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当下所处的时代是信息高速发达的时代,且经济也处于快速进步的时期,而在这个特殊时期,对于教育改革一直是党和国家比较重视的,在国外也有类似的趋势,总体而言就是对于综合型人才的培养以及提高教育中的创造性理念,培养全能型人才,精英人才。本文就教育改革在创新领域的实践进行探讨,提出以创造性教育为核心的教育目标,间接性培养杰出人才,最终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为国家建设输送优质的人才从而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关键词】教育改革 创新实践 基本走向
在高校教育全球化国际化发展的今天,在全球范围内,尽管有着不同的背景以及根源,高校发展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但相同的是高校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都是很高的,我们教师的主要职责也是培养出合格的优秀学生,通过各种措施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以及知识架构。在大学改革的过程中,其最终目标还是实现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而在培养的实践过程中,所要解决的问题也比比皆是。本文将提出改革实践的几种具体措施并加以分析。
一、重视学科交叉,培养复合型人才
在我国近几年的大学教育中,越来越偏重于培养复合型人才,而不是之前的专业型人才,虽然专业人才有着其独有的优点,比如说在某一领域拥有着其他人所不具备的专业知识,能够在特定的领域发光发热,而且现在的就业市场也更偏重于接受专业人才,这也是由于企业里各部门分工明确,各有所长。但是处于这样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企业以及社会越来越看重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更能得到社会的青睐,所以大学教育也要认识到这一点,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所以在高校教育中,无论是专业知识的教授还是普适教育都要得到足够的重视,为了所培养的人才能够更好地立足于社会,就必须在培养专业人才的同时加强对其的综合素质培养。无论是专业教育还是普通教育都是为了培养更优秀的人才,二者是共通的而不是对立的,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认识到这一点。在改革实践中,更是要注重这一点。
针对高校教育对于专业知识的偏重,世界各国都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措施进行调整,比如美国在战后工程教育一度之重视理论与分析,而缺乏对实践与综合的教育,针对这一问题开始提出“回归工程实践”,从而促进了工程教育对工程背景、实践以及综合和创新的重视。而在德国,虽然有着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但在现代工程发展的全新挑战时,主动提出在划分教育层次、专业多样性发展的同时,要着重课程与教学内容的更新程度,加强基本理论以及前沿知识与交叉学科教学。各国对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视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必须在教育中既重视理论,又不轻视实践,建立二者之间的有效平衡。
二、重视创新精神,培养创造性人才
创新是当下的时代需求,而教育更是要为这一时代需求做出努力,教育在以往一直比较崇尚经验以及传统,过多的以传统的东西作为权威而缺少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对于创新更是会出现不支持以及质疑,而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出适应时代的人才,而现下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有一定必要性的。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时代发展的节奏可以说是迅速,科技更是出现了大爆炸的趋势,在这样的条件下一味地依赖传统,依靠权威知识是无法满足发展需求的,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加强对于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时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得学生更加有创造性精神,能够更加适应时代需求,未来有更好的发展。
在创造型人才的培养中,必须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高校领导以及基层教师都要加以重视,引进先进改革经验并因地制宜,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加强创新精神的培养,这样培养出的人才既能够学会并掌握知识,更能够将知识灵活运用,发挥出知识的真正力量。
近几年来社会上对于加强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的呼声不绝于耳, 因此也出台了各种教育改革措施和新鲜经验,如举办各类综合知识竞赛等,大学内部也更加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一些高校试行的将学生的创新成果折算计入学分的制度等, 有力地推动了创造性人才培养。但是,应试教育为主的教育模式使得该举措的推进步步受挫,我国大学创造教育的开展尚不尽如人意, 目前应当把培养创新品质列为教育改革的首要目标,从课程设置到活动鼓励,从课堂到课外活动,全面推进创新。
三、结语
综上,教育改革的目的就是实现对创新型人才以及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要加强整合性教育,并在实践过程中更加重视创新教育,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发展,从模式上進行改革,由上而下贯彻改革方针并加以落实,从而培养出真正的精英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徐琼.中美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比较研究[D].中国计量学院,2017.
推荐阅读:《天津城建大学学报》(双月刊)曾用刊名:天津大学建筑分校学报;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1985年创刊,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以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为主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以服务于我国的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为宗旨,突出城市建设的学科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