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其条件之艰苦,从业人员面临的压力之大在各行各业中排在首位。煤矿生产往往是与安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人们谈及煤矿往往只想到安全生产,却不知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因素是深层次的、多方面的。不仅是遵章作业,按照安全规律操作即可解决的问题,其内在环节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这个工程每缺一项都有可能影响到小至个人安危,大至企业的健康发展。本文试从影响煤矿从业人员的压力分析,论述解决煤矿安全生产的深度问题。
一、煤矿从业人员心理压力
1、安全压力。煤矿从业人员主要从事井下作业,面临水、火、瓦斯、煤尘、顶板等五大自然灾害的威胁。稍有不慎,就要付出生命的代价。在这样的环境中,可想而知,每个矿工都有着十分沉重的心理负担。一是现场安全管理造成的心理压力。现场安全条件的不确定性,造成管理人员始终处在担心受怕状态。由于井下生产条件千变万化,一线职工和管理人员几乎都会面对新的问题,需要拿出新的解决办法,这些问题和办法往往是书本、规程上所不能列举的。在一些生产条件比较差的矿井,一方面有阶段性的生产任务,必须完成才能保证一定的收入(保饭碗),另一方面越是条件差时现场安全越难把握,容易引发事故。安全与生产之间的矛盾突出,往往难以平衡。工人付出数倍的劳动,却得不到相应的报酬。由此必然造成职工的心理与身体的双重压力。如某矿由于地压严重,工作面两道(材料道、溜子道)损坏,工人扶棚修护刚达到高度,第二天巷道便又压毁,反复修护也没有进展。面对这种劳而无功的情况,职工很大程度上产生厌倦心理。二是各种考核造成的心理压力。其一,煤矿围绕安全生产、经营管理都有一整套管理制度,这些制度之多、之繁琐,一般职工很难掌握,且相关制度与现场实际存在不相符的现象。如规程规定:皮带运行时,必须打开防尘喷雾设施。但皮带上无炭或炭的含水量高时是不需要防尘喷雾的,过度的防尘会导致皮带打滑、影响生产环境等问题,但某些安全管理人员只是机械地对照规程措施进行考核,由此追究皮带司机的"三违"责任,工人有口难辩。在现场,工人往往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被安全管理人员挑出"毛病",受到处罚。许多工人见到安全检查人员选择躲藏,不敢面对检查人员。无形之中承担着应对检查的心理压力。其二,某些检查人员带着指标(完成治理"三违"任务)到现场,不完成任务绝不罢休,往往一些并不危及安全的行为被强行扣上"三违"的帽子,工人有强烈的委屈感。三是承担连带责任造成的心理压力。主要是班组长等现场第一责任人,他们不仅要在工作面(或迎头)组织生产,而且要面对漫长的运输线,有的是长达上千米的斜巷,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他们必须到现场处理,同时面临着影响生产的责任追究。在井下,常常会看到班组长忙忙碌碌的身影,一个班汗水从不曾凉干过,上井后还要带着工人到相关部门追查,有的承担责任或连带责任受到处罚,处罚金额远不只一个班的收入,班组长怨声载道。由此造成了采掘一线单位职工不愿担任班组长。
2、生活压力。数十年前,提到煤矿工人,社会上都公认是一个高收入的行业。但这种观念已经渐渐在人们心中淡化、消失,甚至走向另一个极端。用"高风险、低收入"来描述煤矿工人特别是生产条件差的矿井工人,已经毫不夸张。近几年,随着煤炭市场形势的变化,矿工收入有所提高,但与社会整体水平相比,远远处在落后地位。井下职工大多数来自农村,从事多年煤矿工作的家庭,在农村也比不上左邻右舍务工人员的家庭经济条件,大多数矿工家庭经济十分窘迫。笔者认识一名在某矿机电科工作的职工,在矿工作20多年,孩子正上高中,妻子在家务农。该职工每月工资1000元左右,矿效益差时减发工资,他一个月只拿到八九百块钱,去掉自己的生活费,他的收入都不够支付孩子的每月在校生活费用。面对孩子将来要上大学等庞大开支,这名职工沉浸在焦虑之中。一年一度的探亲假、年休假,他放弃与家人团聚的宝贵时间,远赴上海打工补贴家用,采取这种办法到今年已是第三年。