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网
当前位置:首页>>微电子>中国电子商务发展中的伦理生态危机>正文

中国电子商务发展中的伦理生态危机

来源:杂志发表网时间:2015-12-21 所属栏目:微电子

  

摘 要: 电子商务是当前我国新经济状态下的有着光明前景的商业形态,但在它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又正面临着网络伦理生态危机。我们从网络伦理学的角度审视电子商务的困境,发现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我们漠视了电子商务与网络

在我们迈过21世纪的门槛时,随着信息技术和Internet的飞速发展,“网络”这个名词就开始充斥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个角落。从最开始的EMAIL到后来的OICQ,再到现在的诸如易趣、淘宝之类的大型网络商城,我们可以发觉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正在将我们引入一个全新的网络时代。而“电子商务”这一新兴名词也就伴随着“网络”的概念应运而生了。电子商务是建立在Internet之上的一种商务活动方式,是指人们综合运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商业、贸易等商业活动,从而实现顾客在网上购物、企业之间在网上交易,并采用货到付款、从邮局汇款以及开通个人网上银行服务进行在线支付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

1 我国电子商务的现状

在当今信息社会这个大环境下,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开始向全世界扩展,这也成为了世界经济的又一时代特征,电子商务更是这种新经济特征中的典型代表。我国政府也敏锐地意识到电子商务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意义,特别是我国已加入了WTO,如何利用电子商务来改变传统的贸易方式,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几年来我国在电子商务方面还是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国在相继推出了政府上网工程和实施企业上网工程之后,再进一步发展网络基础建设。到2001年9月我国互联网国际线路的带宽总量达到了5.7G;国内骨干网的带宽也达到80G,许多经济发达地区1000M的宽带网络已经进入了社区。截至2003年上半年,我国互联网用户已迅速增长到7800万户,位居全球第二;其中有60%以上的网民在网上购买过商品,并且成交总额也突破了3亿元大关;中国网上商店也已达100多家,并以每天增加数十家的速度迅速发展;各地方的网上招商博览会、跨国项目洽谈会、“不落幕”交易会等层出不穷,许多企业经营的电子商务交易网站各显特色。但是到目前为止,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发展仍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网上交易额是在不断的上升,但许多商家在网上的销售多是采用低于市场价格的办法来制造一些轰动效应,以便宣传自己的商品,其根本目的不在于利用网络销售直接盈利,这就违背了我们发展电子商务的初衷。那又是什么原因使得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进入了“瓶颈”阶段,停滞不前呢?根本原因就是我们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网络伦理生态危机”。

2 电子商务中的伦理生态危机

2.1 科学技术与伦理学

科学技术伦理学,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伦理学的一个分支。它分为科学伦理学和技术伦理学两个方面。科学伦理学主要研究科研人员在探索自然规律过程中的伦理道德关系,技术伦理学则主要研究技术人员在应用自然规律过程中的伦理道德关系。技术伦理学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对工程技术活动中所发生的许多特殊的伦理道德关系的研究,为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以保证和促进工程技术工作的顺利进行。20世纪末,各种高新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引发了一系列技术伦理学范畴的问题,而网络伦理学就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成熟而产生的一门新兴的技术伦理学分支。

在电子商务领域,我们一般最关注的总是如何改进网络技术,往往都忽视了我们的生存方式、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对网络的影响。片面的强调技术至上论,不仅挫伤了人们发展网络和电子商务的信心,也强化了技术与伦理的时滞效应。因此,所谓的网络伦理生态危机实质上是一种网络文化危机、一种网络伦理危机。电子商务网络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网络伦理和主流价值体系尚处于形成之中,网络信任体系缺乏应有的网络伦理和主流价值体系的支持,这样,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目前网络中缺乏普遍的信任。于是,在我国要大规模地开展电子商务,使其确实成为一种能够产生经济效益的商业模式,一个最大的制约因素就是在伦理方面。这种无形的伦理因素影响到电子商务运作的各个方面,不仅影响着人们对电子商务这一新模式的信任和信心,而且直接影响电子商务企业本身的经济效益和经营规模的扩大。

美国学者理查德`A`斯皮内洛曾一针见血地指出:“社会和道德方面通常很难跟上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而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在抓住信息时代机遇的同时,却并不总是能意识到和密切关注各种风险,为迅猛的技术进步所付出的日渐增长的社会代价。”[2]这是一个美国学者对中国的善意的提醒,不能不引起我们深思。

