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网
当前位置:首页>>教育理论>让生活中的数学唤起 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文

让生活中的数学唤起 学生的学习兴趣

来源:杂志发表网时间:2020-01-02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一、用好生活实例,唤起学习数学的兴趣

  借用有关生活实例,为学生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提出有关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如:在教学“可能性”时,我精心引用“摸球中奖”的生活情境,自己手拿一个摸奖盒,一边说:“摸奖了!摸奖了!摸到黄球中大奖。”一边请出 10 名小朋友,分别摸奖,结果满怀希望的小朋友,个个落得空手而归。这时,孩子们就产生了疑惑“为什么 10 个人没有一个人中奖呢?”然后,我就顺水推舟引出课题,要想知道其中的奥秘,你就必须上好今天的这一节课。这样,巧用生活中活生生的例子,诱发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带着寻求答案的疑惑中,求知欲望也就高了。

让生活中的数学唤起 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用生活常识为起点,唤起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生的兴趣有个共同的趋向,那就是倾向于与自己关系密切或熟悉的事物。因此,如果把发生在他们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每一个人纳入到课堂中来,都会引起其极大的兴趣,与其产生共鸣。例如,在学习“比一比”时,我没有运用教材中所提供的情境,而是应用学生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变课题为“买家电”。我先用播放录像的形式把学生带入了几家“家电量贩”,然后引出老师要买一些家电,让学生帮老师“选家电”,由此他们会很自然的联想到价钱问题,同时也就想到价钱的比较。这样,让孩子们以“生活小主人” 的身份,走入到数学课堂,孩子们凭着自己丰富的生活经验,会说、愿说、同时也就乐学。

  三、搭建体验生活的小舞台,唤起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生大多数都喜欢玩“过家家” 的游戏,他们经常虚拟生活中的情境,以获取生活中的乐趣。为此,在数学课堂中,我经常为学生搭建体验生活的小舞台,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购物”时,我先用多媒体出示各种琳琅满目的商品,然后,让学生 “争当小小导购员”,孩子们一听说要当“小小导购员”了,再加上那种争强好胜、爱表现的心态,学习的欲望一下子就猛然高涨了。最后,又让其他小朋友来扮演顾客去模拟买东西。这样,学生在富有乐趣的生活情境中,玩的开心,学的开心。又如:在“认识钟表”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争当小小报时员” 的小环节,游戏规则是:1 人击鼓,老师拨表,其他同学轮流传球,球落在谁的手中,谁就像钟表那样,向大家报时。在整个活动中,学生始终沉浸在一个有趣、愉悦的氛围中,他们带着愉快的心情学习了新知、巩固了新知。再如:在学习“方向与路线”时让学生“争当小小导游员”,在学习“认识物体”时让学生“争当小小设计师”等等。总之,在这些生活的小舞台上,学生们争先恐后的投入到学习当中,使数学课堂成了“百花斗妍,百鸟争鸣”的乐园,教学的效果也就有了明显的提高。

  四、让数学回归生活,唤起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生是游戏、玩耍的天才,经常根据所学的内容,自创一些既有趣、又好玩的数学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比较抽象性的数学概念,而且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比如:在学习“倍”的概念时,我依据体育课中“报数集合”的游戏,自创了一个“抱团”的数学活动。方法是: 10- 20 个小朋友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1 人当裁判,1 人发号施令,如果说:“这个数是 2 的 1 倍”,小朋友就要 2 个人抱成一团。如果说:“这个数是 2 的 2 倍”,小朋友就要 4 个人抱成一团 ……再如:在学习了“方向与路线”时,我组织学生玩“2 人协作”的数学游戏。方法是:2 人一组,1 人说方向,1 人做动作。如果哪两个人配合的好就可以评为班级上的“最佳小搭档”。如此让数学回归到学生的课外生活中,使学生体验到了数学知识所带来的乐趣,同时也为学生学习数学,添加了一份可喜的“兴奋剂”。

  五、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儿童在生活中总爱问个为什么?提出一些的问题。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既可积累数学知识。比如:在学完“认识物体”时,让学生观察自己家的生活用品,都是什么形状的物体?在学习完“一分钟能干什么”后,让学生估算一下自己从家到学校需要的时间。在学完“乘除法”之后,让学生找出一些可以用乘、除法解决的问题等等。让学生从生活中找数学的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果学习数学如身临其境,就会产生亲切感,有利于形成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再如:调查“你们家一天生活费用是多少”,记录下来,制成表格,再进行计算,这样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有助于学生理解,同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也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能力、实践能力。

  《让生活中的数学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源:《中国农村教育》,作者:刘洪杰。

点此咨询学术顾问 快人一步得到答案

SCI期刊问答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