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网
当前位置:首页>>林业>增加土壤的蓄水保水能力>正文

增加土壤的蓄水保水能力

来源:杂志发表网时间:2015-12-21 所属栏目:林业

  

  增加土壤的蓄水保水能力,促进粮食生产

  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地形、气候都比较复杂,年降水量平均为450mm,且分布不均,冬春少雨,雨量大多集中在7、8、9月份,地下水资源比较缺乏,是典型的半干旱地区。在这一地区,不仅仅是一个水资源缺乏的问题,而且是水土流失、植被稀疏、雨量不均匀、生态不平衡的综合反映。因此,解决干早问题单靠抓水利工程是不够的,还必须综合治理,尤其要在土地上做“文章”,增加土壤的蓄水保水能力,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真正建立“土壤水库”,使农作物早年不早,高产稳产。

  一、蓄水保土措施

  蓄水保土措施是旱作农业的核心工作。主要应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建设蓄水保土的基本农田

  对于坡地,最好的形式是根据地形修建水平梯田。它既可保持水土,蓄积自然降水,又可防止土壤被侵蚀,使土壤中的养分保存下来。实践证明,一般梯田比坡地增产20%以上,有的甚至成倍增长。

  (二)发展径流农业我省地处黄

  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发展径流用于农业生产是完全有条件的。现已应用的沟道打坝蓄水、引黄漫地等办法都属径流农业的范畴。目前我省在径流农业上应提倡的是微型径流农业,即在斜坡上每隔一段距离打一小坝用于集存雨水。这比大型坝积水效率高,花工少,成本低。

  二、抗早耕作技术措施

  建设蓄水保土农田,是为抗旱增产打好基础,但必须在此基础上认真推行抗早耕作措施,才能收到明显的效果。主要的抗早耕作措施有:

  (一)耕地蓄水法耕地蓄水法包括深耕蓄墒、耙糖保墒、播种前后的镇压提墒等三个环节。深耕的目的是使土壤松紧适度,雨水可迅速渗入,且可久存而不受风日影响。根据有关资料显示,仅伏耕一次,一般在scm土层内,每亩即可多接纳雨水7500kg以上,而且透水量和浸水深度都有明显不同。所以,伏天深耕有修建“土壤水库”之称。但我省大部分地区多为秋收作物,秋收后有较长的休闲期,有利于秋耕,故应抓紧秋季深耕蓄水。秋季深耕后的土壤,冬季可充分接纳自然降雪蓄积雨水,有利于土壤冻融酥松,且可使病虫暴露冻死。深耕的深度,一般以20cm左右为宜,如想再深,可逐年增加,不然骤然过深,生土上翻,亦不利农事。耙糖的目的是使土壤表层孔隙增加,形成一个疏松的保护层,切断上下层毛管水的联系,使其不向蒸发面运行,达到最小限度的蒸发消耗。提墒的目的是把深层的土壤贮水补充到表层来。我省春旱频繁,常因干旱不能播种,因此,春季是提墒的主要时期。提墒的措施是在播种前后镇压。它对增加0-20cm的土层中的水分有显著效果,一般可提高3%。镇压后作物可提前1一3天出苗,提前3一5天成熟。

  (二)增肥调水法据调查证明,

  多肥地比一般地的玉米对土壤水分的利用有显著不同。从3m土层看,多肥地比一般地多利用4耐水,约等于玉米整个生育期用水量的1/4,起到了以肥蓄水抗旱的作用,这就叫“以肥蓄水”。此外,肥料的施用,特别是有机肥的施用,可改变土壤性质,增加保水保肥能力,且明显地增强生物抗性。肥料的种类,以有机肥为主,适当地施用化肥,并增施磷肥。

  (三)间苗节水法间苗工作理应

  及早进行,因过多的幼苗消耗土壤水分及互相妨碍生长,并不亚于杂草为害。至于间苗时期,视作物种类而异,一般结合第一次中耕进行。

  (四)节制地面蒸发法地面每年

  损失的水量很大,尤以气候干燥地区为甚。如不设法节制,虽然蓄水有术,由于无谓消耗也难以久存。具体方法是耙地、中耕。当春天气候转变,地面蒸发日渐加速时,应及早将秋耕地进行耕耙,使土壤疏松,春雨得以深人,并可减免已蓄水分的蒸发。如耙后遇雨,应进行第二次耙地。中耕一事,农民早已行之,只是对其深度与时期应加以研究。一般来说以不伤幼苗根系为宜。中耕的时期,在雨后土壤不沾农具时即可进行。

  (五)地面覆盖法地面覆盖的目的在于节制蒸发,增加水分渗透力,同时还有提高地温、防止泛盐、减免杂草危害等功用。用于地面覆盖的材料有砂石、秸秆、地膜等。用砂石筱盖成本较大不易实行;用秸秆覆盖可就地取材,成本低,又简单易行。近年来,广泛推行地膜覆盖,抗旱、增温、防盐、灭草的效果均好,还能使作物提前成熟。


点此咨询学术顾问 快人一步得到答案

SCI期刊问答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