2.2 我国电子商务面临的伦理难题

电子商务是市场经济、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发展的必然产物。在我们憧憬着“电子商务,商机无限”的美好前景时,同时也必须承担各式各样的风险:网上信用制度和网上购物配送体系的不完善,使电子商务被人看作是尚不成熟、又具高风险的领域;还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挖空心思设置网上陷阱,让上网者防不胜防,在不知不觉当中就被别人把钱财给骗走了。所以在我国发展电子商务面临着“网络伦理生态危机”,发展举步维坚的环境下,以下几大伦理难题就是当前刻不容缓需要我们解决的:

1、对个人隐私的挑战。人们既渴望获得电子商务快捷方便,高效低成本带来的好处,但又担心自己的隐私被无端泄露。那么在网络经济活动中,人们如何来界定个人隐私的范畴?如何来切实保护合法的个人隐私?如何防止把个人隐私作为谋取经济利益的手段?

2、知识产权的保护。如果说在网络上人们非法复制、使用有知识产权的软件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那么社会性、公开性的知识由个人垄断而导致妨碍社会进步也同样是一种不公平的行为。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强烈地要求政府或社会处理好知识产权保护与网络资源共享、合理利用两者相互矛盾的难题。

3、网络信息与社会需要脱节。一是网络信息污染,虚假信息泛滥。一些网络企业在网上发表各类信息,或者制造出各式新闻,来吸引消费者或者创造所谓的高点击率,以扩大自己的商业影响及经济效益。网络色情、虚假信息、垃圾邮件等都严重污染了网络环境,因此在网上很难寻觅到真正需要的信息。笔者认为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当代的网络文明正在产生着无数的信息垃圾,而且正日益演变成信息污染。二是信息垄断。尽管如今信息高速公路越修越宽,但由于垃圾信息的激增致使信息交通拥挤,依然跟不上信息膨胀的速度。与此同时,西方国家毫无疑问地占据着信息优势地位,知识霸权、文


化帝国主义对世界文化多样性构成了威胁。那些处于信息交换劣势的国家、地区和群体自然不会沉默与忍受,网络上的竞争将愈演愈烈。那如何使这种信息网络的交流能够真正的公平呢?

4、网络犯罪。网络盗窃、网络洗钱、网络诈骗等网络性犯罪已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严重地破坏了网络环境。由于网络的虚拟特点,一般消费者即使在被虚假信息蒙骗以后,也很难向发布信息的企业进行追究。所以一些不法之徒也就利用网络来坑害消费者和蒙骗供应商,使本应是公平高效的交易网络,变成了令人望而生畏的欺诈之地。

5、公共信息安全。信息高速公路同样存在“交通事故”与“交通安全问题”。网络病毒、黑客以及黑客行为的频频发生、网络犯罪的侵袭,对网络安全构成威胁,严重危及网络环境的安宁,加上网络安全技术发展滞后和网络服务商的安全意识淡薄,使人们对网络技术安全缺乏必要的信任。那么黑客该如何来评价?社会公众的信息安全如何来保障?

6、网络信用障碍。利用电子商务进行交易必然会涉及到信用问题,比如说商品的品质,网上购物时的支付手段以及商家的物流配送等环节都会与“信用”二字挂钩。由于电子商务的全虚拟化,消费者在购物时无法看到商品的实物,以致出现许多“货不对版”的情况;其次,在电子商务的交易过程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如何支付。但也由于网络信用的缺失,使得目前国内大部分的消费者都选择货到付款的方式,可这却违背了电子商务“简便快捷”的初衷;在物流配送这一环节中,同样也是由于没有良好的商业伦理,对消费者没有实行真正负责的态度,使得消费者最终还是对电子商务这样一种先进的商业运作方式丧失了信心。

3 我国电子商务伦理观的建设

为实现电子商务的价值必须创建良好的网络生态环境,构建适合其发展的网络伦理规范和价值观。在社会伦理道德发展、法制规范建设与技术进步存在时滞效应的情况下,应努力寻求三者的平衡点,依靠网络伦理的道德规范作用、技术的安全防范作用和法律规范的事后惩罚作用来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最终形成网络经济的经济模式,实现人类的新发展。[3]
3.1 加强电子商务伦理的研究和教育工作

