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网
当前位置:首页>>园艺>辽新型榛树种栽培试验效果展示>正文

辽新型榛树种栽培试验效果展示

来源:杂志发表网时间:2015-12-21 所属栏目:园艺

  凌源市位于辽宁西部,具有适宜榛子生长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大多土壤为淋溶褐土和碳酸盐褐土,pH值中至偏碱性,年平均降水477mm,年平均气温8.5℃,年光照时间2 666h,雨热同期,空气干燥清新,全市29个乡(镇),特别是中南部地区非常适宜辽榛系列品种的生长和发育。  2009年凌源市从辽宁绥中水口林场引进辽榛系列新品种进行栽培试验,初步结果如下。  1园址概况  1号园址位于大河北乡大河北村和南刘杖子村,2号园址位于刘杖子乡房身村,面积分别为2hm2、1.7hm2和2.7hm2,3块地均位于凌源市的西南部。  1.1气候条件  年平均气温8.5 ℃,极端最低气温在-28~-30℃,极端最高气温在40 ℃以下。无霜期166d,年降水量650mm,年日照时数2 000h。  1.2土壤条件  土层厚度1~1.5m,土质肥沃、疏松、有机质含量高,保水、透气性好。土壤质地为壤土或沙壤土。pH值6.5~7.5。  1.3地形地势  1号园址为山地、阳坡,园址位于山的中、下腹,坡度为15°的缓坡;2号园址是丘陵地,位于阳坡的谷地;3号园址是平地,地下水位较低、排水良好。  2整地栽植技术  整地在前一年进行,挖成长、宽、深各40cm的栽植坑并回填熟土。选用优质苗木,采用2m×4m的株行距栽植,密度1 260株·hm-2。栽植时间4月上中旬,在清明至谷雨之间进行。栽植时苗木要做到三不离水,即起苗、运苗、栽苗不离水,使苗木根系保持湿润,栽植前先施入底肥,每穴施5~10kg农家肥,与表土混合后填入穴内踩实,然后灌足底水,中心植苗;栽前对苗木根系进行适当修剪,栽植时以苗木根茎部略低于地表为宜。浇水后将树盘整平,每株铺一块0.5m×0.5m的地膜,中心和四周用土压严,以利于保墒和提高地温。  3病虫害防治技术  通过3年来的试验观察,在本地区榛子的虫害主要有榛实象和榛瘿蜂,病害主要有白粉病,主要防治 技 术 如 下:榛 实 象 (Curculio dieckamanniFaust):在成虫产卵前,6月初到7月上旬,用1.2%苦参碱·烟碱乳油200倍液喷洒榛林毒杀成虫,共喷洒3~4次,间隔时间为10~15d;在幼虫出果前,收集提前脱落的果实,集中销毁;于幼果脱果前及虫果脱落期,8月初—8月下旬,在地面上喷洒5%辛硫磷粉剂毒杀脱果入土幼虫;在榛果储藏期间,挑出被害果实,集中处理,消灭害虫。榛瘿蜂:在每年的4月上旬用2%阿维菌素800倍液喷杀幼虫;6月下旬成虫脱瘿后用40%氧化乐果1 000倍液喷杀成虫。白粉病:于5月上旬—6月上旬,用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每10~15d防治1次,连防2~3次。  4品种引进与表现  2009年林业局从水口林场引进“辽榛3号”、“辽榛7号”、“辽榛10号”新品种,分别按照1、2、3号园址的顺序栽植,3年来在本地区的生长表现如下:  4.1“辽榛3号”品种树势强壮,果实长椭圆形,坚果品质优良,无性系苗在本地区3年就可以结果,平均每序结果2粒,平均单果质量2.9g,果实饱满,具有红褐色的光泽,出仁率50%。在凌源地区8月中下旬果实成熟,较丰产,该品种能耐-34 ℃的低温,适应在全市29个乡(镇)、街栽培发展。  4.2辽榛7号品种树势中等,树姿开张,分枝力强,坚果圆锥形,平均单果质量2.5g。壳面较光滑,果仁皮易脱落,核仁充实饱满,风味佳。果枝率及坐果率高,抗病性很强,坚果品质优良,适宜在年平均气温75℃以上的刘杖子、大河北、三十家子等乡栽培发展。  4.3辽榛10号品种坚果圆形,果面具有纵沟纹,平均单果质量2.7g。核仁较充实饱满,出仁率39%。该品种舒适强壮,雄花序稍属于早结果、早丰产品种,成熟期在每年的8月下旬。适宜在凌源市多数乡(镇)栽培。  5结论  根据3年的引种栽培表现,辽榛系列1、2、3号新品种均可以在凌源市各乡(镇)栽培。辽榛系列新品种的引种栽培成功,在榛子领域的研究上是一个重大突破,填补了经济林发展的一项空白,意义深远。由于引进的3个品种具有结果早、耐寒、抗旱等优点,是本地区农业结构调整的首选引种品种。
点此咨询学术顾问 快人一步得到答案

SCI期刊问答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