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损管理科学化的新丰供电所
芜湖供电公司 汪成友
新丰所虽然供电范围有53.2平方公里,但年供电量不足200万千瓦时,是个电量“小所”;所内3708个用户的月均用电不到5千瓦时,是个不折不扣的“穷所”;所属员工12人,人均拥有4.4平方公里沟壑纵横的“领地”,是个地广人少的“忙所”。
同其它地方一样,新丰过去线路质量差、损耗大、管理不到位,人情电、权力电、偷窃电等现象较多,安全隐患大,加上该地经济不发达,几乎没有乡镇工业,电量小,因此,摊到农民头上的电费更高,一般每千瓦时在一元以上,最高达三元多。农民有电不敢用,有电不能用,有电用不起,高电价影响、制约了“三农”和农电的发展,也成为该所规范化管理的重点。
1997年,该所把工作的重点放到线损管理上。在开展农网改造的同时,从该年元月一日起,抄表到户,微机开票,成为安徽省最早抄表到户和微机开票的供电所之一,这些措施在内强化了管理,在外提高了服务质量,降低了电价,使多年来的高电价回落到一元以内。
直抄到户,为居高的线损套上了笼头,但这仅仅是线损管理的起步,要真正实现线损的全面下降,特别是管理线损的下降,须另辟蹊径。由芜湖供电公司创立了 “分压、分片、分线、分台区”的线损“四分”管理举措, 2003年,在芜湖全供电区域内推广,使新丰所找到了一条深化线损管理之道。该所根据用电结构单一、电压等级简单、负荷量小的特点,针对性的开展了线损“四分”管理:将10千伏高压线路由供电所统一管理,380—220千伏线路由专职电工负责,实现了高、底压的分层管理;把全镇的29个台区划分为五片,通过对每片中的每条线路长度、导线面积、台区户数、电量等因素的综合测算,结合近两年的线损情况,科学的测算出每个台区、每条线路、每片的线损率指标;先确定每片的线损指标,再确定该片专职电工,并进行定期轮换;实施严格责任考核,并与收入挂钩,每月对各片的线损进行测评,超过一个点在经济责任制考核中扣1分,降低一个点则加1分,每季考核兑现。线损“四分”管理从过去的全所负责制变为员工个人负责制,线损也从过去笼统的全所指标变成了一个台区、一个线路、一个电压等级和一片的精细指标。实现了目标和责任的一一对应,绩效与奖惩的直接挂钩,构建了线损“规范、科学、制度”的管理体系。该体系不仅使线损得到最大限度的下降,还形成了降损工作的保障机制。一旦某一条线路、一个电压等级、一个台区的线损出现异常波动,就可以通过逐层分析找到异常的原因,从而实施最有效的解决方法,将丢失的电量找回来。
该所每月一次的线损分析会雷打不动。李贾台区是该镇最大的台区,有300多户,供电半径最远2公里,损耗大,在县公司支持下,增加一台配变,缩小了供电半径,有效地降低了线损;某户上下两月电量悬殊,通过走访得知户主外出打工,排除了窃电的嫌疑;某片线损呈逐月升高之势,经过分析,可能与人情电有关,将此专职电工进行轮换。此外,还通过详细分析,找出了树木对线放电、电器设备故障放电、导线过细等影响线损的原因。为了把工作做细,防止因为台区状况和管理原因造成各个台区的线损不平衡,波动大,考核难,新丰所统一抄表时间,并结合农村电网改造,对一些技术线损偏大的台区、线路适时进行改造。量化的管理、精细的分析、针对性的措施,使“四分”管理在该所生根、开花、结果。
2003年,该所高压线损由上一年的4%下降到2.4%,去年前三季度进一步下降到1.8%低压线损也由2002年的13%下降到2003年的9.0%,去年在取消了每户一度表损的情况下,仍保持了9%的水平。 “四分”精细化的管理,使该所线损指标比国网公司制定的一流供电所高压、低压线损标准分别低78%和28%,一个不起眼的“小所”把线损降到了全国领先水平。
“四分”管理成为供电所规范管理的一个有效载体,促进了供电所规范化建设和优质服务水平的提升,广大用户对供电所的工作也予以全面支持和配合,用户的支持又进一步促进了供电所各项工作的开展:虽实行农户电费大厅坐收,但每年100%完成电费回收任务;该所主动减少了3个员工指标,但各项工作依旧走在同行业的前列。
新丰所的小伙子告诉我们,所里的线损管理今年实现了“现代化”。原来该所的县乡一体化MIS投入应用,现在只要轻点鼠标,就能实时了解各类设备的健康水平,随时掌握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四分的线损统计分析也由过去的人工分析变为电脑分析,工作量少了,准确性高了。新丰所的线损管理又进了一步。安徽电业(完)
线损管理科学化的新丰供电所 :
点此咨询学术顾问 快人一步得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