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网
当前位置:首页>>植物保护>草莓根腐病危害特点与防治技术>正文

草莓根腐病危害特点与防治技术

来源:杂志发表网时间:2015-12-21 所属栏目:植物保护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深入开展,草莓栽培面积逐年增加,生产模式包括露地,各类促成,半促成栽培模式。但草莓病害发生越来越严重,其中草莓根腐病发生面积最大,危害最重。被菜农形象地称之为草莓癌症的草莓根腐病主要危害草莓根部,如防治措施不力,将导致绝产。它借风雨、浇水、人为管理等传播,不易被人们所察觉。在发现少数零星的病株后,如按一般的防治,则很容易造成病区的扩大蔓延,给草莓生产造成损失。针对草莓根腐病危害特点,必须在生产中摸清危害症状及发病规律,才能制订行之有效的科学的防治技术。

  1 危害症状

  草莓根腐病主要危害草莓根部,它又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多发生在春夏两季,雨后叶尖突然凋萎,不久呈青枯状,引起全株迅速枯死。慢性型多发生在秋、冬两季,主要发生在冬暖日光温室栽培的草莓。植株发病后,下部老叶叶缘变紫红色或紫褐色,逐渐向上扩展,全株萎蔫或枯死。根系变褐腐烂,易拔起,纵剖主根,中心变为赤褐色。定植后在新生的不定根上症状最明显,发病初期不定根的中间部位表皮坏死,形成 1~5 毫米长红褐色至黑褐色梭形长斑,病部不凹陷,病健交界时显严重时,病根木质部及髓部坏死变褐,整条根干枯,地上部叶片变黄萎蔫,最后全株枯死。

  2 发病规律

  草莓根腐病的病菌称草莓疫霉,属鞭毛菌亚门真菌。该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存活,由土壤和种子传染,土壤中的卵孢子中晚秋或初冬产生孢子囊,借灌溉水或雨水传播蔓延。土壤温度低、湿度大时易发病,地温 10℃是发病适温。本病属低温域病害,地温高于 25℃则不发病,一般春秋多雨年份易发病,低洼地,排水不良或大水漫灌发病重。将病根浸泡在 15℃水中 2~3 天,即长出孢子囊流动孢子,菌丝生长温度 5~30℃,最适温度 22℃左右,形成流动孢子的适温是 15℃。

  3 防治技术

  3.1 不在病地繁育草莓,不移栽使用病地病区繁育的草莓苗。育苗单位在选择育苗基地时,一定先了解该地是否种植过草莓,特别要了解是否发生过草莓根腐病,在无把握到万无一失的情况下,宁要不再已种过草莓的地块甚至地区繁育草莓苗。避免因草莓苗带病在新的种植区传病。引进苗子的单位,在引进前,也要对苗子的病害情况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在无把握确定所要引进的苗子无草莓根腐病的前提下,宁可不使用该地草莓苗,再到其他无病害的地区引进。

  3.2 据研究发现,草莓根腐病在条件合适的土壤中存活的年限较长,5~6 年,甚至更长。因此,在栽培草莓时,一定不要在同一地块上连作或重茬。要想在一块地里种植草莓,也要间隔 3~4 年以上。重茬或连作、迎茬不仅造成草莓根腐的发生,而且还会造成生长不良和其他病害的连续发生,影响草莓的产量和质量,影响草莓对病害的抵抗力。

  3.3 不论是引进的苗子,还是自繁自育的苗子,移栽大田时都要壮苗移栽,增强草莓苗株自身的抵抗草莓根腐病的入侵的能力。草莓壮苗的标准是:植株完整,具有4~5 片以上的发育正常复叶,植株矮壮,有较多的新根,根长达 7~10 厘米,植株黄绿色,全株要在 25 克以上,地下重在 10 克以上,新茎粗 1.2~2.0 厘米。

  3.4 重施以充分腐熟的捣细的优质有机肥,施用量在4000~5000 千克。化肥施用应配方施肥,可施氮肥,不偏施重施氮肥,以免引起草莓植株的旺长,降低抗病能力。

  3.5 采取小高垄或小高畦栽培。小高垄的规格:底宽25~30 厘米,上宽 20~25 厘米,高 20~25 厘米。两垄的垄距 35~40 厘米,一垄栽双行。小高畦的规格:畦宽 100~120 厘米,畦沟宽 20~25 厘米。为排水方便。畦宽不要超过 120 厘米,畦长也不要超过 10~15 米。

  3.6 因为草莓病为低温区病害,在地温高于 25℃时则不发病,所以在大棚温室的管理过程中,尤其在大棚温室的温度管理中,人为地创造适当的高温,使草莓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所处的温度始终在适温区以上 1~2℃,可减少或降低草莓根腐病的发病机会。草莓各生长时期所需要的温度范围:生长适温:15~25℃,根生长适温 17~18℃,匍匐茎发生适温:20~30℃,叶生长适温:13~30℃,开花适温:15~24℃,果实发育的适温:18~20℃,夜温 12℃,果实成熟的适温 17~30℃。

  3.7 合理密植,建造良好的群体结构。草莓栽培的密度是否合理,不仅影响群体的生长,而且还影响着个体的正常发育。特别是影响和制约了草莓抵抗根腐病的能力。合理的密度,合理的+密植,使植株个体有良好的发展空间,群体间不相互郁闭。增加了抵抗草莓根腐病的能力,不合理的密度,不合理的密植,使植株个体间相互争夺水、肥、光、热,个体生长不健壮,而群体相互郁闭,互相影响。在一般水肥条件及生产条件下,以每亩 12000~16000 株为宜。土壤肥力高,土壤供肥能力强,可适当增加密度,反之,不可增加。

  3.8 选用抗病品种,是提高草莓抗根腐病的内因。在栽培中,一定要根据品种介绍,介绍对草莓抗病的品种作主栽品种。

  3.9 精细整地,采取翻耕细耙的技术,把栽培草莓的土壤整理的平、碎、无大的坷垃,要拣出石块、木块等易造成根伤害的杂物,使草莓的根系有一个良好的土壤环境。

  3.10 苗期喷洒植宝素7500~9000倍液,或0.1%~0.2%磷酸二氢钾,可增加抗病力。也可用 40%五氯硝基笨与福美双 1∶1 混合,蘸秧根。

  3.11 对田间发现的病株,应立即带出田外销毁,拔出后苗穴处,可用生石灰粉撒盖或浇灌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或 64%毒矾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72.2%普力克水剂 400~500 倍液,69%安克锰锌水分散颗粒剂或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连防 3~4 次。

  3.12 发病初期可喷 15%恶霉灵水剂 1000 倍液或 20%甲基立枯磷乳油 1200 倍液,72.2%普力克水剂 400 倍液,或 65%代森锌粉剂 600 倍液,70%安泰生 600~800 倍液,30%绿得保悬浮剂 400 倍液,7~10 天一次,连喷 2~3 次。收获前7~10 天为减少农药残留,应停止喷药。

点此咨询学术顾问 快人一步得到答案

SCI期刊问答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