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网
当前位置:首页>>园艺>园林景观设计地域文化传承与发展>正文

园林景观设计地域文化传承与发展

来源:杂志发表网时间:2020-11-26 所属栏目:园艺

  

  这些年,我国城市发展迅速,大规模工业化城市建设,缺乏地方特色,地域文化遭到破坏,城市记忆断层遗失。各地政府倡导在城市建设中保护地域文化,应用合理的建设方法维护文化遗存,形成有辨识度的可持续性发展。城市园林项目是保护地域文化的重要途径,地域文化也丰富了园林景观的内核,使得园林景观更具历史传承价值。

园林景观设计地域文化传承与发展

  1地域文化与园林景观设计

  1.1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是地域生产生活、文化交流长期碰撞的积淀,在发展过程中会受到地理环境、经济、政治、信仰等诸多社会因素影响,逐步形成地域专属的文化现象。地域文化的内容范畴相当丰富,如自然地理、历史人文与同属地域下形成相似的各类文化,最终在建筑特点、宗教信仰及语言方等面形成差异与特色。

  1.2园林景观设计

  园林景观设计即风景园林,是规划、设计、保护、建设和管理户外自然及人工境域的一门承载文明与生态极为重要的综合性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是资源环境保护与户外空间的营造,核心任务是协调人与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新时代的发展态势下,我国园林景观设计需求发生变化———提出“乡土化、地域人文化”,其根本意义在于以景观设计的转变来稳固本土文化的根基。

  2地域文化与园林景观设计的关系

  地域文化与园林景观设计渊源深厚,关系密切。地域文化包含着民俗、传统、习惯等文明表现,影响着我国风景园林的发展,让三维空间演化出丰富多彩的文化维度,成为景观设计的文化基础。园林景观长期与高艺术价值的文化融合,园林景观设计产生地方特色,最终形成代表性的人文景观。同时,园林景观中的文化景观也是地域文化的一部分,是地域文化最典型的代表和展现形式。如漳州九十九湾公园项目中保留大量的文化地景,维护生态与文化,使漳州当地精神和文脉得以延续。在文化潮流中能更好保护、传承和呈现地域文化,促进地域文化的时间连续性和空间持续性,是目前景观设计的任务和职责[1]。

  3龙江文化园地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3.1项目概况

  3.1.1区位与整体布局龙江文化园位于漳州龙海市榜山镇洋西村九龙江西溪桥畔,总用地面积25.6hm2。公园分为两区,东区以宝珠生态岛和九龙江自然风光为主;西区以龙江精神展示馆、古砖窑遗址和陶艺文创园的人文景观为主。

  3.1.2历史人文(1)“龙江精神”发源地。20世纪60年代初,龙海大地遭遇一场旷日大旱,为确保广大农田丰收,县委决定堵江截流引水灌溉,处在九龙江截流处的洋西村将被淹掉上千亩良田,然而洋西人义无反顾地做出自我牺牲。根据龙江截流故事改编的革命样板戏《龙江颂》,在六七十年代风靡中华大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龙江精神”成了顾全大局、自我牺牲的代名词。(2)闽南砖瓦窑文化。洋西村曾经是烧造闽南红砖红瓦的传统村落,村落内的砖窑都具有上百年历史。由于特殊地理环境,水质与泥土都非常适合烧制砖瓦。砖瓦成色饱满、密实度高、品质极佳。在鼎盛时期,砖瓦供应整个闽南与台湾地区。

  3.2设计定位与具体设计

  以优美九龙江山水环境为载体,河滨绿地的生态修复与地域文化保护为目标,打造集休闲娱乐、科普教育、文创旅游于一体的文化生态公园,见图1。①生态修复、环境更新:保护九龙江畔绿洲,修复河滨生态群落;②文化保护、复兴传承:维护文化景观遗存、延续场地特有的文化是项目的重点;③文创旅游、业态创新:在项目中通过对场地的文化梳理,带动相关文创产业注入,为文化园带来可持续的发展形态。

  3.2.1生态修复、环境更新林箐等[2]认为,对场地形态(包括地貌和植被)的尊重和保护不仅仅是一个生态公园的本质特征,更是场地独特的文化。龙江文化园从滩涂到工业、农业废物的丢弃地,又变成涵养水源的江畔绿地,并不仅仅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它本身就包含着文化信息,河滨植物群落的修复也是在延续龙江文化园的特有文化。龙江文化园宝珠生态岛的生态修复,保留了现状场地内次生植的物群落和斑块,设立了“生境岛”,维持了场地内自然生态系统的演替过程[3]。并希望让游览文化园的人们能真正体验和感受到场地中自然景观演变的魅力,并试图不固定现有的环境,而是优化河滩、岛屿、植物群落之间的关系,从乔木到灌丛、草灌到水生植物,形成良性的河滨生态演进。保留现状植物,如水岸边的巨尾桉、小叶榄仁与场地内苗圃林,最大程度的维护原有生境,形成郊野性质的生态背景。考虑到原有林相比较单一,设计中社党增加乡土乔木品种,采用片林与群落式种植,植物构成疏林、密林组团关系,疏密有致,营造出柔美而舒展的林缘线与林冠线。水体驳岸主要选用了挺水、浮水和沉水各层次水生植物,形成水岸有近有远而竖向上高低错落的景致,力求自然而完整。江畔生态环境的提升,荒岛变绿洲、淤泥地变荷塘,这一切的变化当地的鸟类———白鹭最先体会到,除了白鹭也吸引了各类动物来园栖息,促进生态平衡。

