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网
当前位置:首页>>临床医学>疼痛护理联合按摩疗法对骨科患者疼痛管理效果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正文

疼痛护理联合按摩疗法对骨科患者疼痛管理效果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来源:杂志发表网时间:2021-01-30 所属栏目:临床医学

  

  近年来,我国骨科患者的临床诊疗数量不断增加,而骨科患者在临床治疗时期多使用外科手术的治疗方式,导致患者在术后恢复中产生一定疼痛感,影响骨科患者术后的日常生存质量以及生活幸福感[1-4]。故在骨科患者临床治疗期间,其疼痛管理以及疼痛干预格外重要。疼痛护理联合按摩疗法是一种新型的骨科患者术后疼痛护理方式。该种方式主要采用健康教育知识宣传、心理干预加强、疼痛护理加强、舒适体验加强以及定期按摩的方式进行[5-7],不仅能够有效缓解骨科患者疼痛情况,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骨科患者的生存幸福感[8-9]。为了推动疼痛护理联合按摩疗法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展,给予骨科患者良好的术后护理,本文选取我科2018年1月到2018年12月时间内收治的78例骨科患者使用随机分组方式,分为疼痛联合管理组和常规疼痛管理组,重点对疼痛管理效果及生存质量影响进行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疼痛护理联合按摩疗法对骨科患者疼痛管理效果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科2018年1月到2018年12月本院诊治的78例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疼痛联合管理组和常规疼痛管理组,两组分别使用疼痛护理联合按摩疗法、常规疼痛护理这两种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管理方法,每组39例。疼痛联合管理组:男、女分别为18、21例,年龄29~59岁,平均年龄(32.15±9.98)岁。常规疼痛管理组:男、女分别为17、22例,年龄25~61岁,平均年龄(37.26±7.52)岁。本研究均在患者知情同意的基础上进行。所有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1.2.1常规疼痛管理组常规疼痛管理使用常规护理方式。首先,医护人员依照自身护理经验对骨科患者手术常规疼痛位置进行预判,并告知患者在术前做好心理准备。其次,医护人员可以为患者抬高肿胀部位,来帮助患者消除肿胀与减轻患者的病痛。再次,对于部分术后有绷带或石膏固定的患者,相关医护人员需要注意到其病痛的位置有无肿胀及血液运行情况,与石膏内有无压疮的形成,做到随时观察患者病情。最后,在术后患者发生疼痛时,相关护理人员遵医嘱来辅助患者进行药物止痛。1.2.2疼痛联合管理组在常规护理方式基础上,实施疼痛护理联合按摩疗法的方式进行护理,具体流程如下。(1)饮食护理:基于骨科患者在是术后因肢体肿胀与疼痛,加之精神紧张,使得多数患者食欲低下及吸收功能减弱,此时相关护理人员就需要针对患者饮食进行合理搭配。譬如:为患者搭配果汁、豆浆、瘦肉等高纤维高蛋白的食物,并且为患者补充钙与维生素等微量元素,使得患者伤口可以尽快愈合。(2)用药护理:若患者出现疼痛且相对疼痛较轻时,可以选用非甾抗炎止痛药来减轻患者疼痛感,如双氯芬酸钠、布洛芬等药物。若中度疼痛可以使用中枢性止痛药,如曲马多等来缓解疼痛。重度疼痛可以采用麻醉性止痛药,如吗啡、杜冷丁等。护理人员还可以采取预防性用药,在患者术后使用镇痛泵,此种方式用药剂量相对较小且镇痛效果较好,利于患者术后恢复。(3)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做到有效的安慰患者,并且可以讲述积极案例来鼓励患者,增强患者的自信心与消除患者紧张压抑的心情。同时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动作要轻柔准确,避免引起患者的疼痛感,并且采用健康教育知识宣传的方式,提升患者健康意识及健康知识含量。(4)按摩疗法:采用定期按摩加强患者舒适体验的方式进行,选择依照患者手术部位的不同对患者进行不同位置的按摩,进而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在按摩疗法的具体实施中,应采用轻柔按摩的手法,不采取压、掐、捏、抓等方式。我科按摩护理人员利用指或掌等部位着力于被按摩的部位上,以患者接受的力度缓缓进行,或按照患者的受力程度选择轻柔的推法用力程度,采取单方向直线推动的方式进行,一个按摩位置一般推3~5次。按摩时,护理人员的指、掌等着力部分需要紧贴患者的按摩部位,并施力轻微,推进速度缓慢均匀,以保障疼痛减轻的效果,增加患者的心理幸福感,并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1.3观察指标主要对三种指标进行观察与收集。(1)对两组骨科患者术后护理实施后近期疼痛分值进行重点监测与记录,比较两组疼痛护理实施8h后效果、16h效果、24h效果近期疼痛分值。(2)对两组骨科患者术后护理实施后远期疼痛分值进行重点监测与记录,比较两组疼痛护理实施后32h、48h、72h等远期疼痛分值。(3)对两组患者护理实施后生存质量评分进行重点监测与记录,具体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实施后生理、心理环境、社会、睡眠等生存相关方面的质量评分。1.4统计学处理收集整理临床数据,建立数据库。采用统计软件包SPSS19.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先做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构成比等表示,采用χ2检验。四格表资料改用Fisher确切概率。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骨科患者术后护理实施8h、16h、24h后近期疼痛分值从表1可以看出,疼痛联合管理组患者术后近期疼痛分值优于常规疼痛管理组(P<0.05)2.2比较骨科患者术后护理实施32h、48h、72h后远期疼痛分值从表2可以看出,疼痛联合管理组患者术后远期疼痛分值优于常规疼痛管理组(P<0.05)。2.3比较两组骨科患者护理实施后生存质量评分从表3可以看出,疼痛联合管理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评分优于常规疼痛管理组(P<0.05)。

