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网
当前位置:首页>>电信技术>光纤自动化生产的需求与时机>正文

光纤自动化生产的需求与时机

来源:杂志发表网时间:2015-12-21 所属栏目:电信技术

  

摘要:综合来看,目前较需要或较可行的自动化生产项目,或闭O在高密度分波多任务器(Dense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DWDM)方面。否则单价太低的产品,自动化并不划算,而DWDM算是被动组件中较高阶的产品,可以由半自动化开始,包括:封装、耦光逐步朝全自动化发展。

关键词:光纤 光通讯 自动化生产 需求时机


光纤自动化生产的需求与时机 : 半自动化 成本考量

  整体而言,国内光纤自动化生产,多半以半自动化模式较为可行。吴俊雄以薄膜滤光为例指出,国内大约有十家厂商投入,针对此一市场,自动化机台厂商是否可以发展一套半人工、半自动的检查方式?或是针对已磨好的基板,提供一种检测良窳的方法。至于组件厂商,则或野i以采购一套“阳春型”的机器,配合本身的制程,进行模块化,以符合自身需求与成本考量。
  吴俊雄认为,倘若光通讯真正普及,自动化需求自然会应运而生。以跳接线为例,裁切自动化的机器将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需要额外的加工机。而自动化机台厂商更不应只看见台湾市场需求的多寡,因为在钗h产业转往东南亚或中国大陆生产的情况下,同样也应该朝国外市场发展。虽然目前业者的投资脚步较慢,但技术已经提升,等到市场需求大量涌现的时候,便需要能够及时跟上技术发展的自动化生产机台,这些都必须及早做好准备,因为“机会是留给准备好的人”。
  透过透过自动化生产机台,原本需要十几个作业员的生产线,人数可以降到十个人以下。以光纤剥线为例,可以透过人工一层一层地剥,也可以透过不同的机器,分为几个阶段剥线。
  又或者,如果有一台机器,能够让光纤进去,出来便是跳接器或耦合器,想必会有钗h组件厂商感兴趣。吴俊雄表示,虽然这可能是比较天马行空的想法,但他认为,自动化机台厂商应该勤于拜访厂商,以便深入了解其需求。否则,目前自动化机台厂商常见的问题,便是对整个制程不够了解,因而也无法掌握需要与可能自动化的工站为何。

小标:技术提升 自行研发

  在被动组件“量少样多”的环境下,光纤组件厂商往往采取的是半自动化的生产方式。甚至,即使采用自动化机台,也是由内部的机电工程师自行研发生产,以便符合本身的产线需求。
  吴俊雄就指出,过去该公司也曾采购半自动化设备,价格多半偏高。但在逐步进入下一世代的产线之后,已经掌握个中诀窍,便由其机械工程协助改进,以供产线使用。换算起来,原本一套三十万元的设备,可能只要三万元就可以做到。而这些人员是公司原本便已有的人才,并不仅只是为研发自动化机台而已,减少机台采购成本,也毋须额外的人工成本。
因此,组件厂商技术能力的精进,也是影响自动化机台厂商生机的因素之一。但是,组件厂商也并非万能,在生产线上仍有钗h需要自动化的工站。尤其是在光纤通讯大量普及之后,主、被动组件的自动化生产需求都会应运而生。
  然而,相较于晶圆厂商动辄上千万元的采购金额,光通讯厂商是否能成为其利基市场,而愿意深耕了解业者的需求,包括:需要哪些自动化生产设备、哪些产线工站需要自动量测、……,可能又须视机台业者的策略而定。

