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CAD技术可以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但如何正确地运用CAD,长期困扰着很多国内大型企业。先从CAD技术的起源着手,接着就国内大型企业应用CAD技术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作了表述,并提出了解决途径,最后阐述了CAD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CAD 企业 应用
1 的起源
技术起步于50年代的后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在计算机上进行绘图已不再是纸上谈兵,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计算机技术来摆脱复杂、繁琐、费时的传统绘图方法。众所周知,是Computer Aided Design的英文缩写,但在刚起步的初期,单纯的Computer Aided Drawing才是的基本含义。直到70年代中期,技术终于得到了长足发展。
总的说来,发展过程就是从计算机辅助绘图到计算机辅助设计,从二维绘图到三维造型,进而到三维集成的设计过程。在当代,广义的则是指/CAE/CAM的高度集成,其中侧重于的设计与开发,CAE(Computer Aided Engineer)侧重于的优化与分析,CAM(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e)侧重于的加工与制造。
的主导是人,而计算机是工具。系统是将人的创造性思维、专业知识及实践经验与计算机高速运算功能、大量信息储存及逻辑判断能力有机结合,实现人机信息交流及交互工作的系统。又是现代设计相关学科综合运用的新技术,它把常规设计原理、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和各种现代设计方法有机地综合运用,不仅继承了传统设计方法的精华,而且注入了现代科学的精髓。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经营环境时高质量、多功能、多样化的新和高质服务不断涌入高速多变、高度细分的国际市场。大型同样要面向整个社会进行新的研制与开发,同样面临着市场全球化、制造国际化及需求多样化的新挑战。各大型围绕着研制周期、质量和成本等方面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谁能够掌握新的制造技术、先进的制造系统和新的管理方法,谁就能在残酷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取得龙头地位,而这些新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制造技术无一不是与系统的发展和应用息息相关。
2 在大型中的应用
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作为“九五”计划的一个重点,这些年来已在全国的各大型中初具规模。这些单位由于起步较早,用于技术开发的资金较为充裕,所配置的硬件数量较多,的更新换代也比较及时。随着国内掌握微机系统应用与开发设计的技术队伍不断扩大,也能很方便地通过各种渠道获得来自外部的技术支持,如版本升级、二次开发、应用培训等。
据了解,绝大部分的大型已成功地将技术运用于本单位二维工程的绘制;有的尝试将数据文件存在软盘中交档案管理部门归档,然后进行有关文件数据的汇总(如汇总整件汇总表、外购件汇总表、标准件汇总表等),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和研制时间;更有一些技术实力较强的单位,在三维技术方面的掌握和应用较好,可以用三维设计进行三维图的实体造型,在方案的初期配合三维造型完成各种图像、动画进行方案的预演及汇报,并在设计过程中利用建好的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和优化设计。这些已完成了“甩图板”,达到了提高设计质量、缩短设计周期的目的。
在调查中发现,一个单位的技术的推广与应用程度与单位主管领导的主观认识和采取的管理方法有着极大的关系。以某大型为例,早在90年代前后就开始方面的尝试及应用,采购了几台在当时不错的Intel-286原装机和惠普卷筒式绘图仪,用Auto10.0版。由于单位领导层并未意识到技术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因而不鼓励设计人员使用计算机绘图,五年过去了,只有少数几位对感兴趣的年轻人用计算机绘出了一些简单的零件图。一直到1995年,该单位的科研管理部门强力推行,规定只有用计算机绘的才能归档,只用了短短的一年多时间,该单位就彻底甩掉了绘图板和丁字尺。
3 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3.1 设备利用率低
部分单位把三维只用于三维造型。三维技术成了向上级领导“演示”其本单位技术实力的工具,成了“展示”单位形象的工具,而在实际的研制开发过程中需要用来解决问题时却成了“聋子的耳朵”。