据了解,像这名职工处境的,在生产条件差的矿井绝不是个别现象。许多职工为了顾及面子,不愿与人谈起收入,有的只好隐瞒虚报来应付,内心充满自卑感。随着企业用工制度的多元化,许多派遣工充实到生产一线,他们大多数来自离矿不远的农村,大多无一技之长或其他原因选择当派遣工。他们承担着井下劳动与家务的双重担子,每到农忙季节,必须承担家庭主要劳力的责任,班中出力流汗,班后辛苦耕种,极易因疲劳过度而诱发事故。某矿一名瓦安员,家住附近农村,家中上有年近八旬的老母亲,妻子无工作,一个孩子上初中,家中的生活来源主要依靠他每月1400元左右的工资来维持。为了照顾好家庭,王某天天骑着摩托车上下班。今年2月,王某在骑车下班回家的过程中,因其精神恍惚,疲劳驾驶,与迎面急驶而来的货车相撞,经抢救无效死亡。据统计,2008年某矿就发生6起类似交通事故,2名职工死亡,4名职工受伤。
3、管理压力。煤矿管理人员上要对企业安全生产提高经济效益负责,下要对职工安全、收入负责,承担着来自各方面的管理压力。
一是人员素质与岗位要求存在差距。由于前几年大多数煤矿多年不招新工人,近年在职工年龄结构普遍老化的情况下,不得不大规模招收技校生、派遣工,整体素质不高、文化程度低是其共同特点。这部分职工进入岗位很难适应岗位要求,无形之中增加了管理难度。同时,一批熟练工相继退休,生产一线管理人员面对的人员素质与生产组织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再加上由于生产条件差,收入低,留不住新入矿的工人,出现新工人入矿-流失-再进新工人-再流失的恶性循环,提高队伍素质变得十分困难。
二是各种内部矛盾,增加管理压力。根据相关政策,企业安置了一批曾经受到刑事处理的职工,大都被安置到生产一线。这些人能够与普通职工一样劳动的少之甚少。出工不出力,扰乱管理秩序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偷盗、打架斗殴、惹事生非,牵扯到单位管理人员的很大精力。
三是劳动力紧张导致过紧的管理措施,增添职工心理压力。由于劳动力紧张,生产一线对职工请假都有严格的限制。有的甚至出台了一些过紧的措施,有的单位请一天事假罚款50元,旷工每天罚款100元,这就相当于一两天的劳动收入,引起部分职工存在"失去自由"的心理。
四是粗暴管理,伤害职工自尊心。某些单位特别是生产一线单位领导官位思想严重,认为只有强硬管理才能赢得工人的畏惧,才能干好工作。他们对待职工态度生硬,动辄板脸熊人,甚至恶语相加,给工人特别是老实本分的工人心理造成了极大伤害。
4、情感压力。近年,煤矿工人由于有很多是单身,或者夫妻长久不在一起,使许多矿工成了"留守男人"、"单身男人";妻子成了"留守女人"、"单身女人"。情感问题突出,不少已婚矿工,时常会经受精神上的"煎熬"。情感方面会出现各种变化,有的对生活、工作失去信心,幸福感下降。有的把不良情绪带到工作上,思想受情感支配,能力受情感影响,就很容易出现安全事故。1998年,某矿一名技校生,因谈了4年的女友认为他从事煤矿工作没有安全感,不满他从事煤矿工作,而提出分手,使其情绪低落,上班时精力不集中,当班与工友一起清理巷道,擅自进入喷体开裂区回收管子,被掉落的喷体压住,丧失了年轻的生命。
二、解决煤矿从业人员心理压力的对策
在我国,煤炭仍处在第一能源的地位,煤矿工人为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之一。他们的身心健康应该得到重视和关注,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是尊重历史现实,维护职工利益。当前,国有大中型煤炭企业大多数是建矿二三十年的老企业,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有的生产条件先天不足,经过数十年的开采,又背上了沉重的历史包袱,丧失了与新兴煤炭企业竞争的能力,这是不容否定的现实。如果不考虑企业的历史现实,将煤炭企业全面推向市场,纯粹以效益决定收入,必然将老企业职工推入困苦境地。当前,一些老企业骨干职工大多在40多岁,工作了20多年,面临沉重的家庭负担且没有煤矿以外的工作技能,只能在煤矿苦熬。如果企业不积极争取相关政策,不能维护他们的利益、提高收入,一方面将会挫伤他们为企业作贡献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到煤炭企业的健康发展。试想,一个不能让职工安居乐业的企业,职工何来归缩感和凝聚力。
