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网
当前位置:首页>>艺术理论>服装市场下的高校服装设计教育思考>正文

服装市场下的高校服装设计教育思考

来源:杂志发表网时间:2020-05-13 所属栏目:艺术理论

  

  2019年全国高校撤销本科专业名单中,高校设计类专业首当其冲,而服装与服饰设计所占比重最大为17所,成为了被撤销最多的设计类专业。坚持问题导向,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高校教学内容脱离了市场,专业培养的人才不具备服务市场、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另一方面更深层的原因是部分高校盲目和无序的开设服装设计专业,缺乏统一和系统性的管理和规划。[1]一个没有成熟体系、没有师资力量、没有多方面的合力如何能办好专业教育,又何谈人才输出。

服装市场下的高校服装设计教育思考

  1市场环境下服装设计教育现状

  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着重培养职业型、应用型适应社会各方面发展的专门人才,来满足国家和社会的需求及公民追求获得更高等级教育的需求。[2]让专业教育迎来了一个重要契机,服装设计教育从原来中国纺织部高教司直辖下的八所专业高等院校向普通高等院校转移,一时间全国服装设计专业教育再各地开花结果,虽然水平参差不齐,但也为应用领域输出了大量人才,保障了社会的转型与发展。然而,随着数量与规模的扩张,专业教育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也逐渐突显。如何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市场需要的本科专业人才,是当前高等专业教育急需解决的现实课题。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类型、层次和数量决定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方向。[3]市场环境下的服装设计专业教育该如何开展,坚持问题导向,当前服装设计教育存在着:

  1.1培养输出不足

  服装设计专业教育按照国家标需要具备较强创造力与较好综合素质,毕业后可以在相关岗位就业的高水平、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每年高校的毕业生就业率统计的结果都是让人欣慰的,100%就业率的数据比比皆是。稍微了解我们就可以知道,能够真正从事本专业领域的人才少之又少,择业、重新学习的人才比比皆是,对于专业教育而言这是不成功的。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很多,最主要就是专业培养体系、培养过程、培养环境等出了问题,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不具备为行业服务的能力,从而需要找其他出路。虽然培养基数大,但是优秀专业人才输出有限。

  1.2培养体系、模式滞后

  从服装培养体系看。服装设计学生培养基本按照设计思维的转变(设计基础);到服装设计思维的引导(专业基础);服装设计思维的创新(专业发展);服装设计思维的拓展(专业综合)。整个过程在理论意义上层层递进步步为营,但实际教学实践中发现,多数学生很难将设计过程有效地联系起来,知识断层的现象严重,到大四学生的完成毕业设计时阻力明显,不能有效完成设计、实现设计到设计评价的立体化构成,更不必说具备服务行业的能力。[4]究其原因是培养体系与培养过程出现了问题,学生不能有效的构建专业框架与拓展,且不具备专业实践能力。从服装设计培养模式来看。服装设计教育方法仍然侧重理论教学,以灌输式教学为主,教学理念与模式陈旧,不能顺应行业发展趋势做出及时调整与更新,教学与市场脱轨较为严重。

  1.3培养环境、资源脱轨

  服装设计人才培养环境不单单包括培养体系、培养过程的优化,同时也需要迎合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环境,环境对学生而言极其重要,属于基本保障范畴。与市场接轨的教学设备、实验室、师资、实践基地以及专业文化氛围是服装设计人才培养的基本保障。然而当下地方高校资金有限,设备和器材不足,原材料供给也不能达到学生的实践需求,学校部分教学设备陈旧,为学生提供的校外实践场地不足,制约了实践教学和教学模式的转型,不利于创新型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5]。

  2市场环境下服装设计人才培养对策

  2.1向专业教育的核心目标靠拢

  我国服装设计教育输出与行业存在着一个矛盾,即设计师找好工作困难,企业找优秀设计师也困难。这两个方面其实都在说一个问题:服装设计教育输出与市场需求不对称,背离了专业教育的核心目标,培养高水平、应用型的服务型建设人才的要求。基于问题导向,首先要梳理和分析市场需要与人才培养关系,以适应社会对于服装设计人才培养向具有较强社会实践能力、基础研究能力、艺术修养全面复合型人才转型的需求。其次,明确自身所面临的特殊体制背景和社会需求,明确自身的学科基础和发展资源,在此基础上形成办学理念,探寻符合服装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方法,在人才自身述求方面下功夫,进行创新性和实践性有益探索。深入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模式流程和实习实训实践能力培养机制模式流程的再造,实现教育与产业“无缝对接”[6]。

