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网
当前位置:首页>>园艺>中医药理论与园艺疗法的结合应用>正文

中医药理论与园艺疗法的结合应用

来源:杂志发表网时间:2015-12-21 所属栏目:园艺

  

  园艺疗法起源于英美,通过利用植物栽培与园艺操作活动从社会、教育、心理以及身体等方面进行调整改善。接受园艺疗法的对象常为特殊人群,例如:高龄老人、残疾人、精神病患者、犯罪者等,但广义的园艺疗法也适用于健康和亚健康状态的人,为特殊人群重拾健康以及健康和亚健康人群维持健康提供了新途径,同时对于指导我国绿色空间构建和生态旅游等方面具有重要借鉴价值。我国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与园艺疗法相关的中医药理论与临床经验、古典园林的园艺文化与技巧等,都为园艺疗法在我国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园艺疗法在我国起步晚,结合我国传统的中医药理论进行研究,有助于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园艺疗法。

  1 园艺疗法

  1.1 特点

  (1)该疗法属于整体疗法、自然疗法,以总体健康为核心,不单独针对某一种特定疾病,受众广泛,安全性高[1];(2)该疗法以植物生长过程中的行为及其延伸线上的加工利用以及五官感觉为媒介,即感觉体验和动作体验相结合;(3)兼具理学疗法、行动疗法、精神疗法、艺术疗法和环境疗法等多疗法的特性,而这种特性是其适用对象广泛的主要原因;(4)在最初阶段效果不明显,但经过一段时间,尤其是对于具有某种缺陷、不能自觉进行各种活动的患者,效果比较明显;(5)可用于园艺疗法的植物种类繁多[2],因此,可因地制宜,制定合适的方案。

  1.2 作用

  园艺疗法属于一种现代医学的辅助疗法[3],在帮助治疗人的生理、心理、认知、社交等方面的多种疾患有很好的效果。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2.1 生理方面。参与者可以通过种植、修剪、施肥等一系列活动,使五感得到刺激,在体质的恢复与延续上体现出园艺疗法独特的效果[4].

  1.2.2 心理方面。参与者可以从植物的种植、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过程中,感受到生命的节奏和律动;还可以通过插花、盆景等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同时缓解压力,提高自信心和成功感[5].

  1.2.3 认知方面。参与者可通过培育植物过程中的行为及其延伸线上的活动,培养自身对新技能的学习能力、抽象思维及逻辑思考等认知能力[6].

  1.2.4 社交方面。园艺活动通过大量小组活动,让组员之间协调分工,改善沟通,同时增强自身责任感与支配意识,产生轻松自然、有共同性的话题,提供人与人、人与环境融合的契机[7].

  1.2.5 社会方面。对参与者的益处主要体现在职业训练、经济效益和社会贡献 3 方面[8].

  2 中医药理论哲学思想

  2.1 阴阳平衡思想

  阴阳是中国特有的哲学概念。《易经》指出"一阴一阳谓之道",从哲学的高度对阴阳进行了概括。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充满阴阳对立统一的有机整体,强调天人合一,身心一体。当自然与人处于和谐平衡的状态时,亦是阴阳平衡的状态,人是健康的,当这种平衡遭到破坏,人就要生病。因此,通过阴阳平衡思想,中医可以弥补当前园艺疗法的不足[9]. 老子认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一切事物都有阴阳对立统一的两面。园林中"阴阳"的范畴广泛,景观中的色彩、布局、掇山拾水等诸方面都讲究"阴阳"的协调,如山与水蕴藏的静与动、虚与实等,都蕴涵着一种不和之和[10].

  2.2 五行思想

  五行思想是中国古老的传统哲学,中医亦深受其影响。中医中以五行配五脏,五脏又联系着各自所统系的五官、五志、五味等,从而把机体各机能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以五脏为中心的生理病理系统,体现了中医理论的整体观,解释了人体与宇宙的统一性[11].

  把阴阳五行思想应用于园艺疗法,便可利用自然来承接人心理情绪和身体的疾病,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园艺疗法。

  3 中医药理论与园艺疗法的联系

  园艺疗法属于生态疗法的延伸,我国的生态疗法历史悠久,古代中医学就可视为一种生态医学,道家医字脉更重视人体健康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比如五色、五味、五音的应用,用传统医学理论来指导园艺疗法场所的设计与康复实践,具有重大意义[12].同时,园艺疗法也是自然疗法,更接近于传统医学,对疾病的预防具有前瞻性,相当于中医学的"治未病",现代医学的"预防医学".将自然疗法和传统医学相结合,能达到互补的效果,防治疾病的效果进一步加强[13].

  4 中医药理论与园艺疗法的结合应用现状

  有学者将植物和园林景观特性与五行相对应,以此将景观通过五行与人体联系起来,人体健康的问题就可以通过景观进行调整。另有学者以传统中医理论指导设计康健花园,并从五行生克和阴阳平衡 2 方面提出新的康健花园设计概念和框架[14].现在园林中仍在使用古典园林中"一池三山"的模式,体现了道教"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思想,将道教思想应用于园艺疗法,是对园艺疗法的扩展和丰富[15].