  3.2.2文化保护、复兴传承文化景观反映了文化的线索,是“文化的一面镜子”,解读“文化景观”是理解地域上曾经和正在生活的人们如何生存和改造世界的一种途径。林箐等[2]阐述了保护和延续场地原有的文化风貌要比再重造出一个有“文化”的景观更有意义。采用质朴的设计语言传承场地上的民俗风貌,恢复复兴使之成为场地内的真实文化。这些被复兴的文化景观体现场地历史的诸多层次,代表了前人在这里的物质和精神活动的证据[4]。这个过程应该是认识、维护、顺应和延续的,通过有效的方法尽力保留场地中的文化面貌,在有历史价值的场地融入园林景观设计。(1)龙江精神展示馆。利用20世纪60年代建造的水利管理用房修缮打造,老建筑为两层双坡顶红砖红瓦建筑,门窗、屋檐封口与檐板的样式都透露出建筑所隶属的历史年代,见图2。为了保证建筑的安全性,保护建筑原风貌,施工过程非常谨慎讲究,通过专业房屋鉴定后再进行改造。将每块红砖拆下编号,待利用混凝土与钢结构对地基与梁柱加固后复原原貌,破损的砖利用现场老砖窑烧造的当地红砖补齐。边侧的墙体破损严重,仅残留一楼部分,为了呈现原风貌将保留这面残垣断壁,先将破损的墙体与建筑结构剥离,利用支架固定,同时外侧利用玻璃形成保护。展示馆两层分设不同的展示内容,一层通过图片与遗留的文物展示“龙江精神”一系列团结抗旱、为地方牺牲小我,最终取得千亩良田丰收胜利的故事;二层区域利用多媒体多方位呈现龙江精神的现实意义、龙海市经济文化的腾飞发展及龙江精神不断传承的实例。展示馆接替坐落于市区的龙江纪念馆,以崭新的形式与面貌成为新的传承平台。经过拓展文化意义,龙江文化园已变身为思想道德教育基地,游客接待人数达5万人以上。龙海人民对“龙江精神”的传承从未间断,对“龙江精神”的弘扬从未停止,景区的建设使这一宝贵精神财富得以完整保护和传承下去。(2)闽南砖瓦窑遗址(见图3)。公园建设前现状杂草丛生,尘土飞扬,在探查现场中发现了七座砖窑,其中一座仍在用古法生产砖瓦,已有200多年历史,其余窑口都已废弃。据调查这些遗留的砖瓦窑是闽南建筑与嘉庚建筑中红砖红瓦的主要产出烧造地,古砖瓦的制作技艺呈现了几代人的乡愁。项目完好保留场地中七座古窑形成古窑群遗址公园,砖窑裂缝中生长出的一草一木都原样留存,体现历史文化经历的路程与文化沧桑;遗址公园没有增加过多元素设计,以石条为骨骼、以红砖为肌肉、以植物为装饰品,这些退役的砖瓦窑华丽转身,成为公园的点睛之笔。

  3.2.3文创旅游、业态创新经过多年的努力,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很好地保护地域生态与文化。同时,政府与设计团队致力于有机更新,让园区注入新的活力,通过政府诚邀闽南同安珠光青瓷大师洪树德先生扎根园区,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业态,打造陶瓷艺术方向的文创园。分期实施,逐步建设了洪树德先生物质文化传承———珠光青瓷的陶瓷展示馆、陶艺工坊与陶艺交流体验馆。依靠洪树德先生个人艺术魅力创办国际陶瓷艺术节,吸引多国陶瓷艺术家驻扎园区。随着龙江文化园各项基础设施的完善,游人大幅度的增加,景区所属的洋西村也变得活跃热闹起来,根据发展态势也同步更新洋西村村容村貌,在龙江文化园的带动下洋西村走上乡村振兴、乡村旅游的新旅程。

  4结语

  地域传统文化是园林景观设计重要的创作灵感源泉,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也应注重地域传统文化的保留。漳州龙海市为保留地域传统文化,要求当地建设不毁坏传统文化遗址,且要求建设需要融合地域特点,以此使龙海地域文化得到传承。

  参考文献

  [1]刘长东.地域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传承和发展探究[J].现代园艺,2017(16):96-97.

  [2]林箐,王向荣.风景园林与文化[J].中国园林,2009(9):19-23.

  [3]林箐,王向荣.杭州江洋畈生态公园[J].城市环境设计,2009(9):122-123.

  [4]刘媛媛.王向荣景观设计研究[D].晋中:山西农业大学,2014.

  《园林景观设计地域文化传承与发展》来源:《福建建材》,作者:游艳姗

点此咨询学术顾问 快人一步得到答案

SCI期刊问答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