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网
当前位置:首页>>通信>浅谈北京奥运会报道上的ENG系统---鉴定专业水准的“第三只眼睛”>正文

浅谈北京奥运会报道上的ENG系统---鉴定专业水准的“第三只眼睛”

来源:杂志发表网时间:2015-12-20 所属栏目:通信

  

摘 要:ENG现场单机采访以直观、快速的特点成为奥运会电视报道的主力,作为“ENG”主体的专项记者必须具备过硬的职业素质和较高的专业水平。“ENG”系统的指挥者要有高瞻远瞩的宏观意识和处变不惊的调度能力,这也是各个媒体奥运报道竞争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奥运会报道 专业素质 ENG系统

万众瞩目的第29届奥运会即将到来,对于各个行业来说,这都是一次机遇,一次挑战。作为媒体宣传中的电视报道,以直观、快速、广泛的特点,成为受众率最高的报道形式。那么,如何做好奥运会的电视报道,就成为我们电视工作者的重要课题。

奥运会的电视报道一共有三个层次:就北京奥运会而言:第一层次是BOB提供的公用信号,由专业从事赛事转播的国际团队完成;第二层次是电视台所构建的现场演播室、场外演播室系统和支撑、补充这个系统的“单边注入点”系统;第三层次就是ENG系统(Electron News Gathering),我们俗称为现场单机采访组。对于奥运会的电视报道而言,“第一层次”是事件;“第二层次”是看事件的两只“眼睛”;第三层次是“第三只眼睛”。

三个电视系统,给受众提供的视角是不同的:

“第一系统”是国际视角,虽然组成这个系统的人员来自世界各地,难免在一些赛事的信号制作中具有一些“国别”特征(例如澳大利亚人对于游泳、中国人对于乒乓球),但是总体而言,他们制作的信号是国际性的。

“第二系统”是国家视角,例如在北京奥运会上,演播室和“单边注入点”承担的功能,是代表中国的。这个系统所关注的,当然主要是中国运动员和中国代表团的其他成员,就这一点而言,她是有明显倾向性的。但是,由于这种倾向性代表媒体的观点,因此她必须是适可而止的、经过深思熟虑的、具有“导向”意识的。换言之就是:可以有倾向性,但不应该是绝对的倾向性。

“第三系统”是个性视角,用现场采访记者的眼睛去表现赛场上有看点、有趣味、有意义的事件。这个系统更能体现记者素质和专业水准。

本文的重点是讨论第三系统?D?D“ENG”的问题。

其中的关键在于:记者的职业素质、记者的专业水平、指挥者的宏观认识、指挥者的调度能力。

1.个性视角:记者的职业素质。ENG最能体现记者的职业素质。这里指的“素质”是记者的素质而非“体育记者”的素质。笔者的主要观点是:

A.视野的勤奋。

勤奋是对于记者的基本要求,但是对奥运会ENG摄制组的勤奋而言,这种勤奋更是“视野的勤奋”。不但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而且要有“广阔的视野”。在奥运会的赛场上,你看到的所有东西都可能具有发现的价值。奥运会期间,作为记者,随时随地都可能在信息源中,视野的勤奋会让我们得到更多有价值的素材。缺少这份素质,即使有价值的素材在身边,也会视而不见。

B.信息的勤奋。

在多媒体时代甄别“信息”和“伪信息”非常重要,在信息的爆炸中保持独到的信息渠道更加重要。不要说今天没有“独家新闻”,所有的ENG都承担着独家的使命和具有获得“独家新闻”的可能,关键是将单纯的信息从爆炸性的信息中“提纯”出来,将真实的“信息”从众多“伪信息”中“提炼”出来。

例如,在2006年德国世乒赛中国对罗马尼亚的比赛中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马琳用时仅15分钟就结束了比赛,而下一个要出场的陈杞却不见了人影。原来,第一次参加团体赛的陈杞认为一场比赛至少要30分钟,还在休息室里不慌不忙的粘拍子。10分钟后陈杞才冲进场,有的记者就以中国队实力超群的基调写道:“不是我们耍大牌,是对手实力太弱。”而有一位记者细心的发现代表团团长蔡振华的脸上阴云密布,就在赛后想方设法进入到队部,蔡振华在当晚的会议中指出,类似的情况如果发生在半决赛甚至决赛中,就有可能被视为自动弃权,对男队出现的这一情况提出了严厉的批评。这位记者就以《经验主义要不得》为题制作了一条电视新闻,显得透彻、深入,抓住了事件的实质。

