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网
当前位置:首页>>计算机网络>关于现代化语境下中国“公共性”之困境及其再生产>正文

关于现代化语境下中国“公共性”之困境及其再生产

来源:杂志发表网时间:2015-12-20 所属栏目:计算机网络

   [论文关键词]现代性公共性现代化再生产
  [论文摘要]公共性是政治哲学的永恒关切,也是现代国家建构和社会组织的重要内容。现代性自身内含着自我矛盾性,需要外在的、可以提供聚合力的精神之根来补救,公共性就成为一种可能的选择。公共性是现代性的当代主题。中国社会公共性议题需要嵌入到现代化的语境下进行分析,公共性话语的构建迫切需要破除现代性“产品”的桎梏,同时亦要求在本土现代化的继续推进过程中持续驮得再生产的资源要素。
  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处在继续推进现代化进程的历史阶段。与西方发达国家自发内生型现代化进程不同,中同的现代化进程是后发外诱型的。“在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面临着如何处理本土传统与外来的新传统之间的关系问题。”目前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问题可概括为两对关系: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来。无论理论界,还是实务界,都在努力探求协调这两对关系的药方。公共性就成为其中之一。现代性与公共性相辅相成,相互影响,既共荣共生,又一损俱损。在现代化和现代性语境下,对公共性建构之相关问题的分析也有了地域和时代的双重特色。
  一、公共性的意涵和类型
  由于对公共性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及问题自身的抽象性,对于“公共性”理念的内涵,学术界一直未形成定论。在西方政治哲学界,以阿伦特、哈贝马斯等人对“公共性”的研究最为人瞩目。阿伦特将公共性解释为同时具备独特性和共同性的人们通过语言活动而形成的向万人开示的世界。按照阿伦特的观点,多样性、多元性、差异性是社会的一大特征,公共性应当将其包容,使之在自身框架中寻求共识的达成。哈贝马斯对公共领域的独到见解和其交往理性理论,对理解公共性涵义提供了重要启示。在哈贝马斯看来,。公共性本身表现为一个独立的领域,即公共领域”。公共领域是介于国家(公共权力领域)和市民社会(私人领域)之间的一个社会生活领域,当作为私人的公众经由对话等形式形成事关其普遍利益的公共意见时,公共领域就Hj现了。参照对公共性的词义解释,则能更直观地理解公共性。公,即不私或非私,超越个人和群体的特殊性,谋求共同的善;共,即共享,类似于阿伦特的:盐享一个世界”。参照一些学者将‘现代性”理解为‘指标”的视角,公共性也可理解为指涉一系列指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理解:主体,即参加公共生活的主体,它既可以是私人,义可以是组织,在民主国家,前者具有公民这一政治身份;公共空间,或称公共领域,是指由公共主体的言语和行动所构成的领域;公共理性,它是公共生活系统所具备的理性,存这里,将公共精神也放在其中加以讨论;公共利益,它不是指全体私人利益的简单相加,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以私人利益为前提。公共性就是以上四方面构成的一组指标体系。这种解释有助于对抽象的概念有一个直观、具体的把握。
  公共性不仅意指某种属性和本性,也指一种视角或态度。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性是其本质属性,而公共性内涵于社会性中,所以公共性也是人的内在属;当我们称某一事件是公共性问题时,是说它具备这种属性。而当人们面对众多公共性问题时,公共性就成了人们应该采取的一种态度、立场和观念。闲此,公共性应该被理解为是一种“元叙事”,是公共领域掌握主导权的话语,具体说就是谋求理解、共识和合作的一组话语体系。公共性的建构首先要使公共性话语成为公共领域的元话语,公共性问题的解决亦要依靠其元叙事地位的建立。在现实生活巾,主要表现为人们参加公共生活时所秉持的“态度”。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公共生活,需要公共性来支撑。
