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湿地公园的建设方面,我们了解的还不是很多,湿地公园的一些建筑方面还是要有着很多的提高的空间,湿地公园的出现也可以帮助环境保护,得到优化。
1 林区湿地公园发展存在的问题 1)受传统森林资源观念的影响,对湿地资源和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作用认识不足,把湿地看作是荒地、废地,忽视了湿地生态系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还没有把湿地保护和利用上升到一定的高度,不利于湿地公园建设和发展。 2)对湿地公园的性质把握不准。一方面认为湿地公园是保护体系的组成部分,像自然保护区一样在公园范围内必须实施严格保护,没有理解湿地科学利用的性质和功能区划内涵,进而会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造成建设湿地公园积极性不高;另一面把湿地公园与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概念相混淆,选址时典型性代表性不强,功能示范性不够,规划设计时娱乐休闲名目和人工建筑过多,偏离了湿地公园发展目标。 3)湿地公园建设资金严重不足。目前,林区处于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期,木材产量调减,企业收入减少,大批主业转产人员需要安置,企业发展需要资金额度较大。在现有条件下,投资建设湿地公园可能造成企业发展的负担。同时,投资主体的单一使资金来源有限,资金投入不足,成为是制约湿地公园发展的因素。 4)开发利用方式单一。目前湿地公园开发中对湿地公园景观、湿地文化、民族特色发掘不够充分,景点数量较少且孤立,活动主题不明显,内容单一,体验活动零碎,缺乏系统性,大大降低了对游客的吸引力,而且公园内活动针对性不强,公益教育性不够突出。
2 林区建设湿地公园的意义 2.1 湿地公园是统一保护与利用的有效方式 目前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在湿地公园建设与管理取得较成功的经验。都是利用典型的湿地生物多样性的景观以及重要区位特点建立湿地公园,以谋求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不同景观资源的平衡点。我国的湿地公园保护体系也正在逐步形成,在一些经济发达的或急需保护的区域开始建设湿地公园,如广州肇庆湿地公园、浙江西溪、包括林区的根河源等。湿地公园保护的湿地几乎涵盖了我国的主要湿地类型。实践证明,建设湿地公园是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一种成功模式,也是《湿地公约》所提倡的发展方向。 2.2 湿地公园是林区生态建设的需要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森林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既是松嫩平原和呼伦贝尔草原的天然屏障和天然分界线,又是嫩江和额尔古纳水系的重要发源地,被誉为“祖国北方的重要生态屏障”。建设湿地公园对具有代表性的湿地生态系统进行积极保护。同时在退化区域实施生态恢复工程,修复遭到破坏的湿地生态环境,为众多珍稀野生动植物的提供栖息地,维护本地区生物多样性,充分发挥森林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的多重作用。因此,湿地公园建设是林区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2.3 湿地公园是林区转型发展的需要 林区有着丰富的湿地资源、景观资源,具有巨大的美学和生态价值,湿地公园是发展城市旅游业的重要载体,融保护与利用为一体,有其特有的社会服务功能,能够加快区域森林-湿地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构建以生态为主导的现代林区绿色产业体系,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从而推动林区经济健康、有序、持续发展。 2.4 建设湿地公园是人们精神追求的需要 现在人们追求原生态,绿色消费成为时尚和主流取向。现在来林区的游客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我国湿地公园发展建设的主导方向是基于生态化设计。这种近自然、仿生、低碳等设计思路正好符合人们的消费理念。便捷性、游赏性、康健性、教育性四大基本特征又能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充分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强大的社会需求是建设和发展湿地公园的内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