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网
当前位置:首页>>林业>浅谈渭北高塬林木种植经验>正文

浅谈渭北高塬林木种植经验

来源:杂志发表网时间:2015-12-21 所属栏目:林业

  

林业论文发表

  摘 要:针对影响渭北高塬水土流失现实,提出促进深根系林业发展的解决思路,并分别从种植方式、重点区域深根系林业形成发展和加强法制执行力度方面进行阐述,如有效利用建设新农村后废弃的大量林木建立沟坡林业区域,政府应把林业建设作为一个工作重点,实行联合执法,对引起林业巨大破坏的责任人加以严惩。

  渭北高塬地理位置介于黄土高原和关中平原之间,是中华民族最早先民居住的地方,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和发祥地。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林业区的特异性和多样性。然而千百年来人类无休止的索取和掠夺式的开发让这里变成了千沟万壑,贫穷、愚昧和落后也相伴而生。其中,严重的水土流失是尤为突出的一个问题,而林木根系浅薄则是影响水土流失的直接因素。因而如何防止水土流失,从实际上来说就是如何种植深根系树木或者如何促使林木向深根系发展。

  1 渭北高塬林木种植方式

  从土质上来说,渭北高塬属于膨润土和叶腊石混合模式,可以吸收较低降水量,这对于干旱地区林木种植是有利的;但是当遇到较多降水量时,这种土质极易达到饱和,使多余的水无法得到储存而四处流溢,这对于坡地极为不利。大量水分四处流踹并带走树木根部大量土壤,使树木根部处于裸露状态,直接导致树木无法进一步生长或直接死亡。这就是渭北高塬林木普遍存在的问题(见图1和图2a)。采用常规的种植方式,暴雨季节后树木根部已经开始裸露在外,长此以往,大部分树木根部逐渐裸露在外,直至彻底坏死。显然这样的坡地林业种植方式是不利的。图2b是在县乡下属一个镇调研时发现的当地人自创的一种种植方式,这种种植方式使树木根部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也有利于雨水收集;每年秋季将生长的杂草只需用镰刀砍倒在坑内即可,腐烂的杂草又可发挥肥料的作用;当树木根部发育生长到一定程度,可起到很好的固化作用。

  渭北高塬地区处于东南季风区域,坡迎风面受到的风雨冲刷最为明显。因而栽植树木的时候,最好避开这些区域,而选择背风的一面。这也是调查时发现的一个问题。

  图1 渭北高塬某县乡坡地

  图2 不同树木种植方式

  2 重点区域深根系林业的形成发展

  深根系林木发展的一大措施是林业区域重点建设,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水源建设。而其最为显著和直接的措施便是拦河建坝,提高地下水位。较高地下水位有利于大型林业区的形成,这些案例在许多地区调查时都发现过。白红卫研究提出在渭北高塬地区形成梯度级水库,并指出这些措施对于建设大型林业区域的重要性。同样,对这个提议在此建议推荐。而对于建设大型林业区域的时间问题,在渭北高塬地区近几年建设和谐新农村中发现,几乎每个农村在选新村址时,往往舍弃旧村址。旧村址拥有大量生长周期很长的树木,这些树木往往在复垦时大多被村民所舍弃。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和林业局应合力将这些林木进行移植,在坡沟地区进行林业重点区域建设,尤其是在拦河建坝后形成地下水源适宜地区,极易形成大规模林业区域,大大提高林业建设速度。

  3 加强法制执行力度

  自改革开放以来,黄土高原,包括渭北高塬环境改善工程一直是国家的一个工作重点,取得了一个个巨大成就,但也面临许多不足,最为显著的便是人为破坏,集中表现在蓄意点火。翻阅大量文献报告可以看出,渭北高塬许多地区几乎年年被烧坡,形成了年年国家投入大量财力、人力种植,年年被各种怪异的“理由”点火烧坡。有的因清明节靠近林业区域祭奠仙人烧纸上坟引起,有的因在林业区域乱扔烟头引起,有的因带领外地人游玩引起等。而政府相关部门对此的调查大都无果而终,村民随机问询结果也是千奇百怪,如“坡是国家的,烧不烧关自己啥事”“谁种谁管”“都是一村人,不忍心举报一下把人家毁了”“担心举报了以后报复”等。

  因此,对于避免产生这些林业巨大破坏的直接措施便是政府部门联合执法、加以严惩。作为国家重点林业建设区域,林业发展尤其是保护是政府部门重点工作方向之一,其具体工作有以下几点。一是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政府部门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配套文件,进一步细化、明确新情况、新问题,理顺林业和公安2个部门的职责,规范各项制度的操作性和执行力。二是加强法制培训,提高人员素质,使政府各个部门全面熟悉林业保护法规;实行一人一区负责制,同时联合各个村级领导干部和有关林业区域承包村民,彻底杜绝烧坡现象再次出现,对于未能及时发现且事故后相互推诿的责任者,一律严惩,再次出现的不论任何理由,直接负责人一定要加以严惩,相关人员加以处理,并传榜于各个县乡来以儆效尤。三是加强执法队伍的监督,完善执法监督制度的落实,结合考核制度及办法,强化执法队伍的素质与水平,健全执法队伍的责任追究制度,为建立完善和良好的执法队伍创造良好的环境。

点此咨询学术顾问 快人一步得到答案

SCI期刊问答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