  公共性是一种历史存在,所以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公共性必然呈现不同的类型。哈贝马斯将公共性划分为古希腊城邦型公共性、西欧中世纪体现型公共性、近代以来的市民型公共性等几种类型。中冈传统社会公共性类型呈现出‘悖论”特征,即既缺乏公共性,又具有公共性色彩。之所以说公共性缺失,是因为在君主专制统治之下、在私天下的社会中,毫无公共生活、公共利益和公共精神可言;但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国家与社会是不相分离的,政治国家对社会实行全面严密的控制,帝王以天子的名义和国家代言人的形象君临天下,事实上充当了公共性的象征,公共利益、国家利益与君主私益者融合。这多少类似于中世纪欧洲的“体现型公共性”,所以又具有某些公共性色彩。当代中国正处于现代化进程中,正经历从传统向现代的蜕变。中国社会正经历继续发展市场经济,继续完善民主政治,继续推进现代化进程。当代中国社会公共性属于政治主导型,政治国家对社会进行一种“分类控制”。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十分不平衡,公共性问题的解决极大地依赖于政治尤其是良政的作为。对公共性进行类型划分,目的在于加深对公共性的历史发展及其若干表征的理解。
  二、现代化进程中的公共性困境
  作为话语的‘公共性”古已有之,它亦是现代性建构的重要维度。鉴于中国社会的独特性,当前中国的现代化过程,亦是公共性的建构过程。现代化进程中公共性面临的困境,既有传统因素的影响,又有现代性本身所带来的羁绊。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中重私德而轻公德、儒家南近及远的人际关系观,造成人们心巾公共观念的极大缺灾,而古代大同家一小社会的社会形态更加重了对公共性的乐迫,阻碍公共领域的形成和公共观的树立;另一方面,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深入,现代性在当今中同日益现,其负面影响也逐渐浮现。例如科层组织极大地提高了组织效率和社会组织程度,但也压迫了人的独立性和人与人之间的理性交往和沟通;现代化推动了工业分工,但随之而来的是所谓“々业霸权”这一现代性危机,放大了社会不信任度,阻碍了社会的整合和稳定。以下将从四个方面论述公共性在当前所面临的闲境。
  从哲学层面上看,表现为主体性哲学的困境和主体间性忻学的空缺。主体问性忻学强调主体之间的交互关系,主体性哲学高扬人的理性,这种理性又演化成为T具主义、技术主义的思潮,具体说来体现在T:具理性和功利主义的大肆入侵。
  现代化的过程同时也是社会转型的过程,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同社会业已现文化真空和信仰危机。经济的高速发展与文化、道德、价值观的“虚空”形成鲜明。伴随着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原本作为市场经济领域话语的科学技术理性占据了公共领域的话语权地位,公共性话语被边缘化。工具理性对公共领域的入侵将带来全社会的异化和倒退。“生产的高效率被视为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金钱和财富成为主要的甚至唯一的行为目标的价值选择,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分裂日益加深,科学的实片j价值被推至极端。”人成为单纯的经济动物”,沉浸在功利算计中无法自拔。这些问题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日益凸为严重的卒十会问题,它们构成中国社会公共性建设的极大障碍。
  从社会微观主体层面看,表现为个体私人性与社会多元化倾向。私人性是公共性的前提,公共性是私人性的基础。有学者称,现代性的内涵之一就是“个人主义”,在一定限度内的个人主义是社会正常现象,但是随着现代化的推进,个人主义极有可能被不断放大、膨胀为“自我中心主义”。“自改革开放以来,以个人主义和市场为轴心,社会不断发生分化,逐步演化为一个个人主义的丰十会”,“在这一社会巾,人充满无穷的物质欲望,谋取个人利益最大化,但人与人之间,是相互断裂的”。与个人主义相伴而生的是社会呈现多元化。“现代公共领域的特色是以价值多元主义为基础”,社会多元化削弱了共识形成的条件,加剧了冲突的可能。私人性和多元性对公共性的阻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个人利益至上,加剧了社会多元利益关系的紧张和矛盾,增加了协调的难度.使共识难以形成,而共识是公共性的基本要素之一。二是个.人利益和私人事务占据了人们生活的重心,公众对公共事务和公共利益漠不关心,缺乏参加公共生活的动力,公共精神面临沦丧的危险。是市场经济在塑造个人独立地位的同时,也拉大了人们之间的距离,私人的离心倾向与公共领域的向心倾向之间彤成一个重要的分析视野。
