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文化; 乡村振兴; 文化软实力
“软实力” ( Soft Power) 概念最早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于 20 世纪 90 年代提出。 “1990 年,他分别在 《变化中的世界力量的本质》和 《软实力》等论文中提出了 ‘软实力’概念。他指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 ‘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 ‘软实力’。并认为在信息时代软实力正变得更加重要。”① 王玉鹏、孟保芹在 《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中指出,“软实力区别于依靠经济发展、科学技术、国防军事力量等来实施征服或制裁的硬实力。软实力依靠自身价值观和制度的吸引力以取得认同,显示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魅力和吸引力。”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 “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
一、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工程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③ 恩格斯曾说过,文化植根于 “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乡村文化建设作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 一) 乡村文化振兴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定不移的思想保证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对世界、人生和客观事物的正确的认识、看法和基本态度,关系着一个人的思维理念、人生态度、思想境界、道德操守和行为准则,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追求、人生价值和人生道路,是 “总开关”问题。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党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④ 乡村文化振兴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深化 “四立四行五融入”系列教育实践活动,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提供出坚定不移的思想保证。
( 二) 乡村文化振兴为乡村振兴激发绵延不竭的精神动力
五千年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培育着中华儿女崇高的价值取向、行为习惯和人生追求。乡村文化振兴立足乡村文明,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拿来”外来优秀的有益的文化, “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⑤ 让广大农民群众不仅是思想理念丰富起来,精神文化生活丰富起来,而且是文化自信更充分,文化自觉更明显。主动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全面” “五位一体”和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解和认识。用先进的理念、正确的观点、缜密的思维来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树立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自觉抵制腐朽的传统思想和 “糟粕文化”的侵蚀,凝聚干事创业、致富奔小康的正能量,使乡风文明、家风良好、民风淳朴,从内心深处激发出实现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
三) 乡村文化振兴为乡村振兴提供前所未有的智力支持
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养决定着现代科技成果在农业、农村的应用。当今世界,随着大数据、智能制造、移动互联网、云计算 ( 以下简称 “大智移云”) 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文化彰显出更加深厚、更加独特、更加强劲的实力,提供出前所未有的智力支持。乡村文化振兴,不仅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丰富人民群众精神生活以及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而且在资源配置、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发挥独特优势。一方面,文化能够增加乡村农产品和服务的含金量,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色产品和特色品牌,另一方面,文化促使产品和服务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成为产品和服务内生价值新的增长点。如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通过探索做优产业源头、加速产业融合、做强终端营销的 “全产业链”模式,推出 “米仓山茶” 区域公共品牌成功创建为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不仅畅销成都、哈尔滨、北京等国内多地城市,还成功地打入俄罗斯、匈牙利、波兰等海外市场。
二、乡村文化振兴存在的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 ‘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已于 2018 年 1 月 2 日起实施,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乡村文化建设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是乡村文化建设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城乡文化二元化倾向严重。严志军在 《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一文中指出, “长期以来,各级党委政府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经济建设轻文化建设的现象,认为经济建设是实的,短期内就可以取得效益、能够体现政绩,而文化建设是虚的。”“文化建设往往只停留在会议上、文件上,而没有真正落实到行动中,致使原有的公益文化资产流失,阵地萎缩。”⑦ 二是阵地设施不完善,文化资源匮乏,文化软实力虚化严重。徐望在 《江苏公众公共文化服务需求访谈调查报告》中指出, “受访的 10 位农民均表示不知道有乡村文化站,有 9 位不知道有农家书屋,而唯一一位知道有农家书屋的农民反映书屋中的书 ‘没有意思也没有用’”。⑧ 三是文化内容形式呆板单一,文化服务分散独立,深度融合缺乏应有机制。送文化、送科技、送电影、送书等下乡活动仅仅是停留在 “送”字上,对绝大多数村民缺乏吸引力。而且,宣传、文化、科技、广播、电影等大文化相关业务分属不同的主管部门和不同的指导单位,加快农村文化建设,各部门各单位均按各上级文件固有的技术、标准、规格等模板独立建设,是否适宜、是否适用、是否形成合力无人问津。四是文化队伍 不 健 全,缺乏专业技术力量,乡 村 文 化 “荒漠化”现象严重。福建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工作委员会 2016 年 9 月在 《关于我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中指出,“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还不同程度存在 ‘在编不在岗’‘专干不专’现象,村级文化协管员也多是村委会人员兼职或志愿服务,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长期稳定开展。同时,大多数基层文化单位缺乏稳定的专业化队伍且待遇偏低,人员年龄偏大,观念相对落后,知识结构陈旧,能力和素质难以适应新时期基层文化建设的开展。”⑨
三、对乡村文化振兴的再思考
“一个民族的生命基因,熔铸着文化的力量; 一个民族前进的每一行足印,都闪耀着文化的光芒。”?瑏瑠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文化的振兴, 2018 年全国 “两会”期间,习近平同志在山东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强调,“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挖掘乡村振兴的文化软实力,不仅要深入贯彻落实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 “繁荣兴盛农村文化,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关于 “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 “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 “开展移风易俗行动”的具体要求,而且还要从乡村的具体实际出发,探索其具体的实施路径和实现方法。
论乡村振兴中的文化软实力相关论文期刊你还可以了解:《乡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