  3讨论

  现阶段,我国在骨科患者术后护理中通常使用传统的疼痛护理方式,但是该种护理方式的患者疼痛情况缓解效果不佳,无法直接对骨科患者的疼痛感受进行降低[10-13]。同时,传统护理方式导致接受传统疼痛护理的患者出现睡眠质量不佳、心理健康评分不高等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与幸福感[14-15]。疼痛护理联合按摩疗法是一种新型的骨科患者术后疼痛护理方式,该种方式主要采用健康教育知识宣传、心理干预加强、疼痛护理加强、舒适体验加强以及定期按摩的方式进行。该种护理方式不仅能够有效缓解骨科患者疼痛情况,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骨科患者的生存幸福感。因此,本文将疼痛护理联合按摩疗法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对疼痛管理效果及生存质量影响进行研究。最终发现,疼痛联合管理组患者术后16h疼痛分值为(4.48±2.15),常规疼痛管理组为(7.14±4.18),相差2.66分。疼痛联合管理组患者术后72h疼痛分值为(4.18±1.05),常规疼痛管理组为(5.98±2.28),相差1.8分。疼痛联合管理组患者术后社会舒适度评分为(74.10±7.98),常规疼痛管理组为(61.41±8.14),相差12.69分。在本文具体数据研究与临床调查后得知,疼痛联合管理组在骨科患者疼痛管理实施中其近期疼痛分值、远期疼痛分值以及生存质量评分均优于常规疼痛管理组(P<0.05)。由此得知,疼痛护理联合按摩疗法对于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管理具有较好的护理效果,不仅能够有效降低骨科患者疼痛情况,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骨科患者手术后的生存质量,并具有较好的患者干预满意程度。疼痛护理联合按摩疗法还能够有效优化骨科患者术后的日常生活水准,有利于患者生活健康保障。

  《疼痛护理联合按摩疗法对骨科患者疼痛管理效果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来源:《新疆中医药》,作者:康琳 杨金萍

点此咨询学术顾问 快人一步得到答案

SCI期刊问答

回到顶部