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以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出台预示着我国已经构建社会信用体系整体框架,上海市、河北省、湖北省、陕西省、浙江省等地方探索性出台信用信息条例,随着今后信用立法完成,信用管理制度完善、信用监管周全、信用应用普及、信息技术更趋完善以及诚信意识提高,市场经济高度发达阶段的信用经济形态逐渐确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推进我国信用经济形态完善必由之路。
一、会计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义
现代会计定义是使用一定的方法将货币作为计量单位对企事业、机关等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与核算。会计作为记账、统计的方式,早在西周时期已经基本确立了,西周的官制中专设了“司会”一职,主管朝廷财政收支是国家职能的附属部分,后来逐渐独立出来,会计书籍、会计科目、记账符号、会计报告慢慢出现,只不过当时形式比较简单。随着近代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改革开放四十年间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生产规模日渐扩大,各种生产、交换、消费等活动日益频繁并呈现错综复杂的趋势,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核算与监督以及作为评价经营成果、参与经济决策、预测经济前景等作用愈发重要。会计工作能否真实准确计量、核算、编制以求反映主体真实经济活动,对保障企业健康发展、政府正确统计经济数据并实行依法征税、完善资本市场监管机制、保障投资者合法权益等至关重要。加快推进会计行业信用建设,服务新时代经济建设大局已迫在眉睫。
二、会计行业信用建设两个重点
会计行业信用建设主应当注重两个方面,一是强化会计执业人员能力建设。全国会计执业人员约有2000万之众,大多数执业人员执业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专业化需求仍存在较大差距,会计行业对依法执业专业能力要求较高,不仅涉及“会计法”、“会计准则”、“会计核算制度”等法律法规规章,还包括与会计相关“税法”、“公司法”“外商投资法”等,并且随经济活动发展阶段变化都会及时更新或调整。作为一名会计执业人员,在没有很好或及时掌握专业知识来提升自己专业技术能力,在执业工作中能否依法依规诚信履职存在较大难度。二是加强会计执业人员诚信建设。当前社会上较为普遍存在着会计“两套账”、“不实账”,甚至有些公众上市公司大势造假账掩盖财务信息以致欺骗投资者资金损害投资者利益,严重破坏社会经济秩序。虽然企业会计有“食君之禄、分君之忧”的无奈,不一定全部是会计责任,但作为一名合格会计执业者忘记执业初心,未能遵守法纪、勤勉尽责、诚实守信、廉洁自律、不做假账的职业道德实属不该。加强会计执业人员诚信建设,构建以信用为核心会计行业新型监管机制正当时。
三、会计行业信用建设基本框架与构想
会计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是构建以信用为核心新型监管机制,塑造诚信健康会计执业环境,为国家经济决策提供更加准确分析数据,建立良性健康社会经济秩序有重要意义。会计行业信用建设应当是以会计执业人员诚信教育、能力提升、信用管理、信用应用等为重点,以信用信息共享共管为纽带,加强行业自律建设,促进行业诚信健康发展。会计行业信用建设基本框架可以设置为三个方面:一是强化诚信教育与专业能力培训体系,二是构建会计执业人员信用管理体系,三是建立会计信用成果联合应用体系。
(一)强化诚信教育与专业能力培训体系
强化诚信教育与专业能力培训是会计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基础性根本工作。主要涵盖了会计执业人员基本信息、会计执业信用承诺、会计诚信教育和专业能力培训三方面内容。会计执业人员包括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会计执业人员、代理记账机构会计服务人员和注册会计师等。基本信息是信用档案信息一部分,包括自然人姓名,身份证号码,工作单位,从业年限,职称及执业资格,联系方式等等。会计执业信用承诺制度是以信用承诺方式,引导会计执业人员应当自觉遵纪守法、勤勉尽责、参与管理、强化服务;督促会计执业人员坚持客观公正、诚实守信、廉洁自律、不做假装,不断提高职业操守。会计诚信教育和专业能力培训是将诚信教育化理论于实践,化意识为行动与专业能力培训有效结合。财政主管单位和会计行业组织(会计师协会、注册会计师协会)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会计诚信教育,大力弘扬会计执业诚信理念,不断提升会计人员诚信素养。(例如,开设网络诚信课堂、推送诚信警句、评选诚信标兵、组建诚信会计联盟、树立诚信红榜典范等),将诚信教育作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必修内容,努力提高会计人员的诚信意识,强化会计人员诚信责任。专业能力培训应当结合各行业会计工作具备财税经济知识,借助大专院校人才优势资源,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培训,如网络课堂、线下专家沙龙、微信学习园地、高端会计人才进修专列等等,避免因专业能力欠佳造成非主观故意失信行为。
(二)构建会计执业人员信用管理体系
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会计执业人员监管机制大数据平台,是实现会计行业信用体系建设重要保障。(1)信用标准规范体系建设。包括建立会计执业人员信用行为标准;建立信用信息公示机制,明确什么样的行为和主体需要公示,什么样的行为和主体不需要公示,解决公示异议如何处理、采用何种措施能够修正主体信用从而移出公示名单等问题;建立和明确信用信息使用标准,例如信用信息使用人权限、信用信息使用人需要提供的证件材料、信用信息使用人获得信用信息的渠道等;建立联合奖惩机制;建立信用修复机制。(2)大数据库与平台建设。依据全面、真实、规范、及时、可持续的数据采集原则,采用实地调研、数据交换接入、统计分析等采集方式,根据数据采集标准,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交换共享平台等渠道,采集会计执业人员申报财务数据信息,通过大数据财税校准模型分析其申报财务数据完整性、真实性、一致度、偏差度、违规度,以求分析会计人员执业诚信度和执业能力水平。(3)信用评价体系建设。建立覆盖会计执业人员的信用评价体系,建立数字化自动评价系统,实现实时动态信用评定化解传统评级的时滞问题。信用评价体系路径与会计执业人员信用等级划分表设置(见下图)。(4)信用评价成果应用体系建设。信用评价成果作为会计主管单位财政局评优评先、信用监管重要依据。对严重失信会计人员列入“黑名单”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依法通过“信用中国”网站等途径向社会公开披露。对红名单会计人员在先进会计工作者评选、会计职称考试或评审、高端会计人才选拔等资格资质审查重要依据。
(三)建立会计信用成果联合应用体系
信用成果应用建设是推动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关键环节,是树立信用意识规范执业行为倡导诚实守信社会文明的重要体现。让守信路路畅通,让失信寸步难行思想意识逐步形成。同时会计行业信用成果应用不仅仅局限于在财会体系内对会计执业人员的奖惩,可以延伸到其服务社会主体存在财务数据失信、可能存在财务造假,预警出现债务违约信用风险概率高低等等方面。建立会计信用成果在多个社会领域联合运用(例如,市监、税务、海关、科技局、发改委、证监会、银行等部门审核事项时,对于申报单位财务人员信用记录作为申报事项财务真实性审查方式重要依据),产生守信联合激励与失信联合惩戒社会联动效应,推动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更快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晶妹.现代信用学(经济管理类课程教材.信用系列)[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刘肖原.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问题研.[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6.
[3]财政部.关于加强会计人员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Z].财会﹝2018﹞9号.
作者:从洪娟
会计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意义相关推荐证券市场会计舞弊行为理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