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针对目前我国急速膨胀的校园建设和逐渐缩小的校园空间现状展开介绍,旨在创造出可以启发和慰藉师生心灵的学习、生活、休憩、交流和活动的空间,以及在校区中进行有机更新创造出舒适的校园环境成为学生的迫切要求。文章中也提出了一整套屋顶空间改造设计方案,围绕“绿动安工”这个设计思想展开设计,采用“曲折流线”的方式来表现屋顶外观,并坚持“保留为主,改造为辅”的设计方法展开制作,既考虑外观性,实用性,又考虑可实施性。
关键词:屋顶空间设计,人文创新,绿色开放共享
1研究背景和意义
1.1研究背景
在长期的校园建设过程中,众多建筑的屋顶空间被闲置废弃、空空如也、一平如展,甚至充当了堆放杂物的“后院”和堆积广告的场所,更甚者为了学生的安全很多教学楼的屋顶平台直接上了锁不做任何使用。这种情况使使用者望而却步,不但容易造成屋顶渗漏等隐患,还导致“热岛效应”,影响校园环境的小气候,破坏了校园的生态环境、空间效果和建筑的艺术性。针对这一现状,我们通过对屋顶空间进行改造设计,探讨利用屋顶空间的最大潜能,从而更好地为大学生服务。
1.2研究意义
将屋顶平台空间改造和绿色建筑理念进行有机结合,并提出了对节能型和人性化屋顶空间设计的理解,结合校园文化、地域文化、专业特色等周围环境特色,再者屋顶平台景观小品的参与性和趣味性的设计是营造屋顶平台空间文化氛围的首要任务,同时专业特色两者的相互渗透与结合也是创新之举,并以环境心理学、环境伦理学、人体工程学和设计美学等范畴的相关研究为理论指导,对A-09土建学院教学楼屋顶平台空间改造设计进行初步分析,并讨论符合绿色设计理念的设计手法和内容,提出了屋顶平台空间改造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因此对于这样的集实用性、艺术性、参与性和趣味性的屋顶空间无疑是出色的、倍受同学们喜爱的空间环境。
2设计理念
方案围绕“绿动安工”的设计思想,巧妙运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文化中的和谐元素作为连接桥梁,将屋顶空间与校园景观的进行有机结合。在尽量保持屋顶原有构筑物的基础上,将屋顶进行改造设计。平面景观设计主要采用曲折流线的布局形式,既于屋顶原有矩形外观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又让在这个区域学习的同学享受到趣味性,从而增加学习乐趣。
3设计说明
该方案设计借鉴众多安阳历史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大至整个屋顶平台,小至每个空间体块。整个屋顶平台绿化采用现代化的施工方式,从屋顶平台的灌木科类,藤本类、草坪、水景到温室的设置都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其中景观元素采用高低起伏的纵向构筑物分散布置,并增添景观视觉阻碍,采用虚实结合的方式,提高了设计的趣味性和文化性,吸引广大师生参观学习。下面将进一步深入分析:方案图设计构思主要展现“一心五轴六元素”的空间布局模式。
“一心”是屋顶平台中间的圆形交流沟通空间,主要设计灵感来自安阳殷墟妇好墓中出土的龙形玉珏外形。查阅资料得知,玉珏是我国最古老的玉制装饰品,为环形形状,有一缺口。在古代主要是被用作耳饰和佩饰。小玉快,类似今日的耳环,较大体积的块则是佩戴的装饰品和符节器。在商代,玉珏呈片状,尺寸一般在5至10厘米,分两种类型。
一种是光素的,环窄;另一种为龙形快,作卷曲龙形,龙张口露齿,背饰扉棱,龙身饰勾撤云雷纹,俗称“假阳文”,线条转角方硬,图案化风格强烈。周代玉快仍作片状,肉部明显宽于商代,中孔较小,并出现椭圆形块。采用玉珏外形作为中心交流平台的主要用意在于,玉珏自身所带缺口可以巧妙地作为进出交流空间的入口,又将玉珏外形进行高差的变化,沿玉珏大环处做出一些可供同学们学习交流的木质长椅,玉珏自身的玉色与长椅的木质色相互映衬,加之绿植颜色来进行点缀,一副恬静而又和谐的学习氛围跃然而生。
“五轴”即是景观轴,经过前期调研和分析,并根据同学们的行为心理学层次来布局五条轴线的走向和位置。首先观景轴,由中心节点向北侧观景平台所做的轴线,其目的在于通过观景平台可以远眺图书馆,体育场等学校景观。其次是三条交流轴线,主要分布在屋顶平台中心位置,一条连接屋顶入口位置,一条通向西侧景观墙,最后一条连接屋顶水景。这样布置的目的在于为同学们沟通交流提供最便捷,最紧凑的行走方式。
最后是西南方向的疏散轴线,轴线尽端是屋顶温室,用于花卉植物无人管理时,或者遇到特殊天气时,放置植物所需。“六元素”即文化元素、历史元素、景观元素、人文元素、空间元素、创新元素。“六元素”既有各自本身的独特特色,它们之间又相互联系。本设计中的文化、历史元素结合安阳当地周易文化中八卦之形,整体布局平面形式,结合殷墟出土的龙形玉珏外形来作为中心交流空间之基形。
在平面设计中,景观元素体现在东北角、西北角布置的景墙中,该景墙仿我国古代园林常用手法——框景,其中一角以多墙重叠塑造渐变效果,增强透视感,加强良好的视觉感观。采用罗汉松盆景充当后景,利用其优美的造型创造优秀的绿化景观。
方案围绕“绿动安工”这个设计思想展开设计,在设计平面中,采用“曲折流线”的方式来表现屋顶外观,使整个平面充满韵律感,活泼性,突出青春活力,绿动生活的人文气息。空间元素表现在平面以殷墟妇好墓出土的龙形玉珏为基形展开,中心水景四周环绕木质座凳,创造舒适的学习交流场地。立面采用微地形的形式来布局设置空间组合形式,休息空间外观与中心水景同教学楼旁的年轮广场,至善湖形成“三点一体”的空间格局。与全校教学楼布局方式形成空间上的呼应。以屋顶景观绿化的创新性前景为蓝图而展开设计。
借鉴国内外优秀屋顶绿化成功案例为指导,对屋顶空间进行实质性改造,设计出似“屋顶花园”般的绿色学习交流场所。此次空间改造主要着重于空间平面处理,以及空间立面联系。平面处理手法运用流动曲线方式,既生动又灵活,加之用盆景与绿植相互映衬,富有活力又似回归自然。立面采用微地形的形式来布局设置空间组合形式,其中的休息空间外观与教学楼旁边的年轮广场,至善湖形成“三点一体”的空间格局。
参考文献:
[1]汪海鸥.屋顶空间的开发与利用[M].2007.
[2]http://baike.baidu.com/view/16330.htm.
[3]颜孟娜.屋顶花园的空间设计探析[M].2010.
[4]戚影.生态建筑与可持续建筑发展[J].建筑学报,1998(6).
[5]毛学农.试论屋顶花园的设计[M].2002.
建筑方向期刊推荐:《建筑学报》(月刊)1954年创刊,中国建筑学会主办的国家一级学术期刊。是新中国出版的第一本建筑专业杂志。创刊近50年来,涵盖了国内建筑学专业高水平的理论研究论文和重要建筑实践,记录了新中国建筑创作发展的历程,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在国内建筑学领域具有权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