巫》。这部话剧我以前从没有看过,一开始对它并没有报很大的期望,结果,感觉却非常的好!这种好包括了两点:首先是剧本的好,那种矛盾冲突的不可调节令人心醉;其次是舞台的设计与演员的表演非常的好,那氛围、那服装、那布景、那人物的充满激情的表现,令人情不自禁的进入到戏里,感受人物的痛苦与挣扎。

故事起因是简单的,1692年的春天,在萨勒姆小镇上,少女们受不了禁欲主义的规范,在森林里尽情舞蹈、嬉戏。少女的放浪形骸被一些居心叵测的人看到,说她们魔鬼附生,要被绞刑,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人自危,谎话连篇,互相诬陷。故事后果是严重的,很多人被绞杀。在全剧当中,有一条主要的线索,就是少女艾比盖尔因爱生恨,为得到有妇之夫普罗克托,指认其妻伊丽莎白为女巫。普罗克托为救妻子,与艾比盖尔对簿公堂,反被诬陷为魔鬼代言人而入狱。普罗克托在生命与良心之间苦苦挣扎,最后选择了良心,使自己的生命价值得到提升。
一、妖精的动人心魄

我给少女艾比盖尔下了一个定义:妖精。这在现实生活中不是一个好词汇,但在艺术中却绝对是一个表现力、生命力十足的词汇,这表明,她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有喜怒哀乐,有七情六欲,但她更喜欢极端的表现出来,不顾死活,不顾后果。这样的人犹如美女蛇,被她爱被她恨的人都得小心了(爱越深,恨越切),她们的报复心极强。

在中外文学作品中,都有妖精的动人踪迹。在古希腊悲剧《美狄亚》中,美狄亚为报复丈夫负心,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孩子。在曹禺话剧《雷雨》中,繁漪是一个情欲被压抑,患有歇斯底里症的人,她得不到的,她就要毁灭她,最后,周萍、鸣凤、周冲都死了,虽然原因也许全不在繁漪,但直接原因却是。美狄亚、繁漪都是有自我意识的女人,但艾比盖尔只是个少女,才十六岁,不能完全具有自我意识,有人肯定会这样说,怪我的定义太苛刻。首先,我承认艾比盖尔确是一位少女,她有少女的天真浪漫,在充满灵动的森林里,她和其他少女一样尽情跳舞、尽情嬉戏,充分享受着属于她们的青春岁月。她是美丽的,舞台上的她,在紧束的头发上扎着素雅的头巾,穿着绿色的长袖长摆的裙子,她的衣着是素朴的,但挡不住的魅力依然从她的身上散发出来。

但她又不仅仅是个少女,她有着常人难有的独断力:她指认黑奴蒂图芭为魔鬼的代言人,在严厉的拷打与威逼下,蒂图芭屈打成招,她又带着其他的姑娘们开始“指巫”。 她指认其情夫普罗克托的妻子伊丽莎白为女巫,当仆人玛丽被普罗克托说服到法庭上讲出诬陷运动的真相时,艾比盖尔表现得非常老道,她与其他的女孩学着玛丽说话,以说明玛丽是魔鬼附生,那九个人一声比一声大的重复,使人感受到言语的暴力,它能彻底摧毁人的意志力,就如文革时期的状况一样,人只能无语,在这样的情况下,人是渺小的,玛丽也是渺小的,而艾比盖尔是这些姑娘的首领,她懂得这些言语的力量,真是让人惊心动魄的压制,最后,玛丽终于屈服了。在许多场景中,艾比盖尔都镇定自若,她利用了法律、宗教、人的固执与虚荣,实现了自己的目的。

我们知道,艾比盖尔的性格形成是有原因的,幼年时,她亲眼看见父母的头颅被砸碎在枕头上,她懂得了狠心,残暴,这也会使她更加神经质。从此,她寄居在她的舅舅家,她的舅舅在自己女儿受惊得病的时候说,你要注意你自己的名誉,说明舅舅家并不是她真正的家,她在这儿是孤独的,受到种种限制的,一旦发生不利于舅舅家的事,自己将被抛到门外。孤儿的身份,寄居的处境,将形成她这样的性格:她孤独、寂寞、无人关心,她急切的想得到爱,在爱面前,她是天真又温柔的;另一方面,正由于想得到爱的心是那样急切,当爱不再有或由爱生恨时,她的报复又是不择手段,不顾后果,不讲原则,是残暴又极端的。

对于艾比盖尔的这些做法,应该怎样看待呢?一方面,从她希望得到爱、为爱情而这样做,她是应该被原谅的,我们刚刚已说了她的童年遭遇与处境。她与普罗克托发生奸情,这是谁先诱惑谁的呢?要是艾比盖尔先,是她急切的想得到爱,而不顾普罗克托已是有妇之夫,那她是妖精,她诱惑了他;要是普罗克托先,并对她做出了承诺,那艾比盖尔虽是妖精,但是她是被骗的呀。她值得人同情,而世人总会把天平偏向通奸的男性一方。但,我们不得不指出她复仇的荒谬与无良知,她也许已经癫狂到只知道复仇与夺爱,而不认对象了,这是少女的任性,但后果是多么的大呀,几十条生命便没有了,令人觉得“游戏”是不能乱玩的,生命不是游戏。

但在舞台上,艾比盖尔是多么迷人的妖精啊,虽做了错事,观众还是爱看她!


