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我国的生态环境脆弱,人均资源不足,加之违反生态规律,滥用资源,必然导致人与自然、发展与环境的尖锐矛盾。只有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生态环境,才能协调社会、经济与生态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关键词:生态环境: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生态平衡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生活条件及环境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在发展经济工业时,人们必须与环境“打好交道”,必须遵从生态环境的自然规律,合理发展,才能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当前社会,人类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压力,这与以前所受到的环境压力在性质上是完全不同的。这种环境压力迫使人们不得不改变他们对待自然的态度,调整人在自然环境中的行为,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正在成为当前社会努力倡导的一种主流意识。本文将主要结合科学的可持续发展及生态环境的保护来分析当今社会的环境问题及应对对策。
一、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其实施的必要性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实施可持续发展,不仅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而且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要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它是建立在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上的一种发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
在人们的潜意识里,只要是持续而不停顿的发展皆可叫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实际上解决的是当前利益与未来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问题,因此,我们以为,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可重新表述为:“既顾及当前利益、近期利益,又顾及未来利益与长远利益,当前、近期的发展不仅不损害未来、长远的发展,而且为其提供有利条件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实施的必要性:从资源方面看,随着世界人口持续增长和经济发展,人类对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和大规模的开采消耗,导致资源基础的削弱、退化、枯竭,淡水资源紧缺。石油等能源价格上涨,土地资源及矿产资源掠夺性破坏严重。维护地球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以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从环境方面看,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大类。加强环境保护,是促进经济增长方3弋转变、消除贫困、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
二、我国环境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1.水资源污染。任何生物的生活都离不开水资源,然而近年来主要河流有机污染普遍,面源污染日益突出。据统计,全国七大水系和内陆河流的110个重点河段中,属4类和5类水体的占39%0城市地面水污染普遍严重,并呈进一步恶化的趋势。一些地区的饮用水源受到严重污染,对人民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2.城市污染。城市垃圾和工业固体废弃物与日俱增,工业废弃物累计堆积量已超过66亿吨,占地超过5万公顷,使200多个城市陷人垃圾包围之中。
3.海水污染。我国近岸海域海水污染严重,近海环境状况总体较差,海洋环境污染恶化的趋势仍未得到有效控制。海水污染会影响海洋生物的正常生活,造成海洋生物的非正常死亡等,进而影响入类的正常生活。
4.大气污染。全国仪幻多个城市中、大气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的不足1%。近年来,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工业废气的不恰当排放给大气带来不容忽视的影响,大气污染日益严重。与此同时,汽车尾气的排放也是大气污染问题的一大主要来源。
三、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政府应认识环保的重要性,加强环境保护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就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意保护资源与改善环境使经济发展可持续进行下去。
2.国家应制定法律法规,切实保护环境。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法制观念的加强加快了环境与资源的立法速度。
3同时,还要加强思想认识,加大投入力度。环境质量的变坏不仅制约经济的发展,也危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了应对这一现象,首先,要在经济活动中保护环境,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决策和监督,把环保、可持续发展作为经济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第二,要增加环保投资。第三,要明晰资产权关系。
4.控制人口增长,减轻环境压力。控制人口是减轻环境压力的重要措施,当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时,人口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當人口增长超过自然界承载时,人口就会阻碍经济的发展便会使生态环境系统的良性循环受到破坏。
5.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变废为宝,化害为利,缓解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循环经济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合为一体的生态经济。
6.强化行政管理,深化环境教育。总量控制与绿色工程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确保环境目标实现的两大举措,各级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总负责做到“责任、措施、投入”三到位,建立合理的城市结构,重视城市规划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严格管理城市环境加快城市工业污染治理,减少“三废”及噪声污染。
结束语
总之,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同时,要注意处理好环境与生态的关系,时刻牢记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随着人们的环境意识不断加强,我们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也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在这方面我们仍然还有许多事情要做,尤其是在促进入们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方面,还面临着更大的挑战。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既要追求发展,也要追求和谐,只有适应环境的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造福我们的子孙后代。
参考文献:
[1]晏路明.人类发展与生存环境[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
[2]皮尔斯.沃福德.世界无末EI——经济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1996.
[3]李博.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叶文虎.创建可持续发展的新文明—理论的思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5]张坤明.可持续发展论[M].北京:中国环通竞科学出版社,1997.
[6]邱东,宋旭光.可持续发展层次论[J].经济研究,1999,(2):64~69.
推荐阅读:《当代生态农业》(季刊)创刊于1992年,主要提供当代生态农业研究的相关信息资讯。《当代生态农业》融学术性、指导性、实用性于一体,征集论文选题包括农林牧副渔、农村、生态、资源、环境、食品、生物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