  从围家政治层面看,表现为政治权力的不合理运用。现代化过程巾的巾周个人主义日渐突出,‘原子化的个人……只能依靠强势政府,维持社会基本秩序。”。公共性属于政治主导型,但是,政治权力也可能成为阻碍公共性的素。“当共同世界只能从一个方面被看见,只能从一个视点呈现来时,它的末日也就到来了。”这种危险是现实存在的,转型时期的中同,政治权力仍然居于丰十会主导地位,对其进行全面的控制。目前,我国尚未形成独立的公共领域,公共领域的职能主要是南政治领域代为承担。政治权力是公共领域乃至整个社会生活领域的主宰,掌握话语主导权。‘公共领域是一个以意见取代真理,从意见中掌握真理的领域”:政治权力有自身的一套话语体系,从政治领域和国家层面看,这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但是,权力本身具有内在扩张性,并且权力主体也是一个利益主体。这样,政治权力借助自身优势,让权力话语成为公共领域的主导话语。通过意识形态灌输和政治社会化过程,威胁着公共性元叙事的地位。政治权利要求一种独占性和排他性,要求卒十会系统各方面的高度统一,要求一种极端同一性,这违背了公共性的公开性和多元性的特性,必然阻碍公共性的建设,妨害公共生活的正常运行。
  从社会结构层面看,表现为不合理的神会组织结构和分配结构。在现代化语境巾,神会高度组织化,科层组织成为承载现代性的组织“肉身”,但是科层组织本身具有的形式合理化与实质非理性的矛盾以及僵化的组织对人的同化和异化,使社会成员在现代利:会中日益失去了社会人的身份,仅留下了“组织人”的名衔。存公共性名义下聚合的丰十会主体实质上是一群组织人,公共场所演变为多元组织利益角逐的名利场,公共性话语的精神被遮蔽了。这主要是指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贫富差距,整个礼会现了断裂,神会结构不合理问题日益凸显。类似于贫富差距的社会差距是任何国家都难以避免的问题,历史上也没有哪个同家能真正消除这些社会差别,但是严重的差距会阻滞社会公共性的发展,‘‘造成阶层间的矛盾和冲突,难以存此基础上形成共同的利益诉求,困而难以形成公共性的要求,公共领域难以构建”。岁尔斯强涮,一个社会的正义应该是基本结构的正义。公共性对协调、共识、稳定等有内在要求。社会公平与正义是公共性的题巾应有之义,而不合理的卒十会分配结构必然托大神会差距,激化社会矛盾,公共利益难以凝聚,严重阻碍公共性的建构。
三、公共性的再生产之道
  与物质资料再生产的路径相类似,公共性的再生产亦需要一定的资源要素的投入。民主政治、南市场经济、新的社会管理技术等是现代性的重要特征。现代化语境下,中国公共性的再生产主要依靠现代化所持续提供的这些资源要素。首先是一种哲学的努力。工具理性、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是现代性的重要特征,也是现代化进程中中国业已出现的现象。它们在文化、价值真空的转型时期,却日益占据了社会的主导话语地位。这种哲学观南于本身不具有价值自足性,因而需要来自其它方面的规制和矫治。具体来说就是要建立一种主体问性的哲学——公共忻学,关注人与人间的交互关系。‘‘差异是社会的一大特征”,但这并不意味着共识、合作就不能实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社会合作,社会发展史实际是社会合作机制变迁的历史。正为存在这公共精神以及公共哲学的作用,人类社会才能得以整合并存续下去。
  在现实生活中,崇尚效率、对形式合理性的过分强调,会严重阻碍公共性建设和社会生活的良善运行。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功利主义的利谋划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心,个人利益成为关注的焦点,公共生活萎靡衰微。要确立公共性的元叙事地位,就要恢复公共理性的权威;就要打破个人至上主义,弘扬公共精神;就要冲破私益的,关注公共利益。最终,就是要以强调理解、对话、共识和合作的公共哲学,弥补因社会失衡发展带来的文化真空。