  2.2加强教师团队职业化、市场化

  高校教师评聘与职称升迁考核标准,多是以教师的学历、科研水平,甚至留学经历所决定的。对于教师的专业实践背景、企业工作经历的要求的弱化,导致了一些教师缺乏对市场运作规律与专业市场实践能力的掌握。在教学环节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在这样的环境下,应该加强教师职业化、市场化的培养。首先,调整教师的评聘标准。鼓励“请进来”,加强产教融合的教师团队建设。定期邀请行业内有教学、实践能力的设计师、技术工人与管理人才参与人才培养环节,从而提升教师队伍的市场化水平。其次,建立系统的教师培养机制,主动“走出去”。服装设计伴随着工业文明下,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发展。如果教师数年不更新教学理念和综合素质,就难以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建立起系统、完善的教师培养机制,定期组织教师“走出去”进行市场走向的培训,以提高教师教学与市场发展的同步。[7]目前,部分高校鼓励的教师成为专业教师与专业设计师并存的“双师型”教师将成为市场化背景下教师队伍发展的趋势。

  2.3围绕市场运作,提升学生自我肯定的能力

  市场环境下,服装设计师不是一个画家、一个理论家、不是一个工艺师,而是多种身份的集合。服装设计是一个立体化思维与转化的过程,体现在设计、实现设计与设计评价这三个问题上。这三者具有不可分割的的关系,如果学生只停留在绘图、制版、工艺的“单打独斗”上,缺乏专业课程培养体现的内在联系,学生的专业信心将很难被激发,进而丧失对专业的兴趣。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思考。首先,培养方案体现立体化思维。查找培养体系课程之间安排、衔接与实施上存在的漏洞。注重基础课与专业课的设置顺序、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的连续性、关联课程之间的间隔时间等是不是体现了科学性与连续性。让学生学习过程中体验到专业培养体系实施过程所带来的专业获得感。其次,教育环节体现创造问题与解决的环境的立体化思维环境。消除“单打独斗”、“理论为主,实践为辅”的教学模式。在服装设计课程环节,可通过抛出设计命题,完成从设计到实现设计再到设计评价的体验式过程,让学生每一次课程都能体会到从二位到三维的服装设计过程,促使学生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提升学生对专业的自信心。其次,强化专业实践环节的立体化思维构造。成功的专业教育体系不是虚拟化的教学研究,而是贴近实践主体的。服装设计教学改革,应加大实专业实践的占比,消除学生眼高手低的现象。积极鼓励学生参与专业实践,培养实践兴趣,引导学生通过专业实践来解释、强化专业的立体化构成。例如,鼓励学生勇于申报或参与学校及国家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参加国内外服装设计比赛,同时学校还可积极组建校内实训基地或加强与校外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际训练的机会,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同时可有利于提升学生日后的社会工作能力[8]。此外,服装设计学生从设计到实现设计再到设计评价,需要分门别类的实践平台与展示平台,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设计作品一步步呈现对学生的自我肯定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平台缺失,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永远只能等留在理论层面。

  2.4建立合作办学的有效机制,真正体现合作办学的价值

  19大报告强调:“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中央的指引下,当前高等学校都不遗余力的寻找合作化边学的契机,为学生搭建专业实践平台,目的时为了让学生在进入市场之前首先熟悉市场,了解市场运作。然而,当前很多高校在充分发挥实践基地作用方面做的还不够,只是挂了牌之后就没有了相互的联系。没有让我们的学生得到有效的实践。从服装设计角度,通过学校与企业协调,让学生参与品牌、企业的产品研发工作。可在品牌、企业设立一个学生设计产品模块,或者直接参与产品研发。品牌、企业发挥着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学生则以设计师的身份向企业提供的设计服务。在教师带领下,以企业模式组建学生研发团队,以课程为依托,做符合市场化的产品设计。这个过程中学生参与到品牌企业产品研发全过程,最终设计呈现,由企业进行市场化筛选。学生通过市场化历练,真正了解服装行业当前的运营模式,在做什么、如何开展、怎么做、应具备那些必要技能的问题,既培了养学生市场化思维与技能,也开拓了品牌、企业自身的发展空间与途径。

  3结论

  市场环境下,学生有没有为专业市场服务的能力是决定学生就业前景的重要指标。基于问题导向,首先,在专业层面,当代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应该落实高水平、应用型的教育目标,顺应专业产业化的发展趋势;注重专业课程实施环节的立体化构建;通过在培养体系、课程设计、平台建设等多方面的综合,营造一个专业学习氛围,保障市场对人才输出的需求。其次,在教育层面,搭建市场需求导向的专业教育体系不等同于忽视素质教育与人文关怀,必须注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大学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郑彤.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高等教育现状分析及改革方法的研究[J].时尚设计与工程,2018(04):60-62.

  [2]余翔林.大学教育的重要变革: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J].科学新闻,2002(13):19-21.

  [3]张兄武.高校文科本科专业应用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5.

  [4]李秋梅,赖晓玲.服装设计思维构建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思考[J].设计,2019,32(09):130-131.

  服装市场下的高校服装设计教育思考相关推荐谈服装设计的艺术性和商业性

点此咨询学术顾问 快人一步得到答案

SCI期刊问答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