  康复花园设计中,还可以应用禅宗中"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的思想,表达情与境之间的因果关系,顺应自然、天人合一是其最高境界。花园中分布不同花期的植物,使花园的生命力得到延续。同时发掘其色、香、触等生理特性,使病人、家属及医务人员得到不同程度的健康恢复[16].有学者曾在保健型园林的设计当中提出了可在居民区内推广"阴阳五行"结合药用植物的应用。杨欢研究了药用植物的作用,论述了中医理论和康复花园的关系,提出康复花园设计原则应以中医养生理论为基础[17].

  目前中医药文化在园艺疗法中的应用研究集中于2 个方面:第一,药用植物在植物园、康健花园中的应用;第二,结合园林景观来传达中医药文化。但缺乏对"中医药文化与景观设计间的关系、中医药文化对景观设计的指导作用以及中医药文化在景观中的表达方式"的系统性研究。

  园艺疗法与中医药文化结合是必然趋势。①中医药文化与景观设计在宏观层面上有相似性,即中医药文化的整体观、辩证观、恒动观、统一观特征与景观设计存在联系---整体理念、表象与本质理念、因时制宜理念、人与自然统一理念。②中医药文化与景观存在辩证关系,二者可以相互转化、相互促进,景观通过文化使内涵得到深化,同时反作用于文化,使文化得到呈现与发展。    显然,中医药文化可以用于园艺疗法中,因为都推崇操作性与和谐性。③药用植物已广泛应用在植物主题园、疗养景观中,营造特色园林景观。④微观层面上,中医药文化的基础理论(如阴阳、五行等)对园艺疗法有指导意义。阴阳学说指导园林空间布局、植物色彩选择、基础设施位置布局、活动场地类型的设置;五行学说用以归类,规律性、系统性地指导景观植物及其色彩的选择[18].

  5 药用植物与园艺结合的可能机制

  5.1 药用植物应用于园林的可能作用

  药用植物治疗疾病的作用机制可分为 3 种:①外疗型,通过其树干、茎、叶、花等分泌多种不同的挥发性物质,引起人们嗅觉的不同感受,通过人的呼吸系统或皮肤毛孔进入人体,增强人体器官的生化功能,达到防病、强身、益寿的作用,例如,玫瑰花香使人爽朗愉快,银杏散发的气味有益心敛肺和抗衰老的作用[19].②内疗型,即通过从植物的根、茎、叶、花或果中提取化学成分,内服或外用达到防病、治病的效果;③综合型,兼具外疗型和内疗型的作用[20].

  5.2 色彩对疾病的作用

  良好的色彩环境,可以稳定人的神经系统和心理状态,植物色彩对人的心理反应和情绪波动有着很大的影响。如红色、橙色使人活跃、温暖明快;蓝色、绿色让人平静、凉爽。因此,可以根据色彩对人的生理和心理产生的不同影响,在功能植物区合理搭配植物色彩达到改善人的身心健康的作用[21].有实验证明,外界环境色彩能够作用于部分疾病:浅蓝色可作用于高烧病人,有着良好的镇静效果;红色能提高病人的食欲,还能增强听力;绿色能缓解眼疲劳,并减少紫外线对眼睛的刺激[22].因此在实施园艺疗法时,要考虑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植物色彩,加快患者康复速度。

  6 中医药理论与园艺疗法的结合应用展望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亚健康等成为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园艺疗法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之一,而且无副作用[23].

  中医药学悠久而辉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淳厚的医学文化基础为园艺疗法的应用奠定基础,同时现代园艺疗法的推广也推动着中医药学的发展[24].《道德经》提倡可通过内心休养获得身心的平衡,它孕育出道家养生文化和民间武术的结合体---太极拳,与传统的球类、跑步等运动不同的是,太极拳以一种形意结合、阴阳平衡方式来达到身心与自然的平衡,这是更高境界上的平衡。将其应用于现代园林中,可划分出"太极健身区"或"道家养生气功体验区",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园艺疗法[25].    目前,应深入研究阴阳五行理论,将五行理论应用于保健型园林中,因为园林中存在的多种元素均可与五行相对应。这样既能完善保健型园林,又能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此外,还可将传统的养生文化应用于保健园林,使园林的内涵更加丰富[26].从中药药性的角度出发,园艺疗法要融入中医的特色,利用中药的四气五味与颜色。医者意也,治疗可以不拘泥于形式,运用中医思维,在中医辩证的基础上,选择性地种植中草药,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园艺疗法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李燕。浅谈园艺疗法[J].中国花卉园艺,2014(1):37.  [2]李树华。园艺疗法的特征[J].园林,2013(11):12-17.  [3]王青。园艺心理疗法作用及应用形式[J].中国园艺文摘,2010(4):164.  [4]章俊华,刘玮。园艺疗法[J].中国园林,2009:21.  [5]秦如洁,单雪晴。探讨康复花园理念在疗养院景观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疗养医学,2012,21(12):1086.  [6]张艳。园艺疗法对高中生希望感干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2-3.

点此咨询学术顾问 快人一步得到答案

SCI期刊问答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