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网
当前位置:首页>>教育理论>活动型教学法在广播电视学专业教改中的应用>正文

活动型教学法在广播电视学专业教改中的应用

来源:杂志发表网时间:2018-09-15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下面文章主要从课堂结构设计、教材使用、教学模式多样性以及期末考核方式的变革等方面,理论联系课堂实践,探究活动型教学法对广播电视学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旨在克服传统教学中单一采用抽象符号形式学习的弊端,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学习兴趣,把感知学习与实践操作融合在一起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活动型教学法,广播电视学,教学模式,主体意识

信息技术教育

  现代课堂教学论认为,学生主体的主动参与是创新教育的真谛所在。在广播电视学专业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使其主体地位不断得到提高,尊重学生意愿,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激励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

  一、优化课堂结构,追求张弛有度的“节奏型”课堂

  一味地传授理论和一味地安排实践都会让课堂有所偏颇。好比食物,素食与大鱼大肉是两个极端,荤素搭配才是健康饮食。课堂教学犹如饮食,理论和实践是要结合而行的,在学中玩儿,在玩儿中学,方可相得益彰。因此对于课堂结构的优化势在必行。

  (一)对课堂开端的有效利用

  学生的课前状态往往是参差不齐的。倘若教师一开始便口若悬河地进行理论知识讲授,无疑会有一部分学生放弃聆听。因为对他们而言,或许难以进入状态。所以需要在课堂开端对学生的兴致进行合理的激发和引导。课前小节目便是一个有效的方式。比如安排学生进行课前的新闻播报,分享自己喜爱的一本书,或是进行一段才艺展示等。

  这些短小精悍的课前设计具有贴近性、趣味性和未知性。对100分钟的课堂而言,是一个鲜活的开始,令每一位课堂的参与者都充满期待。课前表演结束后,在正式进行知识讲授前,教师可以预先给学生介绍教师对于整堂课的设计框架,让学生对接下来的学习内容思路清晰,也就是所谓的内容提要。有了课前的小节目和小预告,会使每一位同学都能深受吸引,不由自主地进入课堂。

  (二)加大对声画信息形态的运用

  文字、声音和画面是三种常见的信息形态。传媒业是一个视听结合的行业,调查显示,受众对声音和画面的喜爱远远胜于文字这种信息形态。在平时的课堂中,教师应把握好文字和声画信息形态的比重,这就要求教师尽量提炼精华理论,同时在课件的制作方面应多穿插适宜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去更好地把静态的文字信息动态化。

  事实证明,课堂上恰当地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地利用人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具体、生动、直观、形象地获得知识技能,以达到学得快、记得牢的效果,这是现代课堂教学重要的学习策略。学生的注意力会不由自主地从智能手机转移到黑板前的大屏幕,再配以声情并茂的讲解,理论知识便能轻而易举地得到传授。

  (三)凝练理论传授时间,把握好讲授与互动的比重

  一堂有节奏感的课,应该是有理论,有互动,有思考,有实践。一味地倾听,学生势必会感到枯燥,从而失去注意力,授课教师也会疲惫不堪。因此教师对于理论的讲授应尽量言简意赅,留出充裕的时间给予学生进行实践,在实践中理解和消化理论知识,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致能够从中得以提高,充分实现了教学相长。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安排好每项内容的顺序和时长,实现课堂的高收听率与高参与率,消除枯燥感。

  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一)教师要善于提炼教材,设计与理论相吻合的活动内容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活动要依据教材的内容开展,但教师不能拘泥于教材。对于教材上密密麻麻的文字信息形态,教师首先应熟悉并进行创造性的梳理,尽量让枯燥的内容鲜活化。在一些环节里设计与之相匹配的类型活动,用活动去解读和活化教材,以教材为基础,引发学生参与。这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准备课程内容。

  (二)对知识的讲解不拘一格,注重学生的思维发散

  倘若在课堂上,教师总是背靠黑板,手捧课本,照本宣科,学生的活动就会有限。广播电视学属于文科专业,文科专业的特点是答案的多元化。纵然白纸黑字的学术性定义十分权威,教师可以在讲解现成理论之前,鼓励学生突破书中观点,用已有经验和知识储备给新的概念下定义,并积极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是一个重要的思维活动过程,体现了开放式教学的理念,发散学生思维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三)可挑选个别章节让学生参与讲解