大型一旦决定上项目后,往往会大量的购进所需的设备,在软硬件配置上所花费的成本是为数不少的。但真正到使用中才发现很少有设计人员能完全掌握如此先进的设计工具为研制任务服务。技术设备的闲置使得技术投资并没有如期地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由此可见,的推广应用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领导决策层的重视,也需要根据的实际水平和需求“量身定做”,更需要使用的工程设计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3.2 盲目“重硬轻软”
对于大型而言,的工程的实现往往体现在购买了多少台计算机、打印机、绘图仪,引进了多少大屏幕工作站,在各部门建立了多少计算机房等硬件设施上。而对于来说,就觉得不重要,认为小小的几张光盘要花如此大的价钱,不合算,不如“盗版”来的方便,来的便宜。
其实,大型应用技术目的是为了产生更大的效益,合理地将软、硬件有机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经济效能。我们知道,计算机的硬件是不可能保值的,更谈不上增值了,真正的计算机价值体现在计算机应用过程中产生的效益,而对于那些不是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或“拷贝”的,是无法在功能上和技术服务等方面得到保证的。
我们不可能象国外大型那样,以7:3的比例进行软、硬件投资(即70%投资的资金用于购买,30%用于购买硬件),结合我国初级阶段的国情,以5:5或3:7的软、硬件投资比例应该是能够承受的。
3.3 对的二次开发的认识不足
每个大型都有自己的相关系列,不同类型的,他们面向的社会需求也是不同的。目前市面上的商业基本上都是面对某一专业的带有共性的通用开发平台,如建筑方面的、机械方面的等,它们所涵盖的范畴相对较大。如何才能得到真正适合本单位特定研制过程的呢?这就牵涉到的二次开发问题。
许多大型经过了初期的使用后,都会有对进行二次开发的迫切要求。目前大部分单位采取的是鼓励本单位的设计人员针对需求进行开发,有些单位还专门组织了一批人员进行专职的二次开发。这种培养的意识是正确的,但得到的最终效果却不明显,越来越多的设计人员抱怨不好用,存在这样那样的实际问题。
其实大型的培养重点应该是应用来解决各种实际工程问题;而高等院校和研究院的培养重点才是的二次开发。为了摆脱二次开发的无序状态,大型必须与高等院校和研究院合作,针对不同的,开发出更适合自身的。
3.4 对计算机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经过技术的快速发展,现在许多大型都具备了多台计算机及相应的设备,有的单位还设立了计算机房以便于统一管理。但实际情况却并未管到实处,大部分计算机管理人员是兼职而非专职,他们同其他设计人员一样要承担各种硬指标的设计任务;对于计算机管理这一任务而言,往往是软指标,除了制定一下机房管理条例及定时开关主机,并无其它的任务需按时保质完成。这就使得计算机管理人员根本无暇也无意去考虑设备的维护、的更新及解决推广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
针对以上的情况,计算机管理人员应设为专职,应较为精通应用及维护硬件,并经过一系列必要的培训后方可上岗。他们必须在计算机管理的同时利用大量的时间学习以跟上计算机飞速发展的步伐,以保证能够对专业设计人员进行应用方面的辅导。一般来说,他们平时工作的劳动强度应保持与其他设计人员相当。
3.5 对应用过于依赖
可以替代工程设计人员完成许多繁杂的计算,使原来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时间的工作变得简单易行,但它无论如何都无法取代人脑的创造性思维。技术应用的程度及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应用者的工程设计水平。在很多大型里,不少设计人员往往注重让计算机得出结果的快慢,而忽视了计算结果与工程实际互相印证,不愿再花精力和时间去分析结果的正确性。他们把技术当作简单的机械性的流水作业,而忽略了在工程设计中的创造性、具体性和正确性。其实任何一种都受到开发者的实践水平、经验等局限,不可能是放之四海皆准的通用工具。现实工程中千变万化的情况也无法与使用时的初始条件相吻合,每一位设计人员在应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时都需依靠自身的专业理论和工程经验对辅助设计进行修正,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技术人员在应用的同时应不断地提高自身专业技术水平,才能确保设计质量。
参考文献
1 孙世琪,孙宇. 现代制造导论. 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 2000
2 郝静如. 计算机辅助工程. 北京:航天工业出版社, 2000
3 雷源中. 跨世纪先进制造技术基础研究. 中国机械工程,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