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网
当前位置:首页>>艺术理论>书法用笔在写意油画语境中的运用——以陕西地域题材为例>正文

书法用笔在写意油画语境中的运用——以陕西地域题材为例

来源:杂志发表网时间:2021-01-18 所属栏目:艺术理论

  

  写意油画区别于镜像般对客观物象真实再现的写实油画,趋同于中国文人写意画和书法艺术的审美价值取向,也就是作者把看到的客观物象概括成纯粹简约,画面可视的语言符号—“点线面”,以书法用笔借助对被概括化的“点线面”符号有节奏韵律的书写,表达作者对世界宇宙万物的认知、理解与情感。我自2004年来陕西至今已有近十六年,对这片土地产生了浓厚的情感。近几年的陕西,作为“一带一路”的起点,发展日新月异。我以陕西地标性建筑“明城墙”与代表陕西创新发展典型地域之一的西咸新区为例,创作了两幅写意油画《晨曦•永宁门•古与今》《西咸新区•沣河交通桥》,这两件作品把我眼中观察到的客观物象,概括成简约具有生命律动的“点线面”符号语言,采用书法用笔,抒写与表达我对陕西的认识与情感。

	书法用笔在写意油画语境中的运用——以陕西地域题材为例

  在《晨曦•永宁门•古与今》中,我描绘了一幅初秋晨曦下,西安明城墙中最古老的一段—永宁门内外的场景。几百年后的永宁门,像这座城市家里的“老人”,慈祥、端庄、典雅、坚毅、自信地端坐在这座城市的中央,静悄悄无时无刻地观看她脚下,这座城市里的儿女几百年来生生不息的变迁,每每观望她,总会给予背井离乡十多年的我一种仿佛来自家里老人般亲切的问候与温暖。初秋清晨的永宁门,初升的太阳微染,黑了一夜的星空,太阳初升还没来得及变红,就已经被漆黑寒冷的夜空,染成了冷橙色,大地依旧被黑暗笼罩着,分不出地面物象的形态,只看到地面上通体的灰黑色。写实的表现城墙内外通体的黑并非我本意,我想表达以永宁门为代表的明城墙的端庄典雅,以及在“老人”脚下,为了生存和发展奔波的生生不息的人群,更是以日出为象征,来寓意人民更加美好的希望与未来。我选择了建于隋初的西安城门中资历最老,沿用时间最长的永宁门(南门)为这幅写意油画作品的主题,以永宁门四分之三的侧面被俯瞰的视角为作品视角的切入点,尽可能全面的表现永宁门城墙内外在晨曦下的古今变化,对比它的浩瀚与变迁。太阳未升起之前,永宁门内外所有的物象形态皆不清晰,色彩一片灰暗,为了表达我心目中的永宁门,我赋予了客观物象主观的情感、色彩、笔触,运用具有生命气息的翠绿描绘大面积树叶,因这片绿树处于初秋和黎明前的黑暗,所以我在冷翠绿里略微调和了黑与黄色,来表现树的阴暗面。《晨曦•永宁门•古与今》中对树叶语言提取概括与表现方法,我学习了吴冠中先生在《花港观鱼》与苏天赐先生在《秋柳》中对树叶进行“面”符号化提取概括与书法用笔的方法,运用方头猪鬃油画笔的侧锋皴出。

  不同的是,二位先生油画作品中对树的书写有一种水墨般的清润,而我的这幅油画,在概括表现树叶的“面”时,得益于油画笔中少油的颜料与粗厚的黄麻油画基底有力的皴擦,薄薄的颜料层透出了油画布基底的纹路,借此突显了树的肌理与沧桑感。二位先生运用籀文的书写方法画树干,表现树的沧桑与厚重,而我画面中的树只是为了营造永宁门建筑周边环境氛围而存在,布光时,我把它布在一片较暗的位置,特别是树干皆处在树的暗面,所以树干在行笔中未做过多的变化处理,只是以起收笔藏锋的中锋简略概括,然后,根据树干在画面中距离远近,用笔勾勒出树干的长短、粗细、深浅、浓淡、疏密不一的变化。画面中大面积柏油路与地面,运用板刷起收笔藏锋摆出。为了表现云的厚重、轻盈,我先运用揉擦的笔法,在天空部位揉擦出天蓝色,在此基础上,运用冷橙色“皴擦点”出云的万千变化。为了表达永宁门城墙的慈祥、端庄、典雅、厚重、坚毅、自信,我运用与天空云相呼应,更加暖的橙色,厚重的写意笔法书写永宁门的体积空间。中锋用笔勾出城墙边上悬挂的暖色灯线,运用不规则点,点出永宁门建筑上隐约可见的窗户、灯笼。我把永宁门内部建筑,概括成冷灰色,运用行草书中侧锋互换的笔法平动、提按、顿挫概括书写成不同浓淡、干湿、轻重、横直、长短、粗细的“点线面”符号语言,城墙外远的建筑群,运用起收笔藏锋中侧锋兼用的笔法,概括出不同大小、方圆、曲直、色彩倾向的面,中锋用笔勾勒出长短、虚实、粗细不同的线表现建筑楼阁的窗户,对于道路的交通线,皆用行草书写时中侧锋兼用的笔法表现出。最后运用大小、方圆、浓淡不等的点,点缀汽车、人、窗户、灯笼等。

