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是工程项目中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对于各个构成和组建来说有重要的影响。以下是对于项目背景下软件技术课程的一些介绍实施。
摘要:目前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普遍存在过分强调学科性、缺乏职业情景、过度依赖教材及评价方式单一的缺陷。基于此,以项目需求为切入点,以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软件技术人员为根本目标,制定符合软件技术人员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同时形成项目化过程控制的方法和课程评价手段,以期为高职高专院校软件技术专业的教学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软件技术,课程体系,项目背景,软件类论文
21世纪以来,全球软件产业及其相关信息服务业都已实现工业化、规模化,进入快速发展期,我国也不例外,因此对软件人才的需求量巨大。而当前我国软件技术人员特别是从事软件基础编程的程序员严重缺乏,更多的基础编程工作由高学历人才(如本科生或研究生)承担,出现所谓的“大材小用”现象[1],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本文通过走访调研发现,企业对基础编程人员的大量需求与高职高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学生找工作难存在供需不平衡现象。究其原因是高职类毕业生因缺乏项目经验不能满足岗位的需求。所以本文重点讨论高职高专院校项目背景中软件技术专业的体系结构,以培养学生具备软件技术人员的职业能力为出发点和目标,使得该专业的学生可以很好地满足于软件企业对基础技术人才的需求[2]。
推荐期刊:《软件学报》(月刊)创刊于1990年,由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和中国计算机学会联合主办。是一本刊登计算机软件各领域原创性研究成果的期刊,所刊登的论文均经过严格的同行专家评议.荣获2000年荣获中国科学院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
1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现状
国内高职高专院校的软件专业虽多以培养基础技术人才为目标,但由于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未能与企业紧密衔接,导致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相差悬殊。尽管多数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采用较为成熟的“2+1”模式,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1.1课程体系仍延续学科教育体系
多数院校的软件专业课程仍偏重于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科体系烙印明显,多年来在课程大纲、教学方法等方面并无大的变动[3]。有的院校虽然采取了模块化的教学方法,但还是未能脱离理论教学与上机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模式,课程知识模块系统性不强,主要以书本知识为讲授点,缺乏对学生职业技能及实践操作能力的培训,致使学生在毕业后不能快速切入职业角色,培养的学生与企业需求脱节。
1.2职业情景氛围不足
由于缺乏情景化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的职业能力未能得到系统性训练,从而使得学生存在缺乏职业素养与团队合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低下等诸多缺陷,最终无法满足企业的岗位要求。
1.3教学方法落后,师资知识储备陈旧
大部分院校的软件专业在办学上都延续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只负责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讲授,几乎不关注社会对相关专业需求的变化,使得授课内容与市场需求相脱节,尤其是西部经济落后地区的院校更因信息闭塞,专业教师的知识储备陈旧,明显滞后于专业技术的更新与发展,导致培养的学生很难适应软件基础编程工作。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不能高效的利用最新的软件技术与工具,缺少案例和项目教学内容,也是导致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较弱的主要原因之一[4]。此外,在职业技能培养方面,诸如软件行业标准、职业性法律法规、软件文档相关规范及安全保密性措施等行业必需技能未曾纳入学习范围;在职业素质教育方面,如市场经营化观念、软件项目管理技巧、团队合作意识及处理突发性事件的应急能力等举措,尚未得到全面开展。
1.4考核方式单一
大部分院校的软件专业课程在考核过程中偏重对学生基本知识的考察,往往仅以试卷或上机测试等考查方式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考评形式单一,从而导致学生更注重书本知识,忽略职业道德的培养,同时该考核方式很难全面的反映学生的职业技能与综合素养。
2项目背景下的课程体系
项目背景下的课程体系设置以项目需求为切入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软件技术人员为根本目标,确定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内容、优化课程结构、设置实践项目,制定出符合软件技术人员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5]。从学生入校到毕业,按照职业能力的不同阶段划分为入职、提高、项目仿真、项目实战和塑造职业人五个阶段。创设职业情景,在每一个阶段设置不同难度的项目来实现开发能力的模块化、层次化、递进式提高[6]。在入职阶段以培养学生单项技能和理论知识为目标,同时让学生对职业情景有一个初步认识;在提高阶段以形成开发思想为目标,使学生对职业有更清晰的认识;仿真项目是以企业已研发的项目为基础仅由项目导师指导学生参与开发。学生必须按指定时间,定期上交作业供考评,由项目导师对学生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整体表现,按照仿真项目的推进时间予以评价;在项目实战阶段,学生全程参与项目开发过程。项目导师需及时与学生沟通以便掌握学生完成进度的情况,并从理论层面加以指导,从而增强学生知识储备,提高学习能力。在职业塑造阶段以适应工作岗位为目标,学生以稳定的团队形式开发具有实用价值的商业软件。通过这种以项目推进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来达到与企业的“无缝结合”[7],具体实施流程如图1所示。以项目为背景的课程体系改变了传统单一的考试评价模式,在每个阶段都采用日常考勤(20%)+考试(30%)+项目实战(30%)+项目答辩(20%)的形式进行总体评价,日常考勤方面主要以学生的出勤和课堂表现情况给予不同的成绩,贯穿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督促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结语
目前以项目为背景的课程体系在国内已有部分职业院校开始实施,但大多数院校还是以传统的课程教学为主。项目背景下的软件技术教学体系,在入职到实战的不同阶段,以不同难度的项目为载体推动了整个人才培养教程,并贯穿于始终的统一评价体系,有效的控制了教学过程,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和社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