电子商务伦理是传统商业伦理的新内容和新发展,它的建设的好坏对于目前中国市场经济的规范化运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社会信用缺失的现象越来越凸显了。许多人都认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可以为了赚钱不择手段,尤其在网络经济这个虚拟的市场环境下,更是充满了投机和发财的机会。因此加强电子商务伦理的教育和新的道德伦理的建设是非常迫切的。首先,政府有关部门、行业协会和大学的商学院等教育机构需要做大量的基础性研究工作,重建符合市场经济的、积极向上的新经济状态下的商业伦理;其次,在对那些在电子商务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的群体进行传统商业伦理道德教育的同时,更应加强对他们进行电子商务伦理道德教育,提高他们在电子商务活动中的自觉和自律性。

3.2 加强信用体系的建设

电子商务交换模式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要实现从看货付款的“直接交换”过渡到以信用工具和信用体系为中介的“间接交换”。这种间接交换的普遍性就依赖于信用体系的有效性。在长期以来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信用体系很不完善,企业的信用评估、个人的资信状况都不甚了了。这种情况体现在电子商务活动中,使得鱼龙混杂,良莠不分,严重制约了电子商务活动的有效开展。因此,我们应设置相应的监管部门,加强信用制度的监督力度,加强失信的惩罚力度,提高失信方的失信成本;早日设立信用认证机构,为交易双方提供信用认证,为全社会提供信誉咨询服务,促进信用意识的形成;建立个人和企业完善的信用体系和信用查询制度,以实现在具体化、可靠性基础上所进行的“虚拟化”交易。
3.3 加强电子商务伦理规范

网络伦理是人们进行交易中的道德规范,是人们自律的标准。传统的伦理之所以对个体行为起约束,是因为强大的社会道德舆论。而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网络社会,人与人之间处在虚拟的现实之中,人们生活在数字化的空间里,如果没有规范的网络伦理,就会使个体的行为陷入无序,从而危及到整个网络的正常运行。所以,电子商务的参与者在进行电子商务活动时,应遵循的网络伦理必须包括以下几个原则:1、无害原则,这是网络伦理的底线。2、公正原则, 必须考虑信息掌握者与信息占有者之间的公平;3、尊重原则,应当对每一个网络主体有充分的尊重;4、允许原则,在网络行为涉及到他人利益时,应得到他人的允许;5、可持续发展原则,任何网络行为必须保证网络的健康、持续发展;6、诚信原则,这是商业活动的基础。

3.4 完善电子商务法律法规建设

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一个宽松有序的法制环境和政策环境作保障,这要求法律和政策的制定必须跟上电子商务发展的步伐。针对目前电子商务活动开展的势头,政府、企业、理论界等有关部门应积极研究电子商务的趋势和特点,迅速制定有针对性的电子商务法律法规,如抓紧电子商务的管理立法,税收立法等,以约束电子商务活动,保障电子商务交易的社会环境安全,受到法律保护,增加企业和广大消费者对电子商务的信任感。同时,在法律法规的建设和完善过程中,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有关电子商务方面的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制定既适合我国国情又能与国际电子商务接轨的中国电子商务法,并修改、补充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以适应、推动和保障电子商务的发展。

4 结束语

网络伦理生态危机使人们对网络安全充满忧虑,挫伤了人们参与电子商务的热情。同时,这种所谓的“网络生态危机”也使人们更清楚地认识到,良好的网络道德环境对于电子商务的重要意义,洁净亮堂的“网络计算环境”和适宜的伦理文化环境是电子商务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网络生态伦理意识”,增强研究和构建网络伦理的紧迫感,加快网络伦理建设的实践步伐。[4] 希望我国在参与国际信息资源的利用和竞争和参与国际间关于网络发展的国际公约和协议的制定的同时,及时制定适合中国国情和电子商务发展需要的网络伦理规则,使电子商务这一新型的商业活动在规则的作用下健康蓬勃开展,从而有力地促进中国经济的新一轮发展。因此,发展电子商务应重视以信任为核心的伦理文化环境,做到伦理与技术、法律携手,共同走向电子商务的美好明天。
参考文献
[1]梁潇 网络社会中的伦理问题. [M]2001年技术哲学研究年鉴.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2]理查德.A.斯皮内洛 世纪道德—信息技术的伦理方面[M].刘钢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
[3]候英俊 曹霞 电子商务的网络伦理基础[J].中国电子商务,2001(8):88
[4]李伦 郭建国 “鼠标下的德性”:电子商务的伦理内涵[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29(5):27-30


点此咨询学术顾问 快人一步得到答案

SCI期刊问答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