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江地处四川南部边缘,位于四川、贵州、重庆三省交界,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是全国年产 5 亿 kg粮食大县之一, 粮作以水稻为主, 常年种植面积3.2 万 hm2. 境内稻飞虱不能越冬,水稻孕穗、灌浆时候,黔南、桂北及以南方稻区稻飞虱迁入境内[1],虫量大、受害重、发生面积广, 形成暴发性危害, 严重威胁本县水稻生产安全。 通过近 10 年的田间调查、灯诱监测等系统数据进行分析, 总结出合江县水稻稻飞虱发生发展规律,并提出综合防治策略。
1 水稻稻飞虱发生特点 1.1 白背飞虱较褐飞虱发生量大,始发时间早以灯诱为例,2003-2013 年, 灯下白背飞虱平均数量占稻飞虱总量的 70.51%, 白背飞虱与褐飞虱的平均比率为 2.41,最大比率为 172.10(见表 1),白背飞虱从 2008 年后成为稻飞虱中主要为害种群。 从始发时间上看,除 2005 年褐飞虱始发时间较白背飞虱早外,2006、2007 年相当, 其余年份白背飞虱始发时间均较褐飞虱早,最早早42 d.
1.2 不同区域间稻飞虱发生量差别较大合江县地形地貌复杂(平坝、丘陵、山区均有),海拔高差大(203~1 751 m),立体区域明显,不同的海拔区域、不同的种植方式、不同的栽培管理技术,稻飞虱发生差异显着。 就 2007、2009、2012 年(本地区稻飞虱大发生年)5 月下旬至 7 月上旬合江县稻飞虱田间调查统计情况来看,一般海拔低的平坝区,如法王寺、望龙、尧坝等镇发生量相对较小,诱虫量三年均在平均值以下,海拔高的山区如五通、福宝、白鹿等镇发生量较大,诱虫量超平均值 2 倍以上(见表2)。稻飞虱主要为害代增加。 据灯诱情况看,2012 年在中稻生育 期中首次出 现 2 个主为害 代, 其中3(2 代)在水稻分蘖期暴发为害,使有效分蘖严重减少导致有效穗不足而减产,重至稻田“冒穿”绝收。
4(3 代)在中稻孕末至齐穗期暴发为害,致使水稻营养条件恶化,枯孕穗、秕粒增加、千粒重降低以及稻田“冒穿”,造成水稻大幅度减收。
2 水稻稻飞虱综合防治策略 2.1 加强防控知识宣传,提高稻飞虱综合防控能力通过田间学校、现场指导、发放资料等多形式,向农户、专业化防治队员等普及稻飞虱相关知识,要让水稻种植户知晓稻飞虱的发生会为害水稻并产生严重的粮食损失,而且近年来有明显加重发生趋势,必须意识到防治稻飞虱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要让防治队伍了解稻飞虱具有突发性、暴发性、隐蔽性和繁殖能力强的突出特点, 在防治过程中要掌握适防时间和方法,使防治处于主动地位,有效提高稻飞虱综合防控能力。
2.2 加强监测设施建设,提高虫情预测预警能力要积极争取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和物化补贴,建立稻飞虱预警与控制区域站、观察场,不断添置更新植保仪器设备基础设施,如频振式杀虫灯、测报软件、微机等,更新测报手段,摆脱过去依靠气象部门预测或凭经验预测的手段, 逐步向信息化、网络化方向发展,不断提高稻飞虱测报的准确性, 加强信息发布的时效性, 及时发布预报预警,为大田防治指导提供可靠的依据。
2.3 加强培训学习,强化绿色防控集成技术推广要积极实践和探索水稻绿色防控关键技术集成和示范推广应用,把性诱、食诱、色诱、灯诱等物理防治和带药移栽、稻鸭共育、排水耘田糊虫等农业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结合起来,大力推广运用。 进一步加强绿色防控集成技术的宣传和培训,利用示范区、现场会等形式做典型示范, 多渠道宣传绿色防控建设的意义、作用和绿色防控技术。 通过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等典型代表进行辐射带动, 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认知度和认可度, 努力实现全县水稻病虫害防控“绿色化”和“高水平化”. 这样才能在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同时,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2.4 加强防控落实,强化专业化统防统治实施稻飞虱繁殖快、善跳跃、易迁飞、易扩散,是发生为害严重原因之一, 白背飞虱虫害可诱发纹枯病以及其他病害加重发病, 而纹枯病又会促使白背飞虱造成水稻枯槁穿顶的速度加快[2],这种恶性循环也是防治的难点,单家独户零散施药防效不理想,各地要组织规模化病虫害专业防治队伍, 利用当地植保部门的预测预报信息,结合本区域历年的虫情情况,使用高效植保器械,统一时间、统一连片、统一药剂、统一防治技术实行联防联控,才能在解决用工荒、费用高的同时,高效地实施稻飞虱防治。
参考文献 [1]刘 勇,冷 永建,税 远平 ,等。合 江 2007 年稻飞虱成灾原因 及对策思考[J].四川农业科技,2008(1):50-51. [2]龚 航莲。白 背飞虱发生及防治的研究 [J].江 西植保 ,1992 (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