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湖北省鹤峰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 具有发展畜牧产业的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 本文分析了鹤峰县畜牧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鹤峰县畜牧产业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畜牧; 产业; 繁育体系; 服务体系
1 鹤峰县畜牧产业发展现状
鹤峰县位于鄂西南边陲、 恩施州东南部, 幅员面积 2 872km2 , 辖 7 乡 2 镇 1 个经济开发区, 205 个行政村, 总人口 22.14 万人, 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 70.9%。 鹤峰县是巴文化发祥地之一, 经历了 400 多年的土司制度, 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湘鄂边革命根据地中心, 先后被定为国家一类老区县、 全国新一轮扶贫开发重点县、 农业部定点扶贫县、 湖北省脱贫奔小康试点县, 纳入 2011~2020 年国家 11 个连片特困扶贫区—武陵山片区。 近年来, 畜牧业经济在省、 州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鹤峰县把畜牧产业作为五大富民产业之一进行重点建设, 取得了较快发展, 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和农业增效的支柱产业。
1.1 标准化规模养殖已现雏形全县畜牧生产按照发展现代畜牧业的目标和要求, 稳步推进畜禽标准化养殖 “四 级 联 创”, 截 止 2013 年底, 建成省级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场 3 个、州级养殖示范场 38 个、 县级养殖示范场 300 多个,生猪、 牛、 羊、 家禽等规模养殖水平明显提升。 长新牧业养殖场完成 32 栋标准栏圈、 3 万吨饲料加工车间、 管理厂房以及治污工程建设, 形成年出栏 2 万头生猪生产能力, 2013 年 3 月份投产; 八峰 10 万只蛋鸡、 太平景发 5.5 万只蛋鸡养殖场以及大新行、兴旺等千头生猪标准化养殖场正常运行, 21 个畜禽规范化养殖小区 (场) 初具规模, 其中生猪养殖小区 (场) 10 个、 山羊养殖小区 (场) 3 个、 蛋禽养殖场 3 个、 肉牛养殖场 5 个。
1.2 良种繁育体系逐步形成 2012 年从国家良种基因库苏州 “太湖猪” 育种中心引进太湖原种猪 121 头, 进行繁育饲养, 己投放近 600 头母猪到农户; 邬阳百鸟、 小园提纯复壮本地黑母猪近 200 头, 己繁育 150 多头; 与武汉丰泽公司合作建设 20 万头黑猪基地项目进展顺利, “硒都黑” 母 猪 达 270 头。 目 前, 全县能繁母猪存栏近 12 000 头, 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达 31 家, 畜牧生产经营逐步畜禽良种化、 饲养科学化、 生产组织化、 经营专业化、 布局区域化、 商品特色化的方向发展。
1.3 畜牧实用技术逐步普及一是推广生物发酵床养殖技术, 改善畜禽养殖对环境的影响, 鹤峰县自 2010 年开始引入, 截止目前累计建设面积达 42 000 m2 , 二是应用秸秆微贮技术, 大力发展草食牧业, 充分利用丰富的秸秆资源,提高秸秆利用率, 引导养殖户进行畜禽结构调整,形成草食畜牧业产业群, 增加农民收入。 目前, 已建秸秆微贮窖 1 500 m3 , 可处理农作物秸秆 750 吨。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发展基础薄弱, 整体规模偏小目前, 鹤峰县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业发展, 产业链条还没有完全形成, 从量上看稳中有升, 但与周边县市比较, 总量依然较小, 而且短时间内不会有大的扩张, 始终存在较大的差距。 整个畜牧产业缺乏具有真正实力的核心企业, 饲料生产、 畜禽产品精深加工、 产品营销等都未形成规模。
2.2 繁育体系不全, 良种供应不足繁育体系不全的问题是目前制约鹤峰县畜牧产业发展的最大问题之一, 前几年, 因县内良种供给不足, 经常发生输入性疫情, 对本县畜牧业发展造成多次重创; 以牛、 羊为主的草食性动物, 在县内根本没有良种繁育机构, 肉牛牛犊、 蛋鸡生产等的畜禽良种都依赖省外引进; 肉羊因无良种投入更新,导致群体退化, 生长缓慢, 生产能力弱, 产出较低。
2.3 主体培育乏力, 龙头带动不强因产业规模小, 国家对畜禽养殖方面的政策 (生猪调出大县、 良种补贴) 投入鹤峰县均未得到享受,加之财力相对较弱, 对产业缺乏必要的投入; 各从事畜牧业生产、 经营主体的自身资金的局限, 组织化程度低, 长期以来各自为阵, 没有形成发展合力,导致市场主体带动能力不强。
3 加快畜牧产业发展的对策
3.1 建立和完善良种繁育推广体系一是抓好生猪品种改良体系建设, 加强本地猪品种的选育提高, 散养户以恩施黑猪、 硒都黑等特色品种, 规模养殖场推广以 “长×大×本” 杂交组合的 “内三元” 杂交模式, 适度发展 “杜×长×大” 外三元生猪的标准化规模养殖; 二是抓好肉用山羊良种的引进、 繁育和推广, 建立山羊良种扩繁场, 山羊良种覆盖面达到 50%; 三是抓好家禽品种改良,重点抓好良种家禽品种的推广和优良土鸡的繁殖、选育和扩繁; 四是通过发展肉牛养殖, 带动牛品种改良, 建设牛冻精配种站, 逐步满足本县肉牛养殖的犊牛需要。
3.2 积极发展规模养殖和养殖小区建设通过发展养殖龙头企业和大户, 在生猪、 山羊、禽、 蜂养殖方面建立一批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 使规模养殖明显提高。 一是建设生猪 “百户千头” 生态养殖项目, 新增 “531” 养殖模式猪圈 200 栋; 二是突破性发展牛羊草食牲畜, 新建秸秆微贮窖 8 000 立方米, 年处理秸秆 3 500 吨; 三是建设中华蜜蜂核心养殖区, 推广中华蜜蜂活框养殖技术, 扩大基地规模, 增加养殖总量, 培育中蜂龙头企业, 促进全县中蜂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3.3 大力开发本地饲料资源一是积极推广种植业 “三元结构” 调整, 提高牧草种植比例, 引进、 试种优质牧草, 特别是豆科牧草的种植, 增加蛋白质饲料来源; 二是大力推广秸秆微贮技术, 提高农作物秸杆和农副产品的利用率, 改善适口性和营养价值, 大力发展饲料加工业,推广农村适用的饲料加工机械。
3.4建立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3.4.1 加强畜牧兽医技术队伍建设: 一是形成全社会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的氛围, 切实解决好专业人员的工作条件和工资待遇。 二是稳定专业技术人员队伍, 大胆启 用 科 技 人 才, 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三是定期对专业人员进行培训、 进修, 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 增强新技术推广应用力度。
3.4.2 以畜牧部门为主体, 建立稳定的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体系, 完 善 体 制 建 设, 健全内部管理机制,强化服务功能, 重点抓好品种改良、 饲草饲草料开发研究、 饲养技术推广、 疾病防控和疾病治疗。
3.4.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重点抓好动物疫病诊断、防治技术的推广和设备的引进、 装备工作, 加强对现有人工授精站点进行改造、 扩建及技术、 设备的更新, 提高良种覆盖面。 抓好畜牧业产前和产后的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建立和完善畜牧业信息发布体系, 建立灵敏的现代化市场信息平台和传输网络,监测市场畜产品供求和价格动向, 为生产者和经营者提供决策的依据, 进而有效指导畜牧业生产。
《鹤峰县畜牧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来源:《草业与畜牧》,作者:田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