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网
当前位置:首页>>会计审计>开展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业务的可行性研究>正文

开展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业务的可行性研究

来源:杂志发表网时间:2019-04-03 所属栏目:会计审计

  

  【摘要】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论进入人们的视野已经多年。尽管我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和各种规章制度尚未规定将社会责任会计业务正式纳入企业会计核算系统,但是企业会计人员只停留在“坐而论道”的阶段显然不够,要在会计管理中探索让社会责任会计从空想走向现实、从无序走向有序的路子。本文讨论开展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业务的意义、原则,研究其业务操作的可行性,提出现有条件下开展其业务的思路。

  【关键词】社会责任会计;可行性;会计核算系统

会计师职称论文

  社会责任会计是以社会效益与社会成本相匹配的净社会效益为目标,利用会计核算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对企业与其内、外部的关系进行评价,内容包括企业环境污染的防治与排除、资源的消耗与补偿、人力资源的投入与产出、社会福利的贡献等方面。做好这些工作,能够体现会计人员对企业负责与对社会负责的高度一致、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高度一致的素养。

  一、开展社会责任会计业务的意义

  (一)重要性

  企业法人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所组织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遵循国家的政策、法令,涉外企业还必须服从国际贸易惯例。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没有违背或偏离的理由或借口。企业利益相关方既充当“经济人”的角色,也充当“社会人”的角色,需要全面掌握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股东或投资人据此判断企业生产经营的方向是否正确、状态是否健康,借以测算未来的资本报酬,从而抉择扩大投资、继续持股还是转让股权的方案。经营者以履行社會责任的眼光,正确审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及其利弊得失,及时完善或调整战略规划和资源配置,避免国家有关执法部门责令停业整顿或施以经济处罚。债权人(主要指金融部门、商业银行)确认企业经济运行与国家资金扶持政策相吻合,才能向企业发放中短期流动资金贷款。企业内部人员能够接受与切身利益密切联系的信息,技术、营销骨干就不会“跳槽”。企业会计核算系统生成的履行社会责任的数据比从生产、经营和后勤部门台账汇集而来的数据更可靠、完整、准确,其公正性、合理合法性毋庸置疑,深受信息使用者公认、信赖。

  (二)必然性

  许多企业社会责任项目以及数据往往构成会计核算科目的摘要和货币价值。污水、废渣处理缴纳的排污费,在“应交税费——应交环境保护税”科目反映;企业自处理“三废”购置的设备、设施使用的资金,在“固定资产——三废处理”科目反映;因污染造成的停业损失或对他人造成损害的赔偿、缴纳的罚款,在“营业外支出”科目反映;利用“三废”生产的产品而得到的税收减免,根据不同的会计处理方式在“所得税费用”科目反映或在损益类科目之间分析确定;矿产资源产品生产企业所缴纳的资源税在“应交税费——资源税”科目反映;企业职工的工资、奖金、福利、教育经费和为职工负担的“五险一金”分别在“应付职工薪酬”科目的“工资”、“职工福利”、“职工教育经费”、“社保费”、“公积金”子目反映;企业对社会公益和福利事业的赞助和捐赠,在“营业外支出”科目反映等。做好这些会计业务以后,因势利导再根据需求进行归纳梳理,就能将其账目数据归置为社会责任会计业务用的资料。

  (三)迫切性

  当前社会是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社会公众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有了新的诠释,不再单一聚焦经济效益,而更多地关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如果企业占据了产值、利润的较大空间,但是却造成了生态环境破坏、资源被浪费、员工、消费者利益被损害、政府和社区管理成本陡增、当地居民正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等,那么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只能得到人们的差评。世界公众对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呼声日趋强烈,国外客商、跨国公司采购商往往选购价格高于同类产品的绿色商品,以此设置为审核、确定出口企业供货商资格的门槛。企业塑造良好形象,关键在于把生产经营的综合成果置于阳光之下。社会责任会计将有关信息公布于众,宣传企业对环境的爱护、对自然资源的珍惜、对职工的关怀和对社会的贡献,让大家直接感悟、理性认知和形成共识。企业口碑好了,就能在国内开拓和扩大销售渠道,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二、开展社会责任会计业务的原则

  (一)强制与自愿相结合

  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实施“强迫机制”,下达以企业社会责任为内容的法规或行政指令,如环境法规对排污的规定,企业必须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经企业法人代表授权,会计人员汇集、整合某些会计核算数据,按照规定的内容、格式和时间上报其纸质、电子材料。新闻媒体报道和社会舆论,鼓励与“曝光”兼施,营造一种正能量的社会环境氛围,迫使企业把社会责任会计业务摆上议事日程,将外部影响转化为内在动力。社会责任会计人员长期执着的工作及其成果,能够反作用于企业领导,唤醒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自觉为履行社会责任“买单”。企业有权自主决定的社会责任项目,如企业职工福利、公益捐赠等,会计人员每年逐笔登记在案,构成了往后年度或下任领导继续沿袭或变更的基准或保底数值。

  (二)规范与灵活相结合

  社会责任会计与传统会计的本质是一致的,都在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框架内运作。货币计量、会计方法和技术、会计流程等一系列的规则、规矩,确保会计核算出炉的数据建立在百分之百事实的基础上。例如,会计分录以附件的形式保存原始单据,使账目反映企业经济活动有真实存在的佐证支撑;采用货币计量,能够直观地了解企业对社会贡献的大小,或判定某些业务事项、行为对社会造成多少危害;规范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形成一种“做就做好、始终如一”的守约和默契。会计人员掌握各个社会责任区域的知识面毕竟较窄,对有些专业项目的分析、计算未必严密、周全,但是只要道理说得通,姑且允许保留多种答案,留待未来的实践验证。企业有社会责任方面的生产经营项目,会计人员重点予以核算与披露;反之设定为空白。

  (三)简易与实用相结合

  日常会计核算的数据是无倾向性的,把它安置在社会责任会计业务的角度,就能表达其相应的意思。会计人员熟知所发生的社会责任事项应该登记在什么样的分类账内和怎样填制会计分录,有丰富经验和能力在会计核算系统中挖掘关联社会责任会计业务的数据。会计部门的电算化核算系统都装备了较好的配置,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会计人员基本上都能得心应手地充分运用。发挥上述两种固有的优势,会计人员办理社会责任会计业务开始需要“摸着石头过河”,等到逐步理顺了数据与数据之间的关系和形成了规律以后,业务承办自然就简便、易行、轻松、快捷了。产生的信息付诸于生产经营的参考、辅助决策,对外公布或其他方面,能够显现独有的预期成效。

  推荐阅读:高级会计师论文发表选题有哪些要求

点此咨询学术顾问 快人一步得到答案

SCI期刊问答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