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网
当前位置:首页>>音乐舞蹈>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形态探讨>正文

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形态探讨

来源:杂志发表网时间:2020-08-07 所属栏目:音乐舞蹈

  

  文化也可分为两大类,即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从两者的关系看,精神文化一般是在一定的物质文化基础上产生,即“存在决定意识”。舞蹈文化作为精神文化或物质文化的意识形态,也同样是在一定物质文化背景下产生、发展的。因此,可依据不同的文化背景去划分民间舞蹈的种类,在不同的文化形态、属性及背景中去理解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内涵。

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形态探讨

  一、农耕舞蹈文化

  农耕舞蹈是以农耕生产、生活为背景而产生的舞蹈文化,或者是与农耕生产相关的舞蹈。农耕舞蹈的内容与农耕生产、生活、信仰相关:其一,有的舞蹈反映农耕生产,如播种舞、插秧舞、锄草舞、收割舞、脱谷舞等;其=,有的舞蹈反映农民的日常生活,如舂米舞、淘米舞等;其三,有的舞蹈反映农耕信仰,如祈求、感谢神灵的舞蹈等;其四,有的舞蹈表现农民获得农作物丰收的喜悦。农耕舞蹈的宗教活动、歌舞活动,明显地体现了农耕文化的特点。在舞蹈形态上最具农耕文化特色的当属“秧歌”。

  二、狩猎舞蹈文化

  狩猎生产是将猎物作为食物资源的生产形式,因此,围绕着狩猎生产产生了相应的狩猎文化。依据人类物质文明发展的阶段,狩猎生产是人类最古老的获取食物资料的方式,伴随着这一生产、生活形态产生的就是狩猎舞蹈。在我国古代,“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在我国现代,鄂伦春族“狩猎舞”等都是直接反映狩猎生活的舞蹈。狩猎文化的影响体现在狩猎舞蹈的内容和形式等方面。

  狩猎舞蹈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特征。其一是舞蹈的内容与狩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例如有的舞蹈直接反映了狩猎生产过程,“鄂伦春族的‘狩猎舞,主要表现猎人们晨出晚归,一天的狩猎生活。舞蹈动作基本上是对劳动的模拟,如骑马寻猎,用手遮眉进行瞭望,静静地守候,偷偷地拔草,突然发现猎物赶紧摘枪瞄准射击,击毙之后,两腿弯曲、高抬,欢腾跳跃,两臂随身左右轮甩,充分表现出他们获取猎物时的欢乐心情。”有的舞蹈则表现了狩猎生活,如“鄂伦春族的‘鄂呼兰,德呼兰'(篝火舞),它保持了我国少数民族在远古时代燃起篝火‘共饮共食',舞辄联手,踏地为节,载歌载舞的情景。鄂伦春族有句谚语,‘有肉均着吃,有皮分着穿',这是平均分配制度的生动写照。

  其二是舞蹈的形式与狩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从舞蹈动作方面而言,以打猎行为或模仿猎物行为的动作为主。比如满族传统舞蹈“隆兴舞”和“九折十八式”体现了狩猎舞蹈的形式特点。舞蹈时要选一些身体强壮的人,穿豹皮,唱满族歌,伴以箫鼓男女轮番起舞,举一袖于额,后一袖于背,盘旋进退,一人唱歌,大家呼“空齐”相和。舞者一半人扮成虎、豹等兽,一半人骑假马追射,称作“隆庆舞”。“九折十八式”姿势复杂繁多,有打鱼的姿势,穿针、织网的姿势,欢庆的姿势,单奔马打猎姿势,双奔马出征的姿势,大小盘龙、龙戏水的姿势,怪蟒出洞、龙蠕动的姿势。“十八式”即十八个舞蹈动作。从道具方面看,以手持猎具或手执猎物的某一部分舞蹈为特色,如《葛天氏之乐》中的“三人操牛尾”。从舞蹈的风格特征上看,粗犷、豪放、质朴、野性等是狩猎舞蹈的典型特征,而这些特征均与狩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狩猎生产是猎人通过狩猎手段直接从自然界获得食物,较之其他生产形态,生产过程颇为简单、粗放。其次,吃猎物的方式也比较粗糙,烧、煮为基本的吃法。再次,狩猎文化崇尚力量,因为要征服猎物需有强悍的力量。以上原因影响了狩猎舞蹈的风格特点。

  三、游牧舞蹈文化

  游牧生产是人类通过蓄养牲畜而获得食物资料的生产形态,由狩猎生产演变而来。从狩猎生产演变成为游牧生产之后,附着于这一背景的舞蹈文化也出现了新的进展。从游牧民族的生活特点看,一般生活在畜食丰富的草原,并“逐水草而居”。马与他们的生活关系密切。牛、羊是他们获取食物的主要来源,食肉为主,喜饮酒,性格开朗、粗犷、奔放,游牧舞蹈正是以这些为基础形成其特点的。

  游牧民族的民间舞蹈常以游牧生活为内容,例如,蒙古族的“孛尔吉纳舞”“野狼叼羊舞”“丢失羊羔的老大娘舞”等。在历史上,哈萨克族绝大多数人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因而其舞蹈文化带有较浓郁的草原畜牧生活的特征。比如在哈萨克族民间舞蹈中有“挤奶舞”,舞蹈表现哈萨克族妇女制作奶荼的全过程,从挤奶、搅奶……直到献奶茶。主要由女性表演。游牧民族的舞蹈动态也多取自游牧生产、生活。“以舞象马”是游牧民族舞蹈的一大特征。在这些游牧民族的民间舞蹈中,马的形象不是外形的模拟,而是把马的特征和牧人对它的深切感情都融会于局部的动作和上身的造型中。也就是说,将马的动态融人人的舞蹈中,形成了“人马合一”的动态形象。

  总之,从舞蹈的风格特点看,游牧民族的舞蹈粗犷、豪放。对其风格特点的成因,有人提出如下的看法:“游弋于北方草原或已定居在绿洲,历史上曾经以放牧为业的民族。广漠的草原上,培养出草原般宽阔的胸襟。舞蹈中就有马背上极目四望,昂首挺胸的骑士之雄姿,体现出一种豁达、开朗、雍容大度的草原民族气质。”其观点是生存环境影响了性格,其性格进而影响了游牧民族舞蹈的风格特点。

  作者:包科尔沁夫

  民族称文化形态探讨相关推荐中国民族舞蹈艺术传播历史与手段

点此咨询学术顾问 快人一步得到答案

SCI期刊问答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