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网
当前位置:首页>>农业工程>藏区森工企业生态文明建设的转型发展>正文

藏区森工企业生态文明建设的转型发展

来源:杂志发表网时间:2018-12-27 所属栏目:农业工程

  

  这篇生态环境论文发表了藏区森工企业生态文明建设的转型发展,森工企业的兴衰史实际上是一部在艰难曲折中探索藏区生态文明建设新路的改革发展史,甘孜藏区地处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州属森工企业既是甘孜藏区林业系统的主体,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

  关键词:生态环境论文,生态文明建设;森工企业;转型发展

生态环境论文

  甘孜州国土面积15.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31.6%,其中14.62万平方公里、总占比达96%的广袤土地属于长江流域,有天然林8233万亩,是全省森林资源大州、生态建设大州、林业经济大州、物种保护大州;生态是甘孜藏区最大的资源,森工更是因森林而生的一大历史特色,在推进绿色发展进程中,也是全省藏区特有的国企改革难点。在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回顾甘孜森工走过的艰难岁月,我们既为曾经的风光感到荣光,又为眼下的转型感到迷茫,在实现转型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发展生态经济的新常态下,如何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国有林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林业改革和发展最新成果构筑生态立州新优势,是我们担当生态重任,建设美丽甘孜必须解决的重大现实课题。

  一、实现森工企业转型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人类经历了从原始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演进的漫长历史。

  (一)森工企业的历史功绩不容否定

  上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为支援国家“三线”建设,国家在森林资源异常丰富的甘孜藏区组建了森工企业。甘孜州森工企业成立至今,对带动藏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为维护民族团结,加快藏区现代文明进程做出了重大贡献。在计划经济时代,木头财政一柱擎天,支撑着甘孜州经济的半壁江山。森工一业带百业,曾经引领着甘孜州经济社会的发展繁荣,带来了一度的乡村热闹景象。

  (二)生态绿色发展的艰辛探寻

  1998年6月发生在长江中下游的那场世纪洪水让我们在生态大破坏引来的惊涛骇浪中清醒过来,1999年7月果敢地全面停止天然林采伐,启动实施“天保”工程。2003年10月在提出科学发展观中强调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2007年党的十七大正式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从“天保”工程实施以来,甘孜州坚持生态立州,2003年9月甘孜州第八次党代会提出培育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生态能源业、优势矿产业、中藏药业、民族文化产业“六大支柱”,至此,甘孜人才逐步真正地认识到绿色是最大底色,生态是最大资源,并响亮地提出建设生态经济第一州的目标。伴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强音,国家生态补偿政策在甘孜大地焕发出了生机,退耕还林、退牧还草,让曾经的荒山重新披上绿装,野生动植物生存环境不断改善,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有效恢复,为林业产业开发储备了丰富的资源,呈现出了修养生息的良性发展势头,为构建“生态高原、绿色甘孜”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森工企业改革转型的理念价值

  从实践维度看,林业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具有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基础地位,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建设生态文明,维护生态安全必须推动森工企业向生态公益职能转型升级。因此,我们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用改革的力度,创新的举措促进全州林业转型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不断增强林业生态保障能力、产业发展能力和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能力,这不仅是实施生态立州战略,促进全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而且是建设美丽生态和谐幸福新甘孜的迫切需要。

  二、甘孜藏区森工企业转型发展的艰难实践

  目前,甘孜州森工正艰难地从营林和木材生产的经营性向森林管护和生态建设为主的公益性转变,这个历程充满着改革作为第二次革命所带来的阵痛与艰辛。

  (一)森工转型改革的主要举措

  一是减员降负。2006年,结合企业实际,全面开展“一剥二退三分流”的改革工作,积极稳妥分离企业承担的教育、卫生等社会职能,分流安置率均达到100%。二是改革分配制度。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岗变薪变,按岗定薪,按工作绩效进行奖惩。三是改革用工制度。实行全员劳动合同管理。中层管理人员一年一聘,在压力中提高职工积极性。四是全面清理企业资产。变资产为资源,变资源为资金。如雅江工程处累计为企业增收89万元。五是完善决策机制。结合森工企业转型发展实际,落实“三重一大”的相关规定,确保企业决策的公正、透明、科学。六是加强制度建设。以建立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综合考评机制为重点,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一系列管理制度和办法。

  (二)在艰苦摸索中渐露曙光

  目前,森林管护事业费和公益林建设补助费不足以解决遗留性的离退休职工管理和其他运行成本,由此,多数森工企业从林木采伐向森林保护转型的同时,积极探索从林场副业式向公司制转变的林业产业市场化之路,以及时开发新型产业,发展多种经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壮大自己的整体经济实力。如白玉林业局探索出了自己的创新发展之路,在突出生态公益性的前提下大打生态牌,发展生态特色经济,树立了全省森工企业“一体多元”的改革发展旗帜。

  一是坚持多元发展生态旅游。在2014年9月,投资1800万元,按三星级标准设计建成5000余平方米集餐饮、住宿、会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察青松多”酒店并正式营业,年接待能力达40000人次。二是加强生态旅游产品开发。早在2006年,远涉西藏林芝等地偏远村寨择优选购当地原生态无污染纯种藏香猪和藏鸡进行饲养。经过几年来的不懈探索和持续投入,目前有机藏香猪年出栏量达800头,有机藏鸡年出栏量达1500只,于2009年7月通过有机食品认证,2013年4月获QS食品质量安全生产许可证;2013年7月被甘孜州商务局评为“甘孜州商务领域知名品牌”,2014年10月,藏香猪肉系列产品被省林业厅评为“天府七珍”。以有机菌类加工为重点,突出生态高原特色。2012年投资230万元建成甘孜州内为数不多的菌类收购、储藏、加工生产线,仅2013年,采收加工的各类有机野生菌达20吨。三是广泛拓展产业链条。

  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前提下,以察青松多酒店为平台,充分开发森林生态文化、宗教人文文化、游憩等功能,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促进酒店旅游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目前,51家连锁经营“农家店”网点和投资250万元建成的“万村千乡”仓储中心建设项目已顺利通过上级检查验收,形成了以中小学生营养餐工程为龙头,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为依托,以整合养殖、种植、物流优勢资源为重点的综合性物流配送产业链。大力发展林木种苗业,到2017年,新建苗木花卉基地3个,试验推广新花卉品种10余个,每年平均出圃优良种苗200多万株。四是不断拓展新项目。开办了城区康贝大药房,成立双流办事处物业公司,拓展贾家经营公司场地租赁和洗车业务等,实现年综合产值180余万元,实现利润近100万元。

  推荐阅读:《当代生态农业》(季刊)创刊于1992年,主要提供当代生态农业研究的相关信息资讯。《当代生态农业》融学术性、指导性、实用性于一体,征集论文选题包括农林牧副渔、农村、生态、资源、环境、食品、生物等领域。

点此咨询学术顾问 快人一步得到答案

SCI期刊问答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