二是加强心理疏导,及时消除压力。煤矿是一个高危行业,矿工存在着各种心理压力,必须进行疏导。第一,建立心理辅导制度。企业应从职工心理状况调查、咨询室建设、聘请专家和培养煤矿咨询人员、制度建设等方面入手,对员工心理辅导工作。将对职工心理辅导纳入思想政治工作之中,避免空洞说教和训责,增强煤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要帮助职工树立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职工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开展心理培训工作,使全体员工具有基本的心理素养和进行心理辅导的专门技能。第二,全面开展心理辅导工作,营造职工和谐生活的良好氛围。通过专家心理讲座、职工心理座谈会、配发心理学习材料、观看心理健康专题片等方式,将职工的心理需要与生活质量、良好心理与安全生产的关系等,通过多种形式的团体辅导,帮助员工了解职业心理健康的知识,为如何应对工作压力提供建议,对职业规划做出指导,进行自信心训练等。第三、建设多层次的咨询队伍,是做好职工心理辅导的基本保证。当前,矿工中派遣工多、单身职工多,夫妻长久不在一起,情感会出现各种变化,有的会对生活、工作失去信心,幸福感下降,如果把这种不良情绪带到工作上,就极易出现安全事故。企业可聘请专业心理咨询师担任"企业心理顾问",作为单位心理工作的专家资源,保证心理工作的科学性和专业性。以工团组织为载体,建立心理驿站,担负起基础性心理疏导工作,搭建职工排解心理困惑的平台。同时,对区队长、班组长定期进行系统的心理培训,建设群众性的心理援助队伍。第四、开展个别心理咨询,帮助职工解开心结。职工心理压力的形成,有的是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得到缓解,有的却由于自身认识的局限,难以解决问题。开展个别心理咨询,能及时根据职工的个别心理状况加以适当的心理疏导,以减少心理焦虑的发生。煤矿还可根据心理辅导工作的需要,通过建立心理咨询室,开辟心理热线,开设心理信箱等方式加强职工的心理引导。第五、组建快乐班组,建设矿工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社会支持系统",指的是个人在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中所能获得的,来自他人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和支援。每个人都有局限性,没有一个人能独自解决所有的麻烦。目前煤矿职工流动性大,新工人不断增加,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来到一个新的单位,人生地不熟,在生活、工作中存在诸多不便。为此,在班组的组建上,应提倡自由组合,把脾气相投、合得来的职工安排在一个班组,然后再做适当调整,并尽量安排他们住在一起。他们吃、住、工作都在一起,为相互了解、关心、帮助创造条件。
三是实施人文关怀,适时休养生息。矿工面对着各方压力,而作为兵头将尾的班组长,更承担着超出普通矿工的压力,其身心健康事关一个班组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往往是8小时内操心,8小时外还必须思考今后的工作。对于这部分人群,更要给予特别的关怀。在这方面,徐矿集团垞城矿进行了有益的尝试。该矿连续两年举办一年一度的班长节。以召开联欢会、组织外出旅游等方式,让优秀班组长每年有一个休养生息的时间,同时进行交流,互相学习现场管理经验,也增强了班组长的荣誉感和归属感。他们经过十余天的休养生息,他们释放了积蓄的心理压力,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