二、圣母的可敬但不可爱

普罗克托的妻子伊丽莎白的形象是典型的圣母形象。在她生病的时候,她丈夫普罗克托与女仆艾比盖尔的奸情她一定是知道的,她的反应是辞退了女仆,而对丈夫并没有提出严厉的指责,以至于丈夫反而倒过来说伊丽莎白不信任他,伊丽莎白反而成为无礼之人了,这可能就是她的性格:温柔、贤惠、对丈夫过于宽容,从没有真正生气的时候。这种形象和中国广大妇女的形象很相似。但有一点是不很相同的。她相信上帝。与真实的生活相比,她更信奉那虚无的上帝。丈夫临刑时,她对丈夫的行为是赞赏的,认为只要“按你自己的意愿去做”就行。完全不是真实的生活中所应表现出的感情,而更像圣母对芸芸众生的教诲。

伊丽莎白的形象在艺术表现中无张力可言,充其量也是了更好的表现别人。在本剧中,伊丽莎白起到了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她的丈夫为救她,而与法庭发生冲突,而发生生命与良心的对决等,最后被吊死。如果普罗克托是真爱自己的妻子,而那次奸情只是一次不堪回首的错误,那情节的发展是正当合理的;普罗克托真的为了妻子而愿意牺牲自己的生命吗?我们看到,答案是否定的。

三、两位女性“成就”了一个男人

不管是作者还是导演的着力点都是普罗克托。他与艾比盖尔虽发生了奸情,但伊丽莎白也承认,“那年冬天她病了”。而且情节的发展是普罗克托为救妻子而做了多方的努力,所以,他的越轨和他的越轨而死不承认都被原谅了。“他是一个为了妻子而不惜牺牲自己的伟丈夫”,我们会情不自禁的得出这样的结论。但如果这样认为,就太简单了。其实,在无形之间,剧作的主题变了。变成了普罗克托在生命与良心之间的生死抉择。当法庭要他说明为什么艾比盖尔要指认伊丽莎白是女巫时,他不得不说出原因:他与艾比盖尔有奸情,艾比盖尔嫉恨伊丽莎白而做出这样的事。这真是石破天惊的一件事,虽然他们发生奸情也许已是公开的秘密,但说出来与不说出来是完全不一样的,而宗教是禁止奸淫的,这是多大的讽刺呀!但奸淫只是坐牢,而充当魔鬼的代言人就是死罪。要想不死就必须在忏悔书上填写自己的名字。


在这点上,很有必要做出分析:一方面,谁是魔鬼的代言人是谁都可以说的,不会考虑说的是否真实,是否有真实的证据,而正是那些虚假的证据便能要人的命。人在社会中是多么的渺小啊!另一方面,只要在忏悔书上签字便可以活命,便是忠于上帝了,不管这个签字是多么的勉强,还是因为不想死才签的。可见,这样的宗教这样的法律是多么的荒谬啊!最后,普罗克托在经过痛苦的生死挣扎后,选择了死亡选择了良心,在剧中有精彩的展现,是剧作的高潮部分。是的,生死是多么重大的事,其他事错了可以改,但死了便没有生了。所以,凡涉及到死,坏人死了大家便不太恨他了,因为好好想一想坏人也有可怜之处;好人死了,那这个好人就差变成圣人了;普罗克托死了,他是为良心而死,更是伟大。但反过来看,那是怎样的宗教,让人死不让人活的宗教;那是怎样的法庭,让人说谎话的法庭;那是怎样的社会,人人自危,整个萨勒姆小镇的人活在恐怖当中。社会糟糕,人心怎生安放,是个难题。我认为作者、导演的安排很好,但有时候又不免想到,对这样的宗教这样的法庭又何必太较真呢,用死赢得了所谓的声誉,值得吗?就是在忏悔书上签字又怎样呢?难道就表示你无良心吗,未必。对公正的社会你要认真、要讲良心;对荒谬、虚伪的社会,你对自己讲良心就可以了,对公正的事讲良心,对那些无良心的人你再讲良心,只会是牺牲品,并博得别人无关痛痒的所谓赞美。

四、小结

因为与艾比盖尔法发生奸情并离开她,而导致艾比盖尔的报复,而指认伊丽莎白为女巫;为了救妻子,而导致自己被诬陷为魔鬼的代言人。从此,主题为之一变, 艾比盖尔与伊丽莎白都成了使普罗克托的良心得到无限展现的烘托物。从不同的角度看,我们对普罗克托的死的价值的看法是不同的。我对他死的价值心存怀疑。但,无疑,这是一部好剧作。

参考文献:

⑴.乔宗玉 .癫狂世界的自我救赎——简评《萨勒姆的女巫》[J].上海戏剧.

⑵.何西来,从小荷. 置于灵魂拷问下的人性——国家话剧院演出《萨勒姆的女巫》观后[J].

⑶.汤卫根. 论阿瑟米勒《萨勒姆的女巫》的创作[J].


点此咨询学术顾问 快人一步得到答案

SCI期刊问答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