现在有很多事件的报道都存在“人云亦云”的情况,“跟风”似乎成为了一种时尚。如果记者多去仔细的咀嚼这些信息,从而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和独到的见解,或许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换言之,一是信息的数量;二是信息的质量。

2.了如指掌:记者的专业水平。北京奥运会的ENG报道中,专业频道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专项记者和承担ENG任务的记者身上。笔者的主要观点是:

A.反对“唯金牌论”。

这个问题不是简单的宣传导向问题,而是一个专业水平问题。从以往历届综合性运动会的ENG面临的问题(也包括“单边注入点”面临的)首先是“输了怎么办?”赢了滔滔不绝,输了无言以对的情况在很多赛事报道中屡见不鲜。胜败乃兵家常事,竞技体育更是新人辈出。运动员奋斗多年,都想拿金牌。但除了个人实力外,还会有环境、心态、身体、经验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作为体育记者应该理解、鼓励他们。记者与运动员之间不仅是采访者与被采访者的关系,更应该是朋友的关系。而在金牌之外,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挖掘和关注的东西。

B.反对“唯中国论”。北京奥运会上,反对“唯中国论”可能比反对“唯金牌论”更重要。每届奥运会上,世界都带着一半诧异和一半理解的眼光,看中国人在乒乓球、羽毛球这样的项目上迸发的热情。在像田径这样的项目上,中国记者不能只关注中国运动员,更应关注世界。无论是世界顶级明星还是来自普通选手,不管是来自“体育大国”还是来自“体育小国”。

C.关系的眼光。注意各个项目的历史的人物关系和现实的人物关系,对于体育记者来说,这一点非常重要。之所以会说外行话,主要是在关系上犯错误。例如,一位记者曾在采访现任游泳中心副主任周继红的时候问道:“您以前练过跳水吗?”曾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为中国跳水夺得第一块奥运金牌的周继红该怎样回答这样的问题?

D.提高记者的专业水平。体育报道不同于社会事件报道,虽然很多项目看起来比较直观,观众能够看懂,但专业记者不是一个单纯的观众,更要为受众反映更为专业、正确的信息。
每一个项目都有着自己的特点,比如有的项目是通过预赛产生决赛人选,而有的项目的决赛人员是通过资格赛产生。虽然意义上差不多,但准确地称谓也体现了记者对项目的透彻了解。

再比如,曾经有一位记者在新闻发布会上问跳水名将郭晶晶:“你为什么每次比赛的时候总是前面几跳的得分低,而后面才慢慢得到高分,是不是你在一开始不太用心?”稍微有一点跳水常识的人都会知道,跳水决赛时,动作的顺序是由规定到自选,难度系数逐渐增加。面对如此外行的记者,也难怪郭晶晶没好气地说:“请您先回去读读跳水比赛的竞赛规则。”

3,排兵布阵:一言以蔽之,奥运会的魅力在于?D?D所有关于体育(当然是奥林匹克项目)的事件一起发生了,所有和体育有关的人物一起到场了,而正在发生着的事件过程和所有到场的人物命运,又具备所有的可能性。因此,一个理想的“指挥者”,应该是这样的人:第一,他的视野宽阔,能够看到所有正在发生的事情和所有正在表演的人物;第二,他的判断力强大和想象力丰富,能够判断和想象事件和人物的所有可能性。没有人能具备这种能力,但是媒体的“指挥者”应该永远追求这种境界,而且在这种追求的过程中,“团队”将变得异常重要。就北京奥运会而言,有这样几个问题:

A.“峰值”意识和提高工作效率。要根据精准的赛程研究,确定报道的“峰值”。ENG的数量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防止均匀布局的“撒胡椒面”现象,也要防止焦点热点的“独木桥”现象。对于地方电视台来说,很难像央视那样形成庞大的“ENG群”,在这样的情况下,合理调配利用现有人员就显得尤为重要。若干重要项目的采访任务很难由一组ENG全部完成(例如田径和游泳,特别是田径,还有就是中国选手参加的重点赛事),而彼此相近和相邻的赛场可能发生的事件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例如在北京奥运会上,两个临近的赛场北京射击场和老山赛场,可以构建彼此相互配合的ENG,以便防止资源浪费。