  对于学生能够驾驭的教材内容,教师可给机会让学生参与讲授,设计活动项目,并对其进行评价总结和归纳。前提是,小组成员之间须经过详尽的探讨和精心的准备,如此可以激发同学们主动参与理论知识的学习,感受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过程,充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广播电视学这门课程中,对“职业角色的选择”这一章内容,教师没有常规地传授知识,而是布置任务,让学生自主探求答案,并采用“脱口秀”这一活动形式加以呈现。同学们从选择角色到查阅资料,再到声情并茂地演讲阐述,可谓是台上一分钟,台下一天功。从被动听讲的从属的知识接受者的地位,转变为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地位,思维和表达能力得到了切实的锻炼,同时充分张扬了个性。

  三、依据课程特点,采用丰富而适宜的教学模式

  活动型教学法,因其活动形式的丰富性,教学模式也可多种多样。对于广播电视学专业而言,专业性质决定了教学模式的丰富性,诸如“课题—研讨式、新闻—访谈式、文艺—表演式、专题—创作式、影视—欣赏式”等教学模式在相应的课程中都非常适用。

  (一)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类型节目的模拟创作

  一种积极的教学模式,首先应该是一种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发展的教学形式。如在电视新闻采访与报道课程中,会采用“新闻—访谈式”这一教学模式,让学生两人一组,运用新闻敏感进行自主新闻选题,并进行消息类电视新闻的采访和拍摄。这种模式不仅能实现学习目标,也能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和探索精神,同时加强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二)采用“限额竞争”的方式,调动积极性

  对于班型较大的课堂,没有充足的课堂时间让全部团队和个人都参与到活动之中。可采用竞标的方式,用竞争机制激发同学们的创作激情。例如在电视节目策划课堂,采用“投资游戏”的方式,教师事先编排好详尽的游戏规则,在具体的课程里,用分数代替金钱,竞标成功的小组获得加分。同学们在投资游戏的过程里,既完成创作方案的表达,也能感受到竞争的激烈性,同时获得无限的投资乐趣。

  四、变革期末考核方式,考试不是终极目标

  学生对于考试,从来都是充满惧怕的。且有“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的形象说法。活动型教学法将通过对期末考核方式的变革改善这样的局面。对于一些理论课,可采取“以查代考”的方式,通过书写结课论文的形式,对整个学期的自我表现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总结,并加大对平时成绩的考查比重,如此,使学生更为重视日常的课堂学习,更加积极地参与活动。也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节目的总结性汇报演出,如播音主持艺术课程,学生不仅对考核没有排斥感,反而乐在其中。

  五、结语

  活动型教学法的运用,给广播电视学专业的教学改革带来了诸多积极的意义和价值。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一些问题,比如活动的设计是否具有针对性,安排活动的时间和比重是否合理,以及组织活动是否具有层次性等。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课程,结合学科性质、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创造性地开展不同类型和风格的活动,避免千篇一律。同时,每一门课程的活动都要有层次感,由基础简单的活动到内容丰富的活动,这样才能持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仁波.论皮亚杰的活动教学法[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1(03):30-32.

  2.彭小明.活动教学法初探[J].当代教育论坛,2006(13):51-54.

  3.杨莉娟.活动教学的内涵、立论基础及其价值[J].东北师大学报,1999(03):87-91.

  4.洪季平.浅论“现代课堂教学”改革[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01):64-65+79.

  5.俞斌.优化信息呈现方式,演绎充满活力的课堂[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4(08):11-12.

  相关期刊推荐:《信息技术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指定刊物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指定刊物本刊读者不仅适合于信息技术教育人员,而且更适合于广大师生,阅读本刊,将会有效地促进信息技术的掌握,有利于信息教育的普及。

  

点此咨询学术顾问 快人一步得到答案

SCI期刊问答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