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猪蓝耳病阴魂不散?为什么对猪蓝耳病防控的认识混乱?为什么猪蓝耳病疫苗免疫防控效果不一且不稳定?为什么有人不惜牺牲生产成绩放弃尝试更有效的猪蓝耳病防控方法?究其原因是,在猪蓝耳病防控实践中,我们忽视猪群所感染PRRSV野毒毒力存在强弱差异,不了解PRRSV弱毒活疫苗残留毒力也存在差异,不知道当今PRRSV疫苗研发前沿技术成果,导致盲目选择疫苗,进行不合理的免疫;忘记我们的初衷是高效防控猪蓝耳病,从而提升猪群整体生产成绩。
1 我们工作的对象是群体而不是单一个体
首先,当我们说一群猪感染PRRSV时,并不是指所有的猪只都已经感染PRRSV,已经感染的猪只,也并不是同时感染,而是少数几头猪先感染,然后传播,终致更多的猪只感染。
所以,当我们对一个猪群进行猪蓝耳病疫苗免疫时,目的是让那些还没有感染的猪只尽快建立主动免疫保护,阻止疫情的进一步扩散,从而挽救经济损失。而对那些已经感染的猪只来说,免疫可能出现两种情况,或者加重感染或者加速康复。如果是康复,也不能说疫苗有所谓的治疗作用。因此,在猪蓝耳病免疫防控实践中,当一种疫苗能为一群猪的大多数猪只提供有效免疫保护且不留下任何后患时,这种疫苗才能称为优秀的疫苗。
2 猪蓝耳病田间野毒毒力存在差异
中国的猪蓝耳病,主要由感染美洲型PRRSV引起。PRRSV容易变异,现已经发现有1 000多个变异毒株。
值得注意的一个事实是,所有的PRRSV变异株之间,只是在基因序列上少数几个位点存在差异,而绝大部分序列一致,即病毒的大多数抗原决定簇并没有改变,理论上其间的交叉免疫保护应该仍然很强。实际上,许多攻毒保护实验也证实了这一点,即经典株PRRSV与变异株之间存在很强的交叉免疫保护(王刚等,2007;陈瑞爱等,2009;徐磊等,2011)。因此,在猪蓝耳病免疫防控实践中,我们不能因为PRRSV基因组少数几个位点的差异,而忽视绝大部分基因序列一致、抗原决定簇相同、毒株间交叉免疫保护很强的事实,迷信所谓的“选用与本猪场流行毒株一致的疫苗进行免疫”的谬论,进而进行毫无意义的基因序列分析。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事实是,猪蓝耳病田间野毒毒力存在差异。当猪群感染毒力低的野毒时,除抗原阳性、或抗体阳性、或抗原抗体双阳性外,临床上不见其它异常表现,其生产成绩也无异常;当猪群感染毒力较强的野毒时,其临床表现明显,猪群生产成绩受到巨大的影响。但我们必须了解,猪蓝耳病野毒毒力不同的两个感染猪群,使用同一种猪蓝耳病减毒疫苗,其防控效果是不一致的。
在感染PRRSV野毒的毒力较强的情况下,对猪群进行PRRSV弱毒活疫苗免疫,可降低野毒带来的产生损失,免疫效果明显。相反,如果猪群中流行的PRRSV野毒毒力较低,对猪群免疫PRRSV弱毒活疫苗,则免疫效果不明显,若所用疫苗残余毒力偏强,免疫后,甚至还产生后患。
3 PRRSV活疫苗的残留毒力存在差异
目前商品化的PRRSV弱毒活疫苗由于制苗毒株减毒途径和程度不同,其残留毒力差异较大。严格起见,只有减毒彻底的弱毒株才适合用于活疫苗的生产,而减毒不彻底、残留毒力偏强的毒株则不适合。通常情况,残留毒力强的活疫苗产生的免疫效果快,但后患也大;残留毒力低的活疫苗尽管产生的免疫效果稍缓,但它没有后患。
残留毒力偏强的PRRSV活疫苗对免疫猪群主要产生以下后患:公猪精液减少,精子活力下降;母猪死胎、产弱仔等繁殖障碍比例上升;哺乳仔猪腹泻;断奶仔猪细菌性疾病频繁发生;中大猪的呼吸道疾病、生长迟缓;导致免疫抑制使其他疫苗接种效果不佳;母猪群ELISA抗体检测S/P>2.0的样本数量明显增多等。
猪群感染毒力较低的PRRSV野毒初期,无论感染猪只还是非感染猪只都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猪群的生产成绩也无异常变化,此时选用残留毒力偏强的活疫苗对此类感染猪群免疫,大多数还未感染野毒的猪只接种后都会表现如上所述问题和经济损失。此时猪场管理人员不会接受该类疫苗的免疫效果。然而,当选用该类疫苗对强毒力PRRSV野毒感染猪群免疫时,大多数还未感染野毒的猪只接种疫苗后,虽然疫苗本身也会对免疫猪产生如上所述问题和损失,但它阻止了疫情的进一步扩散,抑制强毒力野毒对猪群产生更大的经济损失,此时,疫苗的免疫效果相对令人满意。相反,对此类感染猪群如若选用残留毒力低的活疫苗免疫,起效不如前者那么快,但如果疫苗辅以特异性免疫佐剂,能产生比残留毒力偏强的活疫苗更好的效果,且不会留下任何后患。
4 免疫佐剂可极大提升PRRSV弱毒活疫苗的免疫效果
PRRSV免疫学研究揭示:猪感染PRRS野毒株或接种PRRS活疫苗后,只会产生大量的非中和抗体(Nelson et al.,1994; Loemba et al., 1996;Vezina et al.,1996; Yoon et al., 1995;Albina et al., 1998;Gonin et al.,1999;Labarque et al., 2000;Ostrowski et al., 2002);短暂的T细胞介导的PRRSV特异性淋巴组织增生反应在感染后4周被检测到,并且能够持续维持9~14周(Lopez-Fuertes et al., 1999),在这期间,少量的γ-干扰素分泌型细胞会出现(Meier et al., 2003;Xiao et al., 2004)。
由此可知,猪机体对PRRSV的抗感染免疫力主要依靠细胞免疫力,而且,免疫接种PRRSV活疫苗刺激机体产生的细胞免疫力比较低。即接种PRRSV活疫苗引发的猪体内免疫反应不足以提供足够的抵抗野外强毒的保护性免疫。因此,解决PRRSV活疫苗的这种“先天缺陷”对高效防控猪蓝耳病非常有必要。
研究表明:在佐剂的协同下,不仅可增强猪机体针对PRRSV的淋巴细胞增生反应,也可增强宿主对PRRSV活疫苗的IFN-γ反应(Wee et al., 2001;Foss et al., 2002;徐磊等.,2012)。简言之,即佐剂能协助PRRSV活疫苗刺激机体快速产生坚强的细胞免疫力,为机体提供坚强免疫保护。
在近几年的临床应用中也发现,佐剂不仅能协助PRRSV活疫苗刺激机体快速产生坚强免疫保护力,同时能缓解残留毒力低的活疫苗(CH-R株)在两个野毒毒力不同的感染猪群使用效果不一的问题。例如,对感染强毒力PRRSV的猪群,接种辅以佐剂的CH-R株活疫苗,不仅能快速控制疫情,且不会留下任何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