奥林匹克核心区域的三个赛场,统筹人员的协调指挥甚为关键。最好能有专项涉猎比较广泛的记者组成一到两个“ENG组”,互相协作补充。这样的角色的建立,有助于在奥运会实战状态的工作效率。例如:车辆的使用和线路的熟悉;避免“忙的忙死、闲的闲死”,充分调动力量,解决“力量过剩”和“力量不足”的现象。

实际上,上述的思路和竞技体育里强调的“项群”概念是一致的,但是由于北京奥运会的赛场布局问题,“项群”只是一种的思路,不可能拘泥实际的“项群”布局。

B.对于北京奥运会报道的几个基本认识。

第一,“三国演义”问题,就整体实力而言,中国代表团不如美国和俄罗斯,使得中国在奖牌榜上难以超越美俄,但是由于主场因素、强项突出等特点,中国代表团有可能在金牌数上占据第一的位置。在奥运会报道中,可以突出“三国演义”的观点。

第二,“测不准原理”问题。奥运会上无弱手,所有预测都是必要的,但是所有预测都是“测不准”的。假如奥运会上的制胜因素都是“实力”因素的话,那么就不是奥运会了,那样的话世界杯足球赛上的冠军将永远是巴西队。

第三,“概率”问题。中国代表团在前两届奥运会上的金牌数多,实际上是一个概率问题,北京奥运会上,尤其要在导向上注意这个问题。

第四,“鸡毛”问题。中国的优势项目,大多是在国际体育界地位较低的“鸡毛”项目,例如乒乓球。北京奥运会上,应该更多的以奥林匹克视野构思报道规划。

4.处变不惊:调度问题。奥运会比赛中的ENG调度可以区分为“组调度”、“场调度”和“点调度”。

A.“组调度” :ENG组肩负双重任务:一是直接为直播服务,二是在稍后依托ENG制作体量较大的“深度报道”、“延伸报道”型节目。这里仍然以北京奥运会第一天的比赛举例。第一天的比赛,至少要调度三个主要的“ENG组”:第一个,上午到中午的射击比赛;第二个,下午的女举比赛;第三个,晚上的体操比赛。射击比赛拍摄上的难度和时间上的充裕,决定了“ENG组”制作的节目,必须为当晚的专题性节目服务。可能的视点有:第一杜丽,第二赵颖慧,第三加尔金娜,第四资格赛成绩突出的其他选手,第五“单边注入点”,第六场外的其他人物(例如总教练、家属等)。总之在这个时间节点的报道中,最典型地检验着“ENG组”方法的价值。

B.“场调度”:ENG组肩负单纯任务,直接服务于直播。而当晚的比赛则体现着比较典型的奥运会特质?D?D“场调度”。精彩的看点有好几个:击剑、柔道、游泳、体操……。因此,对于中国运动员较为重要的项目,要使用独立的“ENG组”,例如体操;而对于其他项目,则要使用整合的“ENG组”。最理想的结果是当晚比赛ENG拍摄的所有内容,都迅速地得到体现,这是所有奥运会晚间赛事要追求的。

C.“点调度”:ENG组肩负单纯任务,不服务于直播,但是可能将制作“延伸报道”、“深度报道”类型的节目。对于不承担“现场回传”任务的ENG组的调度,可以称之为“点调度”。“点调度”是最愉快的报道方式,但是在某种情况下,“点调度”可以“升格”为“场调度”,尤其是当某个赛场上出现意外的时候。

由于北京奥运会的特殊性,除了拥有“奥林匹克电视版权”的电视台以外,赛时还会有无数的“非注册电视媒体”蜂拥北京。持权与非持权媒体的最主要区别在于前两个系统的拥有权。而作为奥运报道“第三只眼”的ENG系统才是专业记者实力素质的体现,也是各家媒体真正竞争的东西。

点此咨询学术顾问 快人一步得到答案

SCI期刊问答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