深入产业 寻求利基

  回归市场竞争面,台湾机台厂商若要与其它国际大厂竞争,便须自行寻求利基点。光通讯的未来,业者多半看好未来二十五年的市场,只是市场何时回温,估计的时程从2003年底~2007年均有。在此之前,自动化机台厂商若有心切入,便应该设想一些组件厂商的工程师不会去做的事情。换言之,还是必须对产业状况有清楚的了解,才能确切掌握切入点。
  吴俊雄指出,光通讯产业是一个“金字塔”型的架构。最下层是量多价低,愈往上层则是量少价高。就像计算机,笔记型计算机的数量不会比桌上型计算机多,但单价却较高。光通讯也是如此,以长途传输系统为例,便是量很少,但单价很高,厂商获利率也不错,如:光缏放大器。但是其它机房里常用到的产品,如:跳接线,需求量远大于前者,但价格并不高。
  国内组件厂商多半是自去年、前年开始才介入主动组件生产,在此之前仅有被动组件产业。以国内的产业环境来看,大约四、五年前,上诠光纤首先将跳接器的价格向下拉,诸如日本等国际大厂所提供的套装式方案(total solution),价格太高,在达到经济规模之前,并不符合台湾业者的需求。
  换言之,台湾机台厂商可以切入的,便是提供几套不同的设备,以满足业者不同阶段的需求。也就是先采购一套以满足眼前所需,等到未来扩厂时再添购第二套设备。因此,这些机台便须着重不同工站所需弁鄋琐腽X,也更需要 组件厂商的顾问给予意见。
  目前国内被动组件厂主要的自动化生产需求,主要仍在组装部分。市面上既有的设备已可符合需求,需要的是进一步的设定与修改,以配合不同生产技术的需求。面对国际大厂“巨人”的威胁,国内业者需要的是机台厂商可以提供不同的参数设定而未必是整体解决方案。“价格”仍是在自动化抉择过程中最主要的考量,可以依不同部分的需求采购,才是最符合国内组件厂商需求的产品。 
  以台湾业者的实力,吴俊雄认为,这些机台供目前光通讯使用还算相当稳定。等到市场量增加,自然有人会投资。不过,台湾过去确实是被动组件的量远大于主动组件,产值也仍无法相提并论。机台厂商或酗换O有过去的想法,视被动组件为主要市场,但主动组件的前景也是大有可为,只是需求的方向可能有所不同。

耦光需求 瓶颈所在

  徐征勇指出,所有主、被动组件最大的瓶颈,就是在于耦光。不仅耗时,而且很难自动化。二、三十万美金的设备,可能十分钟才能完成一次耦光,一天能够完成的数量有限,能够负担的厂商有限。目前该公司已有这方面的产品,未来推动的主力将是由半自动化到全自动化。不过,现在市场上的需求状况还是少量多样,没有规格化。未来势必会渐渐标准化,但需要经过多年时间。

投入研发 需要时间

  吴俊雄认为,未来组件厂商的发展趋势,将是被动与主动组件结合,在光学基板上,透过软件将二者结合于单一平台上。此时,便需要自动化对焦、对位的机器,高阶产品的自动化需求与标准均将提高。
吴俊雄建议,机台业者可先以目前已有需求量的机台为主,虽然价格不高,但剩余的研发人力,还可以同时研发一些高单价的产品。因为未来将走向高附加价值、高制程效率,应该花时间培养客户,客户也会随订单而慢慢扩建产能。
  事实上,一般而言,开发一个产品需要一~两年的时间,但不能等到需求产生时,才来开发。“time to market”指的是货物推到市场上必须及时,但产品的开发却须更早投入。

改进空间 仍然很大

  徐征勇以中国大陆的被动组件厂为例表示,仍有钗h自动化的改进空间,包括:设备与制程等方面。以耦光为例,需要精密的对焦弁遄A一些人类感觉不出来的差异,耦光时即使只有0.1um,对精度都有很大的影响。而只是光是机具的材料,就可能产生成本的差异。就台湾目前的状况来看,虽然有一些厂商想要自行开发自动化生产设备,但长期以来,国内精密工业一直不甚发达,要能满足产线上对精度的要求,恐怕尚有一段需求。
  进一步来看,即使同样是耦光,如何耦光、耦合效率、使用的黏胶,每家厂商都有不同的诀窍与技术。同时,即使自动化设备相当良好,但前端的组件品质不佳,或者是更换供货商,也会影响良率。甚至,同样是陶磁套圈,同一家厂商前、后期的货,也可能因为处理的人员不同而有品质高低差异。此时,如果要回头追究问题所在,不仅花费钗h时间,也浪费钗h成本。这些,都是在自动化趋势下,同时会产生的问题或影响。
  综合来看,目前较需要或较可行的自动化生产项目,或闭O在高密度分波多任务器(Dense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DWDM)方面。否则单价太低的产品,自动化并不划算,而DWDM算是被动组件中较高阶的产品,可以由半自动化开始,包括:封装、耦光、……逐步朝全自动化发展。
光纤自动化生产的需求与时机 :
点此咨询学术顾问 快人一步得到答案

SCI期刊问答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