  《西咸新区•沣河交通桥》,在这幅油画作品中,我运用了写意的手法描绘了以优美壮阔的西咸新区沣河交通桥为代表的快速发展的西咸新区面貌特征。西咸新区为2014年国务院批复的中国第七个国家级新区建设,并且是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作为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枢纽、新引擎、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范例,西咸新区以飞速的发展,焕然一新的面貌展现给世人。这座连接西咸新区沣河东西的沣河交通桥,有着特殊的意义,“要想富先修路”便利的交通是改善民生、节省物流成本、促进区域发展的第一步,也是两地之间频繁交流、互通有无的关键,所以我认为这座桥不只是一座普通的桥,更是人民走向愈加美好幸福生活的象征。我选择了能体现西咸新区面貌的俯瞰视角切入,分“近中远”三组景色依次创作,近景即是这幅作品的主题“沣河交通桥”,建筑桥梁题材易被绘成规整的几何造型,而我选择了书写式的用笔表现桥梁,桥梁两侧有类似于鸟翅膀的两个三角形,后来得知,这对三角形是根据陕西的省鸟“朱鹮”在空中飞翔的姿态进行的造型创作,代表了“蓬勃向上的进取精神”,正符合了时代背景下西咸新区发展的理念。我在创作中,调和浓重、鲜亮的油画颜料,中锋用笔把“朱鹮的两个翅膀”归纳勾勒成粗细、长短不等的线。桥面用方头油画笔书写式一次性一笔划过,在画布上快速的书写,写出光滑平整的路面,与概括成“线”的朱鹮的两个翅膀,形成“线—面”节奏对比,然后,再运用不同大小、方圆、色彩倾向的点,点缀出桥上汽车与行人。近景河水、建筑、树皆用方头油画笔侧锋调和厚重的颜料,皴擦成不同形态与色彩倾向的“面”,用锥划沙笔触干压画布,勾勒出不同粗细、长短、深浅的“线”表现树干,再用不规则点,点出河边树林中人物;中景是以金色河滩闻名的沣河金湾,我把金色河滩与河滩两岸绿色植被,概括成不同大小、方圆、以绿为主要色彩的色块,以“舞剑”“笔走龙蛇”的笔法书写色块与色块的分界,最后用不规则点,点出不同形态的树;画面远景描绘了一条横穿东西的公路,及一望无际的城市建设、工业发展场景。

  我运用方头笔侧锋快速一次性在画布上书写出横穿东西的公路。运用色彩空间透视法处理远景,远景中物象形态随着灭点的消失而逐渐模糊,我起收笔不藏锋一次性书写出、概括出物象形态,不规则地书写式用笔,丰富了逐渐消失的各种形态造型。这些不同大小、方圆的“点面”符号,在笔与笔连贯、有节奏、韵律的书写中,形成了一组优美的关于“建设美好家园”的音乐旋律。整幅作品,在优雅连贯的书写用笔下呈现,使得这座桥和沣河金湾,在灿灿的阳光下,显得辽阔、生动、活泼、明媚。我以陕西地标性建筑“明城墙”与代表陕西创新发展典型地域之一的西咸新区为例的两幅油画创作,源于书法与文人画,我尝试以“点线面”为写意油画的可视符号语言,把书法与文人画中的用笔技法运用于写意油画创作中,同时,我从前辈们的写意油画作品中汲取养分。未来我希望在油画本土化发展进程中做出更多尝试与努力,探索书法用笔在写意油画中运用,以最简约的“点线面”符号语言,更加果断肯定的一次性书写出,具有生命力的形、色、质、空间、气象、意境的写意油画,来描绘与表达当下中国这个美好的时代。

  《书法用笔在写意油画语境中的运用——以陕西地域题材为例》来源:《美术观察》,作者:李艳霞

点此咨询学术顾问 快人一步得到答案

SCI期刊问答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