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流行病学; 研究生教育; 课程改革
研究生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顶端,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途径,是国家人才竞争和科技竞争的重要支柱[1]。课程学习是我国学位和研究生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是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必备环节,在研究生成长成才中具有全面、综合和基础性作用[2]。流行病学是医学科学研究的一门方法学,该课程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应用性,是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专业必修课。经过本科教育阶段,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掌握了流行病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如何在此基础上培养研究生的流行病学思维,并运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和技能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是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灌输知识,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学生会背书但不会解决实际问题; 思考问题方式单一,不善于发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创造性欠缺,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这种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要求,压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严重阻碍了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3]。鉴于传统课堂教学的各种弊端,我校研究生课程流行病学思维与方法开展了教学改革,在培养研究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1 明确教学目的
流行病学思维与方法是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研究生的专业必修课,教学时数为 54 学时。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常用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流行病学思维方式和严密的逻辑推理,提高学生运用流行病学思维和方法解决实际公共卫生问题的能力。
2 改革教学和考核方法
2. 1 教学方法 流行病学思维与方法这门课程没有指定的教材,但教师会给学生推荐中英文流行病学的参考书目。本课程采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线的教学方式,运用翻转课堂形式,学生通过阅读英文文献,对流行病学研究实例进行分析和讨论,进行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此外,邀请公共卫生机构知名专家授课,采用案例教学,从公共卫生实践的视角探讨流行病学思维和流行病学方法的实际应用。
2. 1. 1 文献学习 采取学生自学、讲授、课堂讨论、教师点评总结的教学方式,将学习的主动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研 究生按照学号分组,根据上课人数,每组2 - 4 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讲课,每组同学至少有 2 次讲课的机会。教师提前一周通知授课内容,拟授课小组的同学查阅相关授课内容的英文文献,选择 2 - 3篇认为合适的文章发给教师审阅。例如,讲到队列研究部分,学生可选用队列研究经典实例: 福明翰心脏研究( Framingham heart study) 的论文。教师确定文献后,将文献发给所有学生,让学生提前阅读,并学习相关流行病学知识和原理,做好课堂讨论的准备。拟授课小组成员通过阅读拟讨论的文献以及扩展阅读文献书籍,学习相关的流行病学方法,集体备课,并制作 PPT。讲授的同学在课堂上讲解文献及相关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教师组织课堂讨论,并点评总结。
学生在课前准备过程中,除了阅读拟讲授的英文文献之外,还要通过专业学术网站查阅大量的相关文献,学习文献涉及到的流行病学概念、方法和原理,熟悉流行病学方法在研究实例中的运用,分析文献的流行病学设计方案。这样的训练拓展了学生的专业文献阅读量,在阅读和学习过程中加深了对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认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流行病学思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和质疑能力。同时,同学们在小组备课和分工合作中,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在课堂教学中,这种学生讲授、课堂讨论和老师点评总结的方式使课堂成为学生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场所。以研究生为主体,通过文献解读和分析,学生能够获取新知识,加深对文献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认识和理解。教师的点评和总结做到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思考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对运用流行病学思维和方法解决公共卫生问题的认识。这个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培养独立思考、创新和探究精神,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口头表达和交流能力。授课小组根据课堂讨论和老师的点评修改完善 PPT,课后一周之内交给老师。
2. 1. 2 案例分析 邀请公共卫生机构知名专家授课,一线专家将鲜活的公共卫生实际案例带进课堂,如疾病调查思路、疫情发现及处理等,从实战角度介绍流行病学思维及方法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专家采用案例教学授课,与学生密切互动,通过还原案例发生的背景、现象和流行病学研究的过程,让学生了解流行病学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巩固流行病学知识和理论,运用流行病学思维和方法去发现问题,通过严密的逻辑思维分析和解决实际公共卫生问题。
2. 2 考核方式 考核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本课程将考核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重视教学过程中多样化考核。平时成绩包括学生授课演讲、PPT、课堂提问、回答问题、出勤等。期末考试有开卷考试、课题设计、小论文/综述等形式。通过形成性考核,综合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施情况及思考
流行病学是探索疾病病因、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制定和评价公共卫生策略与措施的重要工具,是学生从事医学科学研究和公共卫生工作的必备技能。加强流行病学思维与方法课程建设,提高课程质量是培养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人才的必要保障。有研究对研究生高级流行病学的课程设置和授课方式进行了改革[4],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校经过多年的探索,研究生流行病学思维与方法课程形成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线的教学方式,采用翻转课堂和案例分析教学方式,以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为实际案例,运用流行病学思维和方法深入探究公共卫生问题。在此过程中,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学生在充分自主的探究性学习过程中能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流行病学思维、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此外,流行病学思维与方法课程建立了教学网站,将教学大纲、课程介绍、教学课件、文献资料等教学资源放在网上供研究生学习参考。该课程深受研究生的好评,近三年研究生发表了 34 篇课程相关的 SCI 收录论文。在课程改革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发生了变化,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变成学习的引领者和指导者。为了取得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研究生需要课前进行充分的自主学习,利用专业检索工具查阅文献,复习本科期间学过的流行病学基础知识和理论,分析案例中采用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研判所用流行病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局限性,并提出完善方案。教师在确定学习内容、把握教学节奏、应对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在学生讲授的基础上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还需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现场把控能力。此外,尚需加强网络资源建设,实现师生线上互动,为研究生提供个别化的学习咨询和有针对性的课程学习指导和交流。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 规划( 教研[2017]1 号) [EB /OL]. [2017 - 01 - 20]. http: ∥ www. moe. gov. cn/ srcsite/A22 / s7065 /201701 /t20170120_295344. html.
[2] 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 教研[2014]5 号) [EB /OL].[2014 - 12 - 05]. http: ∥www. moe. gov. cn / srcsite /A22 / s7065 /201412 /t20141205_182992. html.
[3] 王建明,沈红兵,王心如. 批判性阅读与思维在流行病学教学中的应用[J]. 基础医学教育,2011,13( 4) : 329 - 331.
[4] 刘芬,杨兴华,张玲. 高级流行病学在研究生教学中的改革研究[J]. 卫生职业教育,2018,36( 6) : 5 - 6.
研究生流行病学思维与方法课程教学改革相关论文期刊你还可以了解:《药物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