  其次,规范和发展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能阻碍公共性.又可以成为公共性冉生产的基础和动力,尤其是对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巾同,其作用更加明显。市场实守信、合怍共赢的价值观.也足埘公民参加公共生活的一种提前规圳。对于市场经济.首先要大力发展.使人们获得经济卜的独立自主地位,培养独立人格,通过市场能量的发展扩大公共领域;其次要完善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主体的行为.加强市场法律体系的建设,并在全国范围内调整市场布局,使之合理化。
  再次,推进法治和民主政治建设当前政治主导的公性极大地笊赖政治权力的合卿行使和运用。法治是中国现代化的莺婪目标.反之办是推动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法治既能够规制政府行为,也l可以规范公共领域行为主体的行为.保证社会秩序。法治的内涵是限制政府权力,保护公民权利。
  中现阶段法治建设应集中于以法治取代人治,完善法律体系规范权力行使,提高司法的公正性和独立性。民主政治对公共性再生产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第一.政府理沧上作为人民订、社会契约的产物,公共性是其基本的组织原则,政府是公性组织。政府权力是公权力,具有公共性。权力的行使应该遵循公共性原则.要能维护和发展公共利益。第二,要注意权力行使的边界问题。当前中国公共性建设主要还是依靠政治权力尤其是党的领导.在一定时期内公共生活更多地依靠政治权力来组织,但是政治权力的过多入侵与干涉会阻碍公共性建设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公共性话语的建构巾.合理地利用权力是关键,要在依靠政治权力和防止权力滥粥之问求得一种平衡。第三,要加强公民参与.民众参与政治的过程就是公共性的再生产过程,参与对公共主体的成长起莆舰训的作用;公民参与也有利于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促进权的民主运用。最后.培育公民社会,增加社会资本存量。公民社会的发腱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也廊是现代化的目标之一,公共领域的形成离不开公民社会的发展。公民社会可看作是公共性建构的组织架构,社会资本则是内容要素。根据普特南的理解,社会资本主要是指主观态度和价值观.它促使人们相互合作、信任、互惠和理解,它主要体现在与个人或组织有关的社会关系之中。可以看.公民社会、社会资本与公共性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社会,不单指利益多元化,也指社会权力分散化。当前中国要促进公民社会发展,就要放松国家对社会的全面控制,将一部分社会事务交由社会处理,培养公民社会自治能力,f吏公共组织在法律规范和政府督导下健康发展。鼓励为了公共利益的结社等行为同时也增加了社会资本的俘,这些都有利于激发社会成员的奉献精神和参与热情.有利于“一个没有先定条件、对所有公民开欣的自由论辩和批判的公共领域”的形成。
  哈贝马斯将现代性称之为“一项未完成的设计”:处下现代化背景下的中国社会,现代意义上的公共性亦处于建构阶段.也是一项远未完成的设计。汉娜·阿伦特在《人的条件》一书中曾说过,正是因为公共性的存在,“才能在绵绵几百年的时间里.将人类想从自然的流失中保全的任何东西都融人其中,并使其熠熠生辉”。公共性绝非晦涩难懂的名词术语,也不是脱离实际的理论概念。公共性可以看做是现代社会进行整合的基石.是人类社会作为一个群体存续的关键,而随着现代化的推进,现代性危机也逐渐显露出来,公共性可看作是对现代性补就的一个良方。尤其是对处于现代化进程当中的中国来说,在现代化与现代性的语境下分析公共性建构的相关问题,并对其再生产的出路给予可能的阐释.也具有极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点此咨询学术顾问 快人一步得